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楠
做住院医生的第一年,床位上有一个喉癌病人,是保喉手术后复发的患者,这次住进来,打算做全喉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
全喉切除,顾名思义,这个器官生了肿瘤,就把器官拿掉,相当于端了肿瘤的老巢,是我们面对晚期、复发患者的终极外科手段,但同时,喉咙的发音功能,自然就保不住了。做了这种手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只能依靠纸笔交流,就算后期用了电子喉、食道发音来替代,也是完全不一样的音色,普通人很难识别出对方讲了什么。
他67岁,身体尚且健朗,有漂亮孝顺的女儿女婿,乖巧可爱的外孙女,交流病情时病人很好沟通,一家人都积极配合,是大家都称赞的“优质病人”。
手术前一天的傍晚,他在走廊徘徊,我路过的时候交代了几句注意事项,他拦住我,低沉的声音像是锯子拉在心上:“郭医生,我真后悔生了这个病,拖累了一家人。”我连忙劝他:不要这样想,你的家人,拼尽全力,也只想要你好起来。他拿起护士吧台的纸笔,在上面颤颤巍巍地写:我有时候,真想死了算了。也许是这句话太过沉重,他说不出口,所以,只能写出来。我大惊,把他拉到一边,絮絮叨叨聊了好久,我告诉他:不是你拖累你家里人,而是你家里人需要你。你在,他们就有家、有爸爸,你不在了,他们才是真的没了主心骨。沉默良久,他苦笑,转身走回病房。
那天的谈话成了我们心照不宣的秘密,手术之后的每一天,我都尽量在查房的时候,冲他笑、鼓励他努力咳痰,努力下床,努力学习自己护理套管。每一次查房結束,我都会告诉他:“你今天情况很好,很顺利,今天也要努力锻炼!”终于,术后一周多,在我又一次夸张地表达肯定之后,他瘪瘪嘴,在本子上写给我:不能讲话,不好。我却安心了,他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吧。我笑笑,告诉他:“这是上苍在告诉你,以后就不能和家里人吵架啦。每天都只能冲你女儿笑,没办法生气了。”
几个月之后,我看到他女儿发的一张照片,老爷子站在公园里,笑得很开心,如果不是颈部的伤口和气管套管,会让人以为他和周围的老人一样,和蔼安逸。
这些年,发现喉癌病人们手术结束后,会陆陆续续学会三种表达。
第一个,是笑。主刀医生查房的时候, 伤口换药的时候,护士来打针的时候, 在走廊上遇到病友的时候…… 笑, 代表着“你好”。
第二个,是大拇指。意思是赞美,是肯定,是在说你真棒。当主刀医生对病人竖起大拇指,是在告诉他:“手术很顺利。”“你很棒。”当病人对医生竖起大拇指,是在说:“我很好,放心吧。”
第三个,是抱拳作揖。是真心的感谢,感谢帮助过他的人。每一次复诊,都有病人会做这个手势,大概是在讲:医生,辛苦了,拜托了,谢谢了。也许在今后摸索着、以沉默无言的姿态融入这个社会时,他们亦会无数次坦荡而真诚地对别人抱拳、作揖,来表示拜托和感谢。
人生在世,往往失去才回首、才反思、才在乎。当余生都将无言,我们该如何表达?也许我们该向那些无喉的病人学习,虽然无言,却并不沉默,笑容、手势、姿态,同样是一种表达。学会微笑,学会肯定,学会感谢,这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三句话,也是沉默世界的三种表达。
(铜铜豌豆摘自《新民晚报》 图/ 豆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