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恬恬 卢小宙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立面环境幼儿园班级环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中的立面环境是指教师进行了有目的的环境创设的部分,它包括幼儿园班级环境独立空间中室内和室外前、后、左、右四面墙体的表面,也包括相应的天面和地面。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立面环境”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被忽视。
【關键词】立面环境;细化功能;动态化;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立面环境中的墙面和柜面通常作为展示的载体,在创设墙面和柜面的展示时,应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征、班级教育目标以及班级区域规划,对班级墙面及柜面进行了不同的展示功能划分。
一、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创设立面环境
幼儿园班级大多都开展区域活动,各个区域的有着不同的教育功能,相应的目标也不一样。因此所需要的环境布置也就不同。
■美工区:主要注重提高幼儿对没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老师可给予一些绘画参考及名画欣赏,桌面还可有配色、手工、剪纸等指引。
■语言区: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环境时也应围绕这几个方面,如:与主题相关的可参考的资料、图文对应、反义词、儿歌、手指游戏、创编故事、制作图书的过程、修补图书的方法、写字握笔姿势、笔画名称、书写顺序、组词等;
■操作区(科学角):主要锻炼幼儿的发展思维和智力,利用各种材料玩具进行拼凑组装,形成数学等相关知识。大班还应设置区中区(科学角),锻炼幼儿利用材料来感知探索,所以操作区应创设一些玩具拼插的方法与技巧、与数学科学有关的环境(并可操作)、科学实验的过程、幼儿的记录和操作单等;
■积木区:注重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和想象力及分工与合作意识,所以教师可提供建筑物参考、搭建技巧、幼儿自身搭建的作品也可作为其他小朋友的学习以及参考。
■角色区:角色区的环境设置主要建立在该角色区所设置的场景,如医院:可创设看病流程图,医院场景、标志牌等。
■音乐区:幼儿表演的区域,教师可投入乐器使用的方法、节奏图、歌词、手势示范、舞蹈动作等参考图。
■植物角:可投入一些照顾植物的方法、照顾小动物的步骤指引、动物和植物的生活习性、植物生长的过程等。
除此之外,每个区角都应有孩子的活动过程、剪影已经活动痕迹(记录单、作品等)存在。
二、细化环境功能,有的放矢创设立面环境
(一)提示性功能
提示性即展示的内容对幼儿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借由环境这个中介,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与规范幼儿的行为,幼儿根据这些提示内容可以知道一些信息或者怎么做。大班常见的需要提示的内容有日常生活信息:如一日生活流程、活动预告、吃水果步骤和七步洗手法等。幼儿可以根据一日生活流程和活动预告知道一天的安排及下一步的活动,养成良好有序的生活习惯。规则:包括区域游戏规则、常规要求及安全提示。墙面上设置该区角的规则图示,让环境提示幼儿,在该区角参与活动要保持安静与遵守该区角的规则。区域中的操作提示:如积木区中搭建技巧、美工区的线描画常见线条。这些提示旨在让幼儿参考然后去创造。
(二)指引性功能
指引性指给了幼儿提供正确的资料信息来源,比如"五星红旗的意义"等一些正确、规范的观点。幼儿在观察与探索各个班级的墙面所要表现出来的内容中,自然地就会从中学到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规范,后天的体验将对幼儿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应该要求在为孩子所创造的教学环境中能够包含科学的思想认知体验,而且不能向孩子呈现出错误的认识内容。但也不是完全否定幼儿的想法,在创设环境和展示的时候,在保留幼儿原话的同时也要在旁边有正确概念的指引,既保护幼儿的想法又能知道正确的概念。
(三)示范性功能
示范性指在环境中运用巧妙的方式暗示相关材料的操作流程,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获取环境中所蕴含的信息。这样的环境不仅能够避免老师一遍一遍的给幼儿重复讲述,还可以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习惯。大班处于前书写的阶段,可以在语言区创设正确的书信格式示范供幼儿参考;科学区创设"摩擦起电"科学实验的示范;在建构区的墙面环境上展示与活动相关的资料、照片以及幼儿的建构作品等。
(四)操作性功能
班级立面环境展现形式的操作性是指立面环境以有助于幼儿对墙面内容进行操作的形式展现,给了幼儿与墙面充分互动的机会。[1]杜威说过"幼儿是在做中学的",幼儿必须在操作中学习,所以在创设墙面及柜面环境时,要考虑到操作性。对于大班幼儿来说,适合操作的材料有乐高墙、数学材料、科学材料、棋类和迷宫类等。这些材料具有直观操作性的特点,需要幼儿去动手操作和尝试的,幼儿也会喜欢去操作。这些材料同时也具有不易收纳的特点,布置在墙面上幼儿无需收纳。
(五)同步性
如果墙面环境的布置能根据所开展的活动进行更新,那么幼儿会更加关注墙面环境,墙面环境的装饰和展示要随着活动的进展不断地进行着变化,使幼儿可以通过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摆脱教师的指导,从而进入探究与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来。同步性指的是本周的重点活动要在环境中同步展示出来,这样才能凸显幼儿活动的痕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产生的作品也要及时展示出来。
三、最大化儿童参与,常规化环境创设路径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教师切忌喧宾夺主,在环境创设上适度"留白,最大限度给幼儿提供足够地创作与展示的空间,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发挥想象、自主创作。其次,利用幼儿的作品装饰教室,展示幼儿的劳动成果,让幼儿体验到成就感。最后,及时同步更新幼儿正在进行和开展中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存在感和主人翁的角色意识,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中班期末到大班上学期,我们会开展《我的环境我做主》的主题探究活动,从确定班级色调到设计区域规划,到各种吊饰、区域规则、玩具标志、墙面装饰、晨谈板等等,都是由幼儿做主参与制作,真正体现了我园的课程理念“幼儿为本、自主建构、适宜引导、自主发展”。幼儿在教师支持、引导、鼓励下,通过亲身感知、体验和创作,可以获得各种经验。
四、持续生成,动态化环境创设
环境是基本的学习载体,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应时刻关注到环境与幼儿之间发生的互动,班级环境还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目标、班级的教学主题、教学目标、幼儿的行为、幼儿的学习脚步及新投入的区域材料等随时调整和变化。让环境成为“无声的教育”,才能引领与支架幼儿积极尝试、参与活动。
【参考文献】
[1]周琼.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特点及问题的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