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开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在初中学习生涯中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越是讲道理,学生就越是反抗,增加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面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应当积极思考如何创新班级管理工作形式,引导学生在青春期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班级管理 工作效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92
一、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不足的原因
1.说教式的管理方式效率较低
在现有的班级管理工作形式下,許多初中班主任习惯以说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道理,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体验,管理方式单一导致管理效果相对有限。在组织和实施班主任管理工作时,许多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按部就班的参考管理制度,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实施管理时,班主任只是单方面地向学生施压,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学生提出要求,导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略显僵硬。
2.管理内容过分强调分数而非素质
目前,许多班主任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开展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时,一味追求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素质方面的引导,班主任习惯以成绩高低作为判断学生好坏的唯一依据,忽略了学生在艺术体育方面的综合表现。在对学生实施管理时,班主任始终围绕着提高考试成绩,这一目标进行管理,无论是主题班会还是私下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但是通常都是围绕成绩而展开,导致这样一来部分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容易受到打击,不仅成绩上无法得到提高,甚至形成了较强的自卑心理。此外班主任一味强调分数,对德育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很少从道德品质方面对于学生提出要求,而是一味地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素质成长。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策略
1.基于学生特点创新管理形式
多样化的班级管理工作形式,能够极大的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从而在对学生实施管理时,班主任应当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式,让教育管理不再死板。班主任自身应当深入学习精细化管理理念,注重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细节,根据每位学生的成长特点,合理的调整管理思路。比如在对性格内向学生进行管理时,这是应当重视其自信心的建立,尽量采用鼓励和赞美的语言与这些学生交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爱。在与性格外向的学生相处时,班主任则应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进行对话,尊重他们的奇思妙想,让他们能够在班级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引导学生主体实施自我管理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班级的各项管理事务中。班主任应当以班干部为核心,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的体系机构,在班干部选拔环节做到公平公正,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参选的机会,在对班干部实施培养时制定完善的培养计划,让班干部能够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班主任还应发挥班干部的桥梁作用,让班干部传达教育理念,同时并且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
3.积极拓展班级管理工作内容
班主任是初中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应当对管理内容进行不断拓展,除了成绩方面的管理外,还应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等多种元素,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全方位的发展。班主任应当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他们的特长能够得以发挥,并且对学生的优点提出表扬,培养他们自信心。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是为学生营造良好成长环境的前提,班主任应当转变班级管理理念,根据初中生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调整班级管理思路,通过多样化的管理手段以及全方位的管理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屈晓娟、付小龙《以学生为本的初中班主任工作开展策略研究》,《学周刊》2021年第21期。
[2] 刘鹏《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有效对策》,《科学导报》2021年第B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