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1-08-29 02:43田松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4期
关键词:宫腔内宫腔宫腔镜

田松

宫腔镜电切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近几年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效果,较传统切除术而言,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速度快以及切除效果好等优势,不过术中也存在一定危险性,若操作不当则容易引起并发症,甚至造成生命威胁,因此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手术操作[1-3]。为探究该手术法在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6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宫腔镜下切除术治疗,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6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0~45 岁,平均年龄(35.4±9.5)岁;病程1~24 个月,平均病程(12.9±4.5)个月;45例表现为异常出血、4例表现为多发肌瘤、15例伴有痛经。0、Ⅰ、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分别为10、28、2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切除术治疗。

1.2.1 术前准备 术前8 h 禁食,并进行阴道清洁准备,术前4 h 将400 μg 米索前列醇放置于患者阴道后穹隆处,以增加其宫颈软化程度。

1.2.2 手术器械及方法 使用Storz 双极宫腔镜电切镜系统对患者展开治疗。先对患者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并使用安尔碘对患者膀胱截石位进行消毒处理后,再对其宫颈口采用宫颈扩张器扩张;手术治疗期间,利用0.9%氯化钠溶液对患者进行膨宫处理,将宫腔镜流速、压力以及电功率分别设置为180~200 ml/min、85~110 mm Hg(1 mm Hg=0.133 kPa) 以 及40~55 W。将水管中空气全部排出后,在宫颈管中将电切镜放置进来,从宫颈位置处观察。统计宫腔中肌瘤的具体生长位置、个数、大小以及同肌壁之间的联系。针对0 型和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直接采用U 形电切环将肿瘤根部切除治疗,然后再将切除后的瘤体通过卵圆钳夹出来,若瘤体体积较大则先通过分次片状切割瘤体后再将其利用卵圆钳取出。对于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通过超声监测,并对瘤肌中突出部位包膜使用针状电极划开,然后在宫腔使用垂体后叶素,增加子宫收缩功能,从而使得瘤体朝宫腔方向凸出,最后彻底切除肌瘤。手术完成后,对创面进行仔细检查,若创面中发生渗血,则应立即使用电凝止血法处理,手术后将聚乳酸推注到宫腔内,以避免术后宫腔内发生粘连。对所取出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情况包括宫腔长度、所切除的子宫肌瘤重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于术后第1、3、6 个月分别进行电话或者上门随访,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每隔4 周做1 次宫腔镜检查,并了解患者宫腔内有无出现粘连情况以及宫腔恢复状况是否良好。术后治疗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术后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并且月经周期规律,甚至不再有月经出现,腹痛症状彻底消失并且也未有其他不适反应出现;比较满意:月经量虽有减少但依旧较多,肌瘤体积不再变大;不满意:月经量较术前无明显改变或者子宫肌瘤持续变大,需二次接受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并发症包括发热、周围脏器损伤、感染、低钠血症以及子宫穿孔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6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顺利完成宫腔镜下切除术,患者宫腔长度为7~125 mm,平均宫腔长度(66.8±20.0)mm。所切除的子宫肌瘤重量为10~15 g,平均重量为(13.2±1.8)g,手术时间为13~70 min,平均手术时间(40.2±10.0)min。有6例患者子宫肌瘤切除体积≥70%,其余患者子宫肌瘤均首次手术后彻底切除,患者住院时间2~6 d,平均住院时间(4.2±1.8)d。

2.2 治疗满意度 患者术后总满意率为91.7%。见表1。0 型、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满意率均为100.0%,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6例患者未能在首次手术治疗后切除干净,其中4例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明显且不规律,并经B 超检查宫腔内仍有部分肌瘤存在,通过行二次宫腔镜下切除术治疗后,子宫肌瘤才完全切除,阴道也停止出血,B 超检查显示结果宫腔回声均匀;2例患者宫腔内出血不规则。

表1 患者治疗满意度情况(n,%)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60例患者中2例出现过发热症状,通过抗炎治疗患者体温恢复至正常状态,无一例出现周围脏器损伤、感染、低钠血症以及子宫穿孔等。

3 讨论

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与适应证选择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因此在选择适应证时需遵循以下原则:①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术适应证最好的是0 型、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②对于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而言,应具体结合肌瘤的突向来对手术方式进行选择。一般而言,突向腔应>50.0%,手术时宫壁受电切割刺激后可促进子宫收缩反应,肌瘤会在子宫收缩作用下被挤到宫腔内,从而有利于肌瘤切除彻底;③所需切除的肌瘤直径应在67 mm 内,若>6 mm 则难以彻底切除;④针对多发性子宫肌瘤切除患者,适用于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4-6]。宫腔镜下切除术的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治疗中倍受关注的话题,因为宫腔镜手术是主要通过对子宫内膜以及子宫肌瘤予以电能量作用,并使电能向热能转化,最终发挥点切除作用。宫腔镜手术既有优势,同时也存在弊端,由于手术视野较小,对于电能的传导情况比较难判断,因此容易因操作不慎而引起子宫穿孔。有学者认为,在对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下切除术时,需同时在腹腔镜或B 超的配合下操作,并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主治。

本研究中,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除2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外,其他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宫腔镜下切除术虽然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术中操作不慎则会引发患者一系列并发症,如术后大出血、子宫穿孔、低钠血症等,严重时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手术时需注意以下事项。①术中配合B 超检测:术中应用高分辨率B 超设备,并在专业人员操作下进行,能够准确分辨出肌瘤壁间部分同周围肌壁之间的界限,有利于对肌瘤切除;通过B 超检测还有利于准确判断需切除的子宫内膜深度,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出现子宫穿孔现象。②保证术后疗效:宫腔镜下切除术手术质量与患者术后疗效有很大关系,子宫肌瘤表面营养血管较多,术中易出现出血现象,进而对手术视野造成影响,导致手术难度加大。因此,治疗时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主刀,先经宫腔镜检查后再行手术治疗。③熟练使用各项设备和仪器:在行宫腔镜手术时,需要用到光、电、机械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不仅要求手术操作者掌握光、电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对各项器械熟练操作的能力,保证在对宫体以及宫颈不造成任何损伤的基础上将肌瘤完全切除[7-10]。

综上所述,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创伤小,且术后恢复时间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不过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操作不当则会引发并发症,因此,临床治疗最好在B 超配合下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主刀进行手术。

猜你喜欢
宫腔内宫腔宫腔镜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时机选择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经阴道与腹部彩色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的对比观察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负压吸宫术后B超提示宫腔内回声改变处理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