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 余添
[摘 要] “双高计划”对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礼仪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吸引力,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更多获得感。
[关 键 词] “双高计划”;礼仪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1-0004-02
一、“双高计划”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双高计划”指的是需要构建具有较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以及建设专业的计划,由于包含两项内容,故称为“双高计划”。该计划提出了需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培训体系,让德育与技术教学有机结合,制订工学结合制度,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需求,为我国能走向国际提供更多的技术及人才支持。“德才兼备、工学结合”的教育机制和“高素质技术人才”突出了以德育人的任务本质,思政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职业教育顺利发展的保障,是高职院校加强党对“双高计划”建设领导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中國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当代的礼仪文化是在继承中华民族的礼仪传统、吸收各国优秀礼仪文化的基础上的礼仪行为和礼仪宣教体系的总和。礼仪文化不仅是受教育者自我完善及身心健康发展的规范准则,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高计划”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党的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最大制度优势。加强党的领导是“双高计划”的基本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内容。在新时代下,党的全面领导需要做好思政方面的教学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方位融入教育的方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以德为本,做好核心课程的安排,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立志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也是我们当前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之地。“双高计划”旨在在高职学生中开展立德树人任务,着手解决如何培养、怎样培养、为谁来培养的本质问题。
二、礼仪文化乃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价值
思政教育与礼仪文化是统一的,其价值性相当,礼仪文化所追求的目标在于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
(一)礼仪文化是道德素养的体现,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是“双高计划”的客观要求
“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社会规范,是调节一定生产关系下的社会成员的行为基本准则,是体现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的标准。从这里可以看出,礼仪有道德的作用,这也是其最基本的需求。礼仪反映了道德的真、善、美,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在成员规范行为过程中,礼仪是基础的规范。礼仪文化具有历史价值,是可进行操作的,而且是具体化、对象化的,使抽象的、无形的道德不仅仅是“在纯粹的思想领域中发生的”变得真实存在,从而使道德教育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及道德观的教育。礼仪文化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青少年是要我们精心呵护、引导的,习近平总书记用“扣子论”来突出青年阶段教育的重要性。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文化教育的过程是深化高校道德教育的过程。礼仪文化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养成了知礼、懂礼、行礼的习惯。
因此,将礼仪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促使教师与学生双方产生亲近感、认同感和和谐感,彰显出真理、人格与情感相聚合的力量,既有助于实现“双高计划”立德树人,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又有利于思政教育提升吸引力。
(二)礼仪文化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双高计划”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有礼仪文化的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礼仪文化属于“文明”范畴,传统礼仪文化价值观滋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它确立了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这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以及人民的福祉。
礼仪文化是“双高”计划的改革发展任务。“双高计划”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礼仪文化教育是高职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礼仪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礼与仪的结合,也是实践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性操作。高职院校礼仪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高职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道德修养、健全高职学生的人格。因此,礼仪文化教育不但是道德教育的需要,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
(三)礼仪文化助力高职学校走出国门
中国着眼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面向世界培养国际技能型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这是“双高”规划的建设目标。职业教育要形成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逐步融入世界职业教育话语体系,进入世界职业教育舞台的中心,参与职业教育的全球治理,以国际视野和大格局行动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双高计划”对礼仪文化提出了新要求。“双高计划”要求职业教育走出去、参与职业教育全球治理,势必会接触到风格各异的地域文化和风俗文化,礼仪已经成为国际交往的通识。在当今国际交流中,尊重国际礼仪,尊重其他国家文化,才可以得到他国的信任和肯定,使高职教育在走出去时具有信服力和威望,展现独有的中国魅力。礼仪文化是构建国家形象的最好抓手,代表了中国文化最为独特的一面。礼仪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输出。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强调:“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职业教育在应对挑战、实施走出去前,深深植入中国,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独特的时代魅力和风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将通过礼仪向世界展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高职院校走出国门,要遵守国际惯例和一定的礼仪,有利于展现中国礼仪的风采和特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国际影响力,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因此,我们需要走出国门,而礼仪文化有助于高職院校走出国门。礼仪文化有助于树立“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实践以及对自身文化活力的坚定信心。礼仪文化作为一种融通古今中外具象化的教育载体,有一定的实践和影响力。通过对礼仪文化的了解,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阐述、分析,增加对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定力,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立自主,自觉维护我国的文化主权与安全,掌握文化上的话语权,避免在多元文化浪潮中出现文化迷茫的现象。
三、结语
“双高计划”立足于中国新时代,面对世情、国情、教情的变化强调了立德树人育德、修技并修的育人机制,为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的高水平技术型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根本依据。礼仪文化对于个人,是个人形象塑造与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对于民族、国家是国家精神与文明形象屹立于世的象征。礼仪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诚信与创新的统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贯彻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创新要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以及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Z].2019-03-29.
[2]孙伟.对礼仪文化有效融入高职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7(24):109-112.
[3]马婷婷,林美卿.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J].教育探索,2015(9):136-138.
[4]李鸿嘉.礼仪文化在新时代思政教育中的缺失与重构[J].人民论坛,2018(8):120-121.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