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全媒体时代呼啸而来,媒体融合发展已成潮涌之势,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总编室作为新闻传媒机构的宣传指挥中枢,想要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过程中发挥好全媒化融合传播的统筹指挥功能,就必须进行新的职能定位和价值重塑。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总编室;职能定位;价值重塑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8-0033-04
一、传统媒体时代总编室职能定位和价值实现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及互联网初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党的新闻传播机构,报纸、广播、电视三分天下,媒体格局、传媒业态相对单一。无论是报社,还是电台、电视台,为了完成党的宣传任务,正确引导舆论,实现宣传目标,达到传播效果,其总编室都肩负着统筹协调、决策参谋、督促管理、服务保障等重要职责[1]。纸媒总编室不仅承担着宣传统筹管理职能,而且负责要闻版面的组稿编辑工作及所有版面的把关,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业务性很强的部门。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总编室则主要负责宣传管理制度的制定、播出编排的审查、收视收听数据的采集、主题性报道活动的策划安排、宣传业务的综合考核等。
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党媒属性和地位,其在信息传播市场的主体优势、资源优势、平台优势、人才优势都具有不可撼动性。也就是说,传统媒体长期居于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主导地位,媒体之间各干其事,几乎没有竞争,一般不需要考虑其它媒体或载体的传播规律和方式。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决定了传统媒体总编室的职能定位也是相对固定的。在单向的、硬性的传播模式下,结果报告、效果报告的传统宣传思维主导着总编室的工作方向。特别是由于互联网思维的相对欠缺,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认识不足,或认为新媒体给传统媒体造成的危机不会来得这么快、这么大,很大程度上造成其缺乏传播力思维、影响力思维、竞争性思维和服务性思维,而是以“笑看风云”的自信和淡定坚守着自己的阵地,按部就班地通过报纸的编辑出版发行,通过广播频率、电视频道的线性传播,坚持在“老套路”上发力,在价值实现上也呈现出相对固化的趋向性。
二、全媒体时代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带来的趋势性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急速迭代,新媒体发展如雨后春笋,以“山雨欲来”之势强势崛起,催逼着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传统媒体似乎还来不及进行有效预判和应对,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就已经到来。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来得“山花烂漫”,让人猝不及防。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公众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类信息,信息传播也呈现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全息状态,海量信息以不可逆转的“全程化”“全员化”“全效化”传播趋势和惊人的速率传递至每一个接收终端。特别是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以及各类客户端等平台的普及,使得人人都可借助移动传播的便捷优势畅所欲言、发布信息、表达思想、进行评论。普通公众不再受平台和渠道的制约,他们不再只是社会生活的见证者,而成为了生活百态的记录者,成为了社会信息的传播者,成为了意见表达的评论者,俨然成为了信息传播的深度参与者,带来了话语权的均等化,众声喧哗。全媒体传播突破平台与时空限制,海量信息带来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与多元,许多媒体在舆论传播工作中由于没有完备的系统性联动机制,造成新闻素材采访搜集、信息筛选分析整理、及时统筹刊播发布推送等存在衔接不顺畅、联动不起来的状况。如何应对全媒体时代这次“大考”,我们都是“答卷人”[2]。
“全媒体”体现的是全方位融合,覆盖面最全、技术手段最全、媒介载体最全、受众传播面最全[3]。在如今全媒体传播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牢牢锁定在了网络移动端,可谓“一机在手,便知天下事”。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3.19亿,占据全球网民总规模的32.17%。另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网络视频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0.01亿、网络音频娱乐市场活跃用户规模达到8.17亿,同比分别增长2.14%、7.22%。舆论的主战场已经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站转移到网络移动端,传统的新闻舆论生态面临着极大挑战,传统媒体借势移动传播成为必然趋势。
面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目标任务,新闻舆论引领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为确保舆论引导的高质量,需要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先后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许多高层次会议上和许多重要场合讲话中针对媒体传播格局变化带来的挑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全媒体时代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一紧迫课题指明了重点和方向[4]。
早在2014年8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思路。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家中央新闻单位,对互联网催生的新闻传播新技术、新业态、新机制,对“互联网思维”这一创新融合工作的切入点做了细致调研,对从“简单相加”到“深度相融”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設进程高度关切,对媒体创新融合做出重大部署。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如何创新思维、创新手段、创新传播方式和表达方式,着力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出重要论述。
