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 蕴含的精神实质

2021-08-30 02:24苑志钢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初心使命

苑志钢

摘 要: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论述内涵丰富、义理精深。论述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既成功解决了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且对新阶段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筑牢返贫防火墙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初心使命;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认识论与方法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民情怀

为解决困扰我国几千年的贫困乃至绝对贫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巩固党长期执政基础、推进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并提出了诸多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几年来,随着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贯彻落实,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脱贫攻坚战也已取得全面胜利。因此,学习、感悟其精神实质并将其贯彻落实到乡村振兴工作与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中,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做好扶贫工作,切实解决贫困问题是党的初心与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与使命。而为人民谋幸福的“幸福”一词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中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幸福需要基本的物质基础做保障。因此,做好扶贫工作其实就是在为“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初心与使命的达成打基础。同时,做好扶贫工作本身就是在践行我们的初心与使命。

针对扶贫与初心使命之间的关系,2014年1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调研时强调指出,“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在这里,习近平强调的“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鲜明地体现出我们追求的脱贫是全体人民的脱贫,我们追求的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我们追求的幸福是全体人民的幸福。因此,做好扶贫工作就是我们的初心与使命。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这里,习近平再次强调了消除贫困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使命,而打贏脱贫攻坚战就是在践行我们的初心,实现我们的使命。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在重庆考察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时明确指出,“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这次我专程来看望乡亲们,就是想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还有哪些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在这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等庄严承诺无不体现出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一始终如一的“初心”。

习近平的讲话高屋建瓴、站位高远、义理精深且通俗易懂,将扶贫工作与党的初心与使命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最平实的语言进行了深刻的诠释,而数千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好日子。因此,做好扶贫工作,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每一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二、做好扶贫工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针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习近平给出了明确答案,那就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习近平所言的“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不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相较其他社会制度具有优越性,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制度代表了最广大人民利益,其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所以说,做好扶贫工作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直观体现。

针对这一点,2012年12月29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现在,我国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中等收入群体,也出现了高收入群体,但还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众。真正要帮助的,还是低收入群众。”在这里,习近平指出,虽然我们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尚有大量低收入群众存在,而解决这些低收入群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步入共同富裕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得以体现的过程。2019年10月17日,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取得了显著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响脱贫攻坚战,全党全国上下同心、顽强奋战,取得了重大进展。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将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习近平的讲话强调了做好扶贫工作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我们在扶贫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更是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全面小康来临之际,在“两不愁三保障”完全实现,在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的伟大时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进一步得以彰显。

三、做好扶贫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为民情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与使命。而坚守初心,不忘使命的一个重要前提与标准就是始终如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厚植为民情怀。

纵观习近平的扶贫历程,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讲话中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等地。这两年,我又去了十几个贫困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40年”,在这足以使稚子成长到不惑的时间跨度中,习近平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的真情,专注于使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工作实绩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习近平的为民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对扶贫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与部署,反复强调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并给出了最契合实际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思想。而习近平之所以能够提出无比契合扶贫实际的“精准扶贫”思想与战略就在于他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工作。为了访真贫、看真贫、出实招,习近平的调研足迹从河北阜平到甘肃定西,从陕西梁家河到吉林延边……几乎走遍了中华大地的山山水水。在经过大量实地调研后,习近平指出,做好扶贫工作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根上”。因此,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就在于他深入细致的调研,而能够不辞辛苦、跋山涉水、访贫问苦进行调研工作本身就体现出了习近平“人民至上”的理念以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

因此,在绝对贫困问题已经解决,在乡村振兴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全体党员与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为民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周述杰.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时代意蕴和实践价值——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6).

(作者单位:中共开封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初心使命
基于高校辅导员初心使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考
肩扛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光荣使命
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意蕴
沂蒙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究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解
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气何在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