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晓晴 彭娟 李卫丽 赵涛
摘要结合笔者经验和研究经历,介绍了国内高校异地办学现状,分析了国内高校异地办学动因,并对国内高校异地办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异地办学;国内高校;办学现状与动因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5.001
Thoughts on Running Schools in Different Places in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IN Xiaoqing,PENG Juan,LI Weili,ZHAO Tao
(College of Advance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73)
AbstractCombining the author's experience and research experienc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of running schools in different places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analyzes the motivations of running schools in different places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and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running schools in different places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and puts forward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is basis.
Keywordsbranch campuses of university in other cities;colleges in China;current situation and motivation
1国内高校异地办学现状
国内高校异地办学较为普遍。据统计,在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有53所高校开展了异地办学实践,其中39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异地办学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实践。从异地校区区域分布来看,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跨省形式,例如中国人民大学设立苏州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威海校区等;二是省内跨市形式,例如山东大学设立威海校区和青岛校区、中山大学设立珠海校区等。其中跨省形式是异地校区区域分布的主要形式。[1]
国内学者在高校异地办学相关问题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王文龙针对高校异地办学的特点进行比较和划分类别,对高校异地办学的驱动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在对高校异地办学优势和劣势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各种异地办学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以评价结论为根据对高校异地办学相关政策进行调整。[2]程瑶对高校异地办学过程中存在的特殊倾向和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应对策略和意见建议。[3]吕振铭等对国内高校异地办学过程中的各个演进阶段进行剖析,在如何配置各类资源、多元化治理模式、多校区文化建设等方面研究高校面临的困境,并针对这些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4]史秋衡等对国内高校异地办学的多种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异地办学实践中存在的多校区管理问题,通过对国外高校多校区管理和设置方法进行研究和借鉴,为国内高校异地办學提供意见和建议。[5]王春春系统研究了国内高校异地办学过程中采用的政策、全局与区域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在国内高校教育布局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和经济社会贡献等方面开展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6]刘晶针对高校异地办学造成的大学教育资源分配均衡性和合理性等问题开展研究。[7]总体而言,国内高校已在异地办学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2国内高校异地办学动因分析
2.1传统高水平大学解决办学空间不足现实问题
例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利用高水平大学和经济特区这两个方面的优势,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为中山大学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各个学科建设和促进学校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在中山大学拓宽办学空间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希望通过苏州校区的建设进一步扩展学校发展空间,加强自身的影响力,打开国际交流窗口和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东北大学本部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区域位置不够理想、对人才的吸引程度不够、学校办学空间受到制约等诸多问题,通过设立秦皇岛分校进一步为学校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对外交流与沟通途径。
2.2区位优势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教学资源优化配置
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在苏州市工业科创园区等地共设立十余个异地校区和研究院等机构,使学校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产出与科技产业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同时促进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利用经济特区位置优势,与深圳大量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基于科研成果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与多家企业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和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布局。
2.3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及地方政府政策吸引
例如,山东大学建设威海分校获得威海市政府的政策支持,借助在办学资金和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条件节约学校建设经费,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发展。在多所高校的深圳校区规划与发展中,深圳市政府充分发挥总体规划和投资方等重要角色,积极为高校深圳校区建设筹备资金,同时为高校科研和成果产出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政策支持。此外,多所高校的异地办学实践受益于珠海市政府开放的发展理念和相关政策支撑,进一步完善多方合作机制和推进异地办学进程。
2.4国家教育战略及政策引发院校调整重组
例如,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经国务院批准于1998年9月组建新的浙江大学,包括紫金港、玉泉等7个校区。在国家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中,中南工业大学、原湖南医科大学和长沙铁道学院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为中南大学。在2017年军队院校调整改革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基础上组建,包括南京、石家庄、重庆、武汉和徐州等多个校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在海军航空兵学院和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基础上组建,包括烟台和青岛等校区。
3国内高校异地办学存在问题分析
尽管国内高校异地办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探索,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异地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随着高校异地办学规模和范围的扩大,相关问题不断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2021年7月2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211 10号),具体要求包括“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确需设立省内异地校区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纳入本省高校设置规划,严控数量、严把条件,按照隶属关系履行审批程序。对于现存的高校异地校区,本着平稳有序的原则逐步清理规范。新申报设置的学校,须不存在跨省异地校区”。[8]
