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娟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育人的重要内容,为了有效培育初中生的爱国精神,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班级生活相结合的途径,着重从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先进科学技术作用等方面充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班级育人效果,打造优秀班集体。
关键词:初中 班集体建设 爱国主义教育 班级生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90
爱国主义在现代中心教育之中是永恒的主题,正如习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要下功夫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使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学生心间。现针对如何在初中班集体建设中组织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一、丰富班集体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性
首先,我们主要围绕升旗仪式探讨应如何加强初中生爱国精神培育。升旗仪式是一项师生共同参加的活动,必须坚持不以任何缘由取消升旗仪式,另外,我们在升旗仪式中要提高对全班学生的要求,根据行注目礼、唱国歌等细节加强规范。
其次,把握关键节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需要务实之功,要让班集体的每一名成员都参与到各项教育活动之中,贯穿班级生活的各环节、各方面,与当下班集体建设中心工作有机整合,与推动班集体进步结合。
第三,结合班级常规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班级内部开展手抄报评比活动,对表现优良的小组和个人予以奖励。定期开展培育爱国精神的专题讲座,由班主任领导或者邀请一些优秀教师、从事警察和消防救援等职业的学生家长分享有关爱国主义的内容,系统科学地指导初中生形成爱国情感。
第四,拓展班集体活动形式,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在班级中应定期组织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文章写作、展示、演讲等活动的实施,让学生们建立爱国精神。
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生活习惯
对于初中爱国主义教育来说,每一名学生都要能把爱国当作本能和习惯,无所以,我们还应配合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情、民情,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激发他们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与服务意识。
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爱国主义行为,例如组织全班学生为贫困山区的儿童献出一本书;把爱国主义变成一种习惯,面对国旗和国歌时郑重庄严;响应国家号召,在学成之后报效祖国;服从政府人员管理,在灾难面前伸出援手;爱党敬党、遵纪守法、勤劳踏实等生活细节。
三、发挥先进科学技术作用,大力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在新时代,初中教育既要发挥传统线下教育的优势,又要依托进科学技术发挥线上教育的作用,扩大爱国主义精神传播效果。将网络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班集体教育内容整合,帮助初中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树立爱国精神;在线上教育中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网络,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使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上是对我们在初中班集體建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些思考和探索,摆脱教室和书本的局限性,结合时代精神丰富班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兴趣和热情,提升他们对爱国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并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辅助下拓宽了爱国主义精神传播,促使学生养成爱国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顺武《初中优秀班集体建设点滴》,《考试与评价》2020年第6期。
[2] 王悦《知行合一,让爱国主义教育落在实处》,《教育家》2019年第37期。
[3] 廖小兵《延展教育场域 培育爱国情怀》,《中小学德育》2020年第1期。
[4] 郭建南《新形势下初中现代班集体建设的思考》,《情感读本》2019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