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工作,为加快构建适应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以互联网思维建构新型传播体系,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提升网上网下联动传播宣传效能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大力引领和推动新闻舆论工作气象一新[5]。
适应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特别是顶层设计的强力推动,传媒领域媒体融合风起潮涌,花开遍地。传统媒体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主动联姻新媒体,借助移动传播新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借力突围破困局,抢占移动传播新高地,积极探寻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网上传播新优势,创造全媒化传播新范式。报网合一、台网互动、报台整合等各种探索性融合发展模式层出不穷。新华社、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建成投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建,省级技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市级媒体融合探索性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如火如荼[6]。2018年先行启动60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来,2020年年底基本实现了在全国的全覆盖。在此过程中,许多市级媒体大胆探索了报业与广播电视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2016年4月,宁夏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组建成立;2018年8月,辽宁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挂牌运行;2018年10月,山西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组建挂牌。这些市级媒体普遍构建了集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为一体的全媒体架构,从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多个维度,推动一体化融合发展。
全媒体架构,融合性传播,一体化发展。新的发展理念、新的结构模式、新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都对传媒机构总编室传统的职能定位和功能发挥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课题。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性倒逼也使全媒体架构下的媒体总编室加速职能转型和价值重塑成为不可回避的必然选择。
在全媒体时代,作为新型主流媒体的总编室必须要把握好“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个“势”,真正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重新审视职能定位,重新调整思维方式,重新校准价值取向,从单向发力向全面统筹转型,从单一媒体思维向全媒体思维转型,着力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上下功夫、有作为。
三、加速全媒体理念的导入,实现职能转型和价值重塑
基于上述分析,在全媒体时代,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媒体总编室应明确“全媒体宣传管理指挥中心”这个新的职能定位,导入全媒体理念,强化全媒体思维,研究全媒体时代传播规律和受众需求,将全媒体传播理念贯穿于宣传管理、新闻生产和刊播发布的舆论引领全过程、各环节,不断对全媒体传播和舆论引领的要素资源进行有效监管调度和适应性调整。通过“移动互联网+”全媒体思维方式的全力加持,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赋能工作成效,发挥好全媒体总编室的统筹协调指挥功能,实现全媒化舆论引领和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基于此,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和把握。
(一) 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加强宣传管理,落实全媒体时代党管宣传各项任务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4]。
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丝毫不容忽视,不可懈怠。特别是全媒体时代网络传播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传播信息、引领思想、宣传主张、服务大众,都需要媒体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新闻舆论传播策、采、编、审、发各环节都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好政治关、导向关、业务关,慎终如始强化“把关人”意识[7]。
在全媒体时代,作为承担媒体机构宣传管理统筹指挥职能的总编室必须准确把握“把关人”的角色定位,立足新闻舆论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的职责使命和任务,以互联网思维强化管理职能,站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在舆论宣传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的把控上积极发挥好“参谋部”“指挥部”作用,全流程把控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一是要建立健全适应全媒体传播的舆论阵地管理、意识形态管理、平台建设管理、网络新媒体内容发布管理等相关制度,用强有力的制度建设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安全;二是要在流程管理上,从内容生产、编辑制作、刊播发布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稿件、推文、节目、版面等的三级审签,及重要内容的提级审查制度,进行全流程管控,确保内容安全、刊播发布安全;三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把政治标准作为新闻从业人员的第一要求,着力加强教育管理和培训,提升人员政治思想素养和业务水准;四是在监督考核上,把政治安全、舆论导向和社会效益作为监督考核的第一原则,实行一票否决,绝不让错误思想、不良信息有任何的立足空间。