国内高校异地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不均衡问题
从高校异地办学的空间分布来看,高校的异地分校区主要集中于经济相对更为发达的地区。尽管高校异地办学能够拓展高校的发展空间,并为异地校区所在的地区带来更多的高等教育资源,但容易造成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减少和人才流失,进而降低了这些地区的高校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总体上加剧了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不均衡问题。高等教育需要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在全局层面满足教育资源均衡和各个地区发展需求,为经济落后地区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有力支援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3.2学校资源配置和共享问题
在资源配置方面,部分高校的异地校区运行使得整个学校的运行成本增加,例如新校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和管理等方面可能会增大学校财务压力,使学校在资金配置方面面临较大压力。此外,高校异地校区在成立之初经常需要解决书籍、实验仪器和文体设备等基础设施缺失和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而在异地校区建设过程中又可能遭遇重复建设和物资浪费等新问题。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和教学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各个校区之间可能无法得到同等数量和标准的学术资源,包括高水平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等,在整体上加剧了学校各校区发展的不平衡。
在资源共享方面,高校各个校区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界限,各类软件和硬件资源难以做到共享使用,导致教学资源利用率偏低。多个校区之间进行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的运输和架设也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同时有可能对仪器和设备本身造成损坏。本部校区和异地校区发展往往需要解决开放与协作问题,资源合作与共享渠道往往不够畅通,不易形成良性互动的状态。各校区之间的人才流动和交流普遍不足,教学和办公方面的信息共享和互通可能存在一些障碍,难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各个校区之间的运行和管理。
3.3学校人才培养问题
与本部校区相比,异地校区在教学水平、教学设施、学术资源和文化底蕴等方面存在差距,多个校区之间的交流沟通不足,可能造成异地校区教师和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下降。尽管异地办学可以扩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但在异地校区建设过程中容易忽略教学质量的保障,异地校区可能存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问题,异地校区部分教师水平可能与本部校区存在差距。部分高校在异地办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学校内部人才流失的问题,可能造成师资水平降低和不稳定,对高校教学质量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各个校区之间受到地理距离上的约束,部分教师因工作安排可能需要在多个校区之间往返,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造成很大影响,有可能削弱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和推进可能会受到多校区办学影响。高校各个校区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容易陷入单纯的一体发展的误区,难以做到差异化发展,在异地校区建设过程中往往难以利用不同校区所在地的特点对异地办学进行调整和优化,不利于多校区之间进行全面深入的合作。部分新建的异地校区可能存在文化底蕴不够深厚、教学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造成整体校园文化出现不一致,有可能对学校办学精神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影响。
3.4学校管理问题
异地校区建设可能使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较大压力,难以有效缓解地理距离带来的多方面管理问题,多校区之间实现管理一体化的难度较大,造成学校各类活动管理效率降低。异地校区的建设可能与学校整体的发展规划不相一致,一些分校区在功能和布局方面与本部校区存在较大的重复和冲突,不利于在整个学校层面进行统筹和管理。异地校区与当地政府之间可能缺乏合理高效的协调和管理机制,多个校区分散可能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
4意见建议
异地办学能否办好,要充分考虑各種具体因素,有异地办学情况的高校,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深刻思考所在高校的办学初衷,并仔细分析办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制定异地办学的具体方案,找到实际的解决方案,才有可能实现异地办学的长久发展。关于异地办学,笔者经过研究提出以下三点意见建议:
4.1注重人才培养
不管是否采用异地办学,高校最本质的核心作用和使命是培养人才,不管学校的具体形式如何,要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探索更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异地办学有时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不以地区为由限制学校的发展。在异地办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实际的困难,需要高校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同时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真正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瞄准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不断明确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专业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校优势学科,不断弥补自己的短板,力争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专业对口人才。
4.2坚持统筹规划
异地办学是一个多层次高目标的复杂系统工程,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步调不一致,教育水平也不是完全相同,在办学过程中有很多实际的要素需要去统筹协调,同时还要兼顾国家教育的整体发展需求,瞄准人才培养核心目标,所以异地办学一定要做好统筹规划,坚持合理规划。首先从高层入手,先解决紧迫的、实际的大方向问题,再不断协调细节问题。在统筹规划中,还要充分考虑到时代特征、地区要求和发展规律。
4.3遵循标准程序
要想真正办好异地办学,不能想当然,眉毛胡子一把抓。除了前面提到的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和统筹规划,还有一点建议是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参考已有异地办学成功经验的高校,按一定节奏和程序稳步开展相关工作,前期调研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充分,不能操之过急。在异地办学过程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多方听取专家意见,重视基层人员的反馈建议,努力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不断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不重点照顾或者侧重某个校区,不以牺牲部分人员的利益为代价,真正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卢彩晨.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3):1.
[2]王文龙.中国高校异地办学的类型,原因与利弊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20,000(006):28-36.
[3]程瑶.我国高校异地办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v.39(20):160-162.
[4]吕振铭,周国平.我国本科高校异地办学的发展历程、困境与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40(004):64-68.
[5]史秋衡,康敏.我国高校异地多校区设置管理研议[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7).
[6]王春春.我国高校异地办学区域分布特点[J].大学:研究(3):7.
[7]刘晶.高水平大学异地办学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成效[J].教育发展研究(5):7.
[8]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2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