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源 黄美雯 梁艳艳 林景
宫腔粘连是临床中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是指子宫内壁部分或全部粘连,多是因子宫创伤引起,在我国,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痛经、月经不调、闭经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将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1],通过临床观察显示,宫腔粘连包括不同的程度与类型,因此及时有效的检测成为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的关键[2]。超声是检测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但以往因技术条件的落后,检测人员仅能够使用常规阴道二维超声成像检查方式,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但也会出现较大的误诊情况,从而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3]。目前临床中多使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检查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诊断效果[4]。本文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在宫腔粘连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62 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8~48 岁,平均年龄(38.1±3.9)岁;刮宫次数1~4 次,平均刮宫次数(2.1±0.7)次。
1.2 纳入标准 ①经宫腔镜诊断均为宫腔粘连;②患者本人自愿参加,且家属对本研究的检测方式表示同意与知情。
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认知能力异常情况;②未具有完整的病理资料。
1.4 方法 选择GE E8 与GE S8 超声检测仪,腔内三维容积探头,将探头频率设定为1.0~8.5 MHz,分别对患者实施经阴道三维与二维超声成像检查。
首先对患者实施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检查。检测前告知患者排空膀胱,辅助患者采取截石位,在探头表面涂抹耦合剂,之后将探头放置于后穹窿部,以便对宫腔的形态、内膜厚度、回声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同时对双侧卵巢大小及卵泡、双侧附件区有无包块进行仔细观察。在完成上述检查后,开始对患者实施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检查,将工作模式设定为容积框,将取样线调至内膜上方平行于子宫内膜,之后开启自动扫查模式,扫描结束后,会出现三个相互垂直的A、B、C平面,将render 模式及Omniview 模式打开,将三维重建进行激活,通过不断的调整X 轴、Y 轴、Z 轴及调节层厚,以获得较为理想的三维图像,通过对图像再次进行表面模式、增益调节方式处理,可有效的确保子宫全貌包括浆膜层、内膜形态与回声等情况进行清晰显示,从而能够对患者的宫腔内粘连的部位与范围进行清晰显示,最终获得良好的诊断效果。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检查与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与误诊率。②比较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检查与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检查的宫腔粘连分度。依据美国生育协会分类标准将宫腔粘连分为轻度宫腔粘连、中度宫腔粘连与重度宫腔粘连,具体标准如下:a.轻度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线部分不连续,不连续区存在不规则回声区,宫腔累及范围<1/4,内膜厚度>5 mm,宫腔存在分离情况;b.中度宫腔粘连。子宫内膜部分不连续,不连续区存在低回声带,宫腔累及范围为1/4~3/4,内膜厚度2~5 mm,宫腔可见散在分离;c.重度宫腔粘连:自动内膜不连续,与周围肌层未具有清晰的分界线,宫腔累及范围>3/4,内膜厚度<2 mm。比较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检查与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检查的宫腔粘连类型。按照粘连位置将宫腔粘连分为混合型宫腔粘连、中央型宫腔粘连、周围型宫腔粘连,判定标准如此下:中央型宫腔粘连:粘连带存在于子宫前后壁间,与宫腔部分粘连;混合型宫腔粘连:周围型与中间型合并;周围型宫腔粘连:粘连位于子宫侧壁或子宫底,与宫腔周边部分粘连。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检查与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与误诊率比较 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检查的诊断符合率96.77%明显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检查的77.42%,误诊率3.23%明显低于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检查的2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超声成像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与误诊率比较[n(%),n=62]
2.2 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检查与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检查的宫腔粘连分度比较 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检查的中度粘连、重度粘连检出率明显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检查,无粘连、轻度粘连检出率明显低于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超声成像检查方式的宫腔粘连分度比较[n(%),n=62]
2.3 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检查与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检查的宫腔粘连类型比较 两种超声成像检查方式的的混合型宫腔粘连、中央型宫腔粘连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检查的周围型宫腔粘连检出率明显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超声成像检查方式的宫腔粘连类型比较[n(%),n=62]
宫腔粘连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患者会出现痛经、月经失调、闭经等不良症状,甚至还将出现不孕的情况,具有较大的不良影响。通过临床分析显示,子宫既往创伤是导致宫腔粘连的重要因素,为实现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则需要实施良好的检查[5]。临床中检查人员多使用造影检查、二维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三维超声容积成像检查等检查方式,然而通过临床实践显示,造影检查方式无法对检查区域粘连情况进行清晰明确的显示,因而医生多将其视作一般的筛查手段。使用二维检查方式后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诊断效果,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例如较易发生漏诊、误诊等不良情况。临床中将宫腔镜检查作为宫腔粘连的金标准,能够对患者宫腔内部情况进行清晰显示,然而通过临床实践证明,该种检测方式将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并且需要患者花费较高的检查费用,从而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负担。依据宫腔粘连程度,临床医生将其划分为轻度宫腔粘连、中度宫腔粘连与宫腔粘连重度[6]。对于二维超声检查方式而言,若患者存在闭经及月经量减少症状时,则能够获得较佳的诊断效果,但对轻度宫腔粘连无症状病例而言,则无法进行有效的检测诊断,甚至会出现较大的漏诊情况[7]。目前临床中多使用经阴道三维超声容积成像检查方式,此种检查方式能够进行三维图像处理,从而能够有效确保患者的宫腔内部情况进行清晰显示,并且还能够对部分轻度粘连、小范围粘连等区域进行清晰显示,因而具有广泛地应用范围[8]。通过实践证明,该种检测方式将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不良损伤,因而较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并且可对患者实现重复操作,最终能够获得有效的诊断效果。依据结果显示,使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检查技术后,诊断符合率明显较高,并且周围型宫腔粘连、轻度粘连、中度粘连与重度粘连检出率明显较高,提示此种检查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在宫腔粘连中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