(二)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坚持“内容为王”,实现网上网下“同心圆”
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目标。在媒体格局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交融并存,互联网、新媒体日益成为主阵地、主战场,移动化、视频化的趋势更加凸显,这就要求一线部门既能生产和传播传统媒体的产品,又能生产和传播新媒体产品。
2020年11月19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中国新媒体大会开幕式上,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徐麟指出,融合发展可能带来媒体形态的变化,但无论什么样的媒体,始终要保持内容上的定力,坚持内容为王。不管什么时候,好的内容永远是根本,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
时下,为适应全媒体融合传播的需求,在重点工作、重大主题、重要部署上,媒体总编室必须要牢牢把握新闻舆论管理的主动权和主导权,顺应全媒体趋势,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规划好布局、统筹好资源,把好内容关和内容发布的出口关,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既要延续发挥传统平台和渠道作用,更要优先发挥新媒体特质,不断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論。
(三)重塑采编播发流程,强化全媒化融合传播指挥效能
优化流程是优化业绩、提升功效的重要前置性工作,不同媒体形态的深度融合发展同样需要流程再造与优化。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集纳和重整,人力、技术、设备、平台、渠道等资源都需要按照一体化发展方向,适应全媒化传播需求,以一种全新的、科学合理的机制进行配置和调度,实现内容、技术、平台、终端等的共融互通,实现顺畅联动,催化融合质变,进而有效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目前,媒体融合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作为新时代新型主流媒体的总编室,应准确把握媒体传播规律,改变原来多个媒体平台各自为战的生产流程,整合各媒体之长,扬长避短,重塑全媒体采、编、播、发工作流程。明确全媒体信息采集、制作、编审各生产单元和刊播(发布)平台的职责,并积极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以考核制度的形式逐步固化新的生产流程,以此深化新闻资源集成共享,进一步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最终实现全媒体宣传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融合发展不仅包括相关媒体机构的融合,也包括新闻业务、资源要素的融合。在工作实践中,不少融合发展的传媒机构在流程再造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例如,笔者在浙江长兴传媒考察学习时了解到,每当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长兴传媒集团会立刻派全媒体记者团队赶往现场,第一时间连线广播进行新闻直播,通过手机APP编辑图片或短视频、文字回传至网站“全媒体即时报”刊发,并提供要素信息至新媒体,由新媒体快速编辑后通过微博、微信抢本地首发。按照移动端首发推送、广播连线直播、報纸、广播、电视根据各自需要再编辑分发的优先顺序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
在全媒体时代,媒体总编室要发挥好统筹指挥功能,就必须依据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进行统筹协调,合理调配全媒体采编力量,依据发布平台优势确定刊播发布优先顺序,在传播上扬长避短,在内容上取长补短,在形式上多样呈现,通过科学的工作流程和适时指挥调度,使各生产单元有序出场,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和全媒体传播链条,实现正能量和大能量的完美结合。如今,新媒体已成为最大的舆论场,技术力量强,微信、微博和手机APP等传播速度最快,影响力大,在指挥调度上,总编室应把新媒体作为信息采发的“轻骑兵”和新闻信息发布的“主阵地”和“主力军”;传统媒体以内容权威性和准确性见长,如果需要可紧随新媒体之后,制作有品质、有内涵的深度报道,让受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必然”。接下来,还可再把深度报道剪辑加工制作成海报、长图、H5、短视频等在新媒体上推送,有条件的还可开发线下活动,进一步拉长新闻链条。由此,通过全媒体记者团的多轮出击,达到宣传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四、结 语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是时代赋予媒体的重大使命。站在“十四五”新征程的新起点,作为全媒体时代新型主流媒体的总编室,应自觉主动顺应全媒体传播的大势,以全新的工作定位,努力实现职能转型和价值重塑,适应新闻舆论传播新格局,通过全媒体宣传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贯彻落实好全媒体时代党管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各项任务。
参考文献:
[1]黄海斌.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总编室职能转型[J].新媒体研究,2018,4(8):85-86.
[2]姜晨.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1/25/content_5361197.html,2019-01-25.
[3]殷俊.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探索[J].视听纵横,2017(4):89-90.
[4]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1.
[5]谢新洲,朱垚颖,宋琢谢.县级媒体融合的现状、路径与问题研究——基于全国问卷调查和四县融媒体中心实地调研[J].新闻记者,2019(3):56-71.
[6]郭全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进展、难点与对策[J].新闻爱好者,2019(7):14-19.
[7]杨薇.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J].传播力研究,2018,2(21):115.
[责任编辑:杨楚珺]
收稿日期:2021-05-20
作者简介:张素庆,男,山西省晋城市融媒体中心总编室主任,编委,主任编辑,主要从事新闻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