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燕,倪冬梅,李琼珊
(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浙江 湖州 313000)
随着临床上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及科技水平的持续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并重视身体健康跟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我国不断调整的生育政策使得产科临床上的高龄孕产妇占比逐渐升高。妊娠对女性来说是一项十分重大的生理事件,妊娠及分娩使得女性的角色发展转变,致使其在心理及身体方面都表现出相应的应激反应[1]。而相比适龄孕产妇,高龄孕产妇,尤其是高龄初产妇的心理应激表现则更加严重,更容易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出现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如抑郁、焦虑等[2]。有研究表明,心理应激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严重威胁母婴健康[3]。因此,妊娠及分娩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干预成为产科临床学者及工作人员的一项重点关注内容[4]。本次研究选取421名高龄初产妇,分析其不良心理状况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现汇报如下。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421名高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超过35岁;②均为足月妊娠者;③均为单胎、初产;④所有孕产妇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智力或精神障碍,不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本次研究。
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所有高龄初产妇的相关基本情况,包括既往孕次、年龄、既往流产史、受孕方式、受教育水平、职业、家庭人均月工资等。将收集的所有资料信息使用双人核对录入的方式统一录入至Excel表格当中。
所有研究对象在分娩前均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心理状况,并依据不同得分情况进行分组,按照量表评分标准,SAS评分>50分或(和)SDS评分>53分者(均为标准分)作为研究组(n=156),SAS评分≤50分且SDS评分≤53分者(均为标准分)为对照组(n=265)。观察指标:①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的SAS评分水平及SDS评分水平差异;②影响高龄初产妇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相关单因素分析;③影响高龄初产妇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相关多因素分析。
421名高龄初产妇中,共有156名(37.1%)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研究组的SAS评分水平及SDS评分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365、19.429,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评分水平及SDS评分水平差异分)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研究组既往有流产史、促排卵受孕、职业为单位职工、家庭每月人均工资较低/较高、自觉跟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好、对胎儿性别的期望值高占比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25、7.148、7.621、6.165、7.036、6.461,P<0.05),见表2。
表2 影响高龄初产妇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单因素分析[n(%)]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既往有流产史、促排卵受孕、家庭每月人均工资<2 000元、自觉跟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好、对胎儿性别的期望值较高是影响高龄初产妇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6.263(4.021~7.532)、3.645(1.315~4.216)、2.268(1.997~2.941)、5.416(2.627~7.832)、4.474(2.514~5.301),P<0.05,见表3。
表3 影响高龄初产妇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多因素分析
临床上一般将女性分娩时年龄≥35岁称之为高龄妊娠,该部分孕产妇被称为高龄孕产妇[5]。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及人们观念的不断转变,妊娠妇女在年龄结构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表现为高龄初产妇的占比逐年升高[6]。对绝大部分女性来说,妊娠期会出现强烈且持续的相关应激反应,表现在生理及心理两个方面:在生理方面的表现主要为内分泌、神经、泌尿、循环等相关机体系统有所改变;在心理方面则主要表现为相关不良心理情绪的出现,如恐惧、焦虑、抑郁及紧张等。高龄初产妇已经错失了临床上的最佳孕育年龄段,因为自身机体功能的降低及其他的影响因素,更易产生不良心理情绪[7]。而研究表明焦虑抑郁会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产生直接性的不良影响[8]。焦虑抑郁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孕妇在妊娠过程中出现强烈的恶心呕吐感,情况严重者甚至会诱发流产及早产。本次研究结果提示,37.1%高龄初产妇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由此可知,在高龄初产妇当中,不良心理情绪十分常见,应当予以重视。
影响妊娠期女性,尤其是高龄初产妇心理健康的因素复杂且多样[9]。本研究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高龄初产妇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提示,既往有流产史、促排卵受孕、家庭每月人均工资<2 000元、自觉跟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好、对胎儿性别的期望值较高是影响高龄初产妇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孩子多为整个家庭中的中心及重心。针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母亲相比其他亲属在心理方面的压力及负担更加沉重,特别是孕产妇既往存在流产史时,表现更为突出[10]。当存在流产史时,孕产妇会时刻担心本次妊娠是否顺利、成功,导致心理过于敏感,更易产生不良心理情绪。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及观念也不断改变。当家庭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时,妊娠导致的生活成本增加、经济方面的压力等都会导致高龄初产妇的心理压力增加。另外,当孕产妇对胎儿性别存在较高的期望值时,如存在“重男轻女”等观念时大大增加了不良心理情绪的发生率。而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较差时,会对高龄初产妇在整个妊娠期过程中的心理情绪产生直接性的不良影响。高龄初产妇因为自身身体机能的降低而无法正常自然受孕,很多孕产妇选择人工授精及促排卵来完成受孕,并接受相关保胎干预。这部分高龄初产妇将会更加焦虑、忧心及紧张,更易诱发不良心理情绪,这与Bapayeva等[11]研究结果一致。
针对上述情况,产科医务人员在高龄初产妇的围分娩过程当中,应对孕产妇及其家属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通过分娩前后的健康知识及行为指导、全程陪护、针对性的沟通交流等,可使高龄初产妇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产生不良心理情绪,最大程度的降低不良心理情绪对母婴健康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既往有流产史、促排卵受孕、家庭每月人均工资较低、自觉跟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好、对胎儿性别的期望值较高是影响高龄初产妇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依据相关风险因素有效鉴别高危人群,并给予针对性的临床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