体育运动

2021-08-30 01:30刘肖岑
父母必读 2021年8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亲子运动

说到专业的体育运动人士,人们可能会想到一句老话“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事实其实恰恰相反!心理学研究表明,擅长运动的人往往比不运动的人更加聪明、快乐、自信、自控、合群。

清华大学有“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很多名校也喜欢招收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国家的政界领袖、学界翘楚、商界精英往往有过当运动员的经历……这些事实可以表明,运动可以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非常多的积极影响。

运动带来的5个积极心理影响

运动给人的心理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许远远超过我们的认知。

促进认知发展,使人更聪明

神经生理学家温蒂·铃木(Wendy Suzuki)在通过运动成功减重约11千克之后,不仅充分体会到体育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益处,并且还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指出了运动对于改善与保护大脑功能的重要意义—身体运动能促使储存记忆的海马回和负责高级认知功能的前额叶皮质变得更强大,从而使人提升记忆力、专注力、理解力、反应力、决策判断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加工效率、空间知觉和方位感等。另外,由于海马回和前额叶皮质是最容易因老化而导致认知衰退的脑区,因而通过运动有助于延缓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等不可直接治愈的疾病的产生。

除大肌肉运动之外,儿童也可以通过发展精细动作(指依靠手或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产生的运动)来丰富认知经验,改善学业表现。例如,有研究指出,精细运动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共同依赖于小脑、前额叶等脑区的作用,一样可以促进大脑的神经发育;精细动作技能可以预测小学低年级的学业成绩,尤其是阅读和数学成绩;儿童使用筷子的技能与其语文成绩显著相关;某些认知损伤方面的病症可以通过精细动作的训练而得到改善和治疗……

另外,脑成像研究表明,负责身体运动的器官在大脑皮质的中央前回有相对固定的投射区(下图显示了身体不同部位在初级运动皮层的区域分布情况),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躯体器官,如手、手指、唇在运动皮层中的代表区也越大。锻炼精细动作可使相应的运动皮层扩大范围并产生功能重塑。因而,精细动作训练可以促进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并提高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

改善情绪问题,使人更快乐

科学研究发现,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内分泌变化,进而降低人们的抑制和焦虑水平,使人变得更加积极快乐。具体来说,人在运动的时候,大脑会产生内啡肽、多巴胺、血清张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化学神经递质。其中内啡肽被称为“快乐激素”,它能使人体会到长久的满足与欣喜,帮人排遣压力与不快;多巴胺能够为人带来即时的快感与欢愉;血清张素可以镇定情绪,有助于缓解焦虑;去甲肾上腺素会让人变得比较专注,能够更好地管理与改善情绪。仰赖于这些激素的作用,人们在酣畅淋漓的运动之后常常会感觉轻松愉快,甚至欲罢不能。

法国医学家蒂素曾说,“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对于抑郁症与焦虑症的治疗来说,事实尤其如此。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指出,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抑郁。譬如,为期4个月的运动干预效果与最有效的抗抑郁药物的效果相同,而且接受运动干预比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在半年后的抑郁复发率更低。运动后大脑中神经递质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会大量增加,这可以有效且持续地预防抑郁症。鉴于体育锻炼对治疗抑郁症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运动已被英国医疗卫生局推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另外,由于运动会产生呼吸急促、流汗等生理现象,其生理反应与人在焦虑和恐慌时的表现类似,然而运动却不会像负面情绪引发身体出现各种消极结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以有益的运动取代负面情绪与身体症状间的不当连接。

增强自我效能,使人更自信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于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活动的自信程度,它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和心理适应具有重要影响。由于亲历的成功經验是激发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孩子在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培养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健康的身体意象与自尊的形成也息息相关,那些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且认为自己有较强运动能力的人,通常也拥有更高的自尊感,所以体育运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改善孩子的自尊感和生理自信。

提高意志品质,使人更自控

中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往往会对孩子的体力和意志提出挑战,这需要孩子通过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意志来克服惰性、应对困难。坚持运动可以使孩子无惧失败,变得更加坚忍不拔,能够持之以恒地完成任务。因此,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出了“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说法,表明体育运动是培养意志力与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这一论断得到了心理学研究的佐证,即许多体育活动(如“红灯绿灯停”游戏)都可以促进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另外,由于体育运动会促进孩子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具有奖赏犒劳和成瘾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将体育运动作为替代其他不良习惯(如游戏成瘾)的一个健康的奖赏。

增加人际交流,使人更合群

许多体育活动(比如各种球类运动)属于社会活动,需要在人际合作的情况下开展。为了完成体育活动的要求,孩子们能够在运动中摆脱害羞情绪,改善人际关系,增加人际沟通,培养集体观念,消除心理孤独,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那些内向腼腆的孩子更多地从事体育锻炼(尤其是那些需要多人合作的体育活动),从而使其扩大社会交往,增强自身活力,培养合作精神,以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这样运动,让积极的心理影响扩大

体育运动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颇有裨益,下面的这些做法,还能使运动对孩子心理的积极影响更锦上添花。

坚持“三三三”原则

为了让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达到最佳效果,不妨让孩子践行“三三三”原则,即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心跳每分钟达到130次(儿童的平均心率高于成人,所以运动中儿童的心跳频率超过成人是正常现象)。

由于促使“快乐激素”的内啡肽需要伴随着身体疼痛而产生,所以在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过后,孩子能够体会到更多的快乐。

重视亲子与团体运动

一方面,亲子运动(如亲子瑜伽)搭建了良好亲子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增加孩子跟父母的肢体接触,能够促进亲子双方催产素的分泌,是一种增进亲子感情的绝佳活动。另一方面,如果孩子能经常参与团体运动,也可以使其在活动中结交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学会尊重与合作,习得社交规则与技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将运动融入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爸爸妈妈能够以身作则,让运动成为习惯,那么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地将运动融入生活。例如当父母接孩子放学回家时,不妨与其一起玩个“踩影子”的小游戏,类似的做法不仅能为平淡的生活增添情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孩子在笑逐颜开中不知不觉地燃烧卡路里。

专家简介 刘肖岑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新传媒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亲子运动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呆呆和朵朵(13)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