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光强
[摘 要] 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育中进行价值观引领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纠正部分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推崇,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可度,经济学课程团队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对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进行了有益探索,以期为正确教授西方经济学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经济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11-0042-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之中,全员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经济学教学团队对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进行了有益探索,以期为正确教授西方经济学提供借鉴。
一、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经验总结
经济学课程作为“经邦济世、强国富民”之学,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融入教学过程中,对于高素质经济学人才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团队在山东省首批一流课程宏观经济学、山东联盟在线课程微观经济学和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学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同时结合我国应对不同经济问题的成功案例,加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宏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课程团队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兼顾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及前沿性的同时,着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导向。在教学方式上,课程团队有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在课堂讲授的同时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翻转式课堂、小组讨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式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进程之中,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在对热点经济问题思辨的过程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首先,在课程设计之初即强调思政。在撰写课程大纲及课程质量标准之前,先行对教学团队所有教师进行培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切实提高了教学团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在撰写新的课程大纲及课程质量标准过程中,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强调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之中。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和抓手,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在教材选用上,使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及其相关配套学习资源。该教材有助于厘清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益成分和无益成分,进而从有益成分中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因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保学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培养人才。
其次,结合经济学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地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例如,在阐述“经济人”假设时,论及“完全理性假设”与我国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最美逆行者”所采取的表面上的“非理性行为”之间的矛盾时,点明价值引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进而正面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精神;在阐述经济学关于资源的稀缺性、资源有效配置等知识点时,通过联系生活中关于人类资源和时间成本的事实案例,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等稀缺资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阐述创新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时,通过分析创新所带来的生产力和市场价值与产业和社会发展进步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讲解边际分析方法时,通过对时间管理这一现实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边际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事件的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安排与处理各项事宜。在讲授市场失灵中的外部性问题时,重点剖析企业自律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国家为纠正外部性所导致的资源错配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在讲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棘轮效应”时,引入司马光《训俭示康》一文,结合我国今年重点强调的节约粮食,打击浪费粮食行为对“面子消费”进行利弊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消费,从而避免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和人情消费。
最后,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并从中提炼观点,进而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教学团队在课前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向学生推送短视频,展示世界各国历年(1968—2016)GDP排名变化,要求学生由此出发,分组上网搜集有关GDP的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并做好记录,最后利用自己收集、整理资料在翻转课堂上向大家做案例汇报。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不仅从世界各国历年(1968—2016)GDP排名变化中看到了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崛起,还举一反三,向大家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型桥梁、高铁里程、专利数量等方面迅速进入世界前列甚至位居榜首的案例,产生了发自肺腑的民族自豪感,切实提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思政教育入耳、入心。
二、教学实施:以GDP指标及其衡量为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利用“雨课堂”平台的课前预习功能提前发布课前预习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搜集有关GDP的资料,并做讨论总结。
2.指导部分学生制作PPT课件。
(二)课堂教学
1.组织学生线上签到。
2.导入课题:
(1)总结学生线上学习基本情况。
(2)观看视频,学习1960年以来世界各国GDP排行变化。
通过看视频,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GDP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3.教师讲授GDP的定义及四个理解关键点:
教师结合PPT讲解GDP的定义及四个理解关键点,然后组织随堂测试。利用雨课堂工具发布关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哪些应该计入GDP,以此检验学生对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理解。通过限时随堂测试,进行学习效果检验,实时统计结果。教师发送习题后,手机端出现学生的答题实况,公布学生答案分布并投影至大屏幕。根据随堂测试情况,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教学点的理解情况。具体手段是通过雨课堂的投票、投屏、提问、案例分析、课堂测试等互动工具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互动工具的使用既活跃了课程气氛,又可以使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取得了良好成效: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准确理解GDP的含义,正确判断GDP组成项目。
4.翻转课堂。首先让学生查阅我国某年的GDP和GNP数值,找出差距,追问GDP和GNP的区别与联系,然后由学生上讲台展示汇报。通过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帮助学生切实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学生分组展示GDP案例。学生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型桥梁、高铁里程、专利数量等方面迅速进入世界前列甚至位居榜首的案例,产生了发自肺腑的民族自豪感,切实提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6.课堂总结。让学生通过抢答来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由教师查漏补缺。通过课堂总结,使学生客观认识GDP,牢固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形成知识框架,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及时检验教学效果,持续改进
教学团队及时对课程思政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并在后续教学工作中予以反馈,持续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检验西方经济学课程中价值观引领教学改革的效果,教学团队利用课余时间课后下发了120张问卷表,回收了120张,测评结果如下:对西方经济学课程中进行价值观引领分析是否满意?116人表示满意,占全部听课学生的96.67%,其中很满意达106人,占全部学生的88.33%,基本满意4人,不满意0人。对西方经济中结合中国案例讲授的教学改革方法是否接受?119人表示接受,其中93人表示完全接受,1人表示基本接受。是否同意对西方经济进行价值观分析,115人表示同意,占到全部学生的95.83%,其余5人表示基本同意。就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两个理论而言,你更喜欢哪一个?65人表示喜欢西方经济学,占全部学生的54.17%,49人表示都喜欢,6人表示都不喜欢。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表明,西方经济学课程教育中的价值观引领问题非常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学团队在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在讲授效用价值论时补充劳动价值论、讲授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时补充剩余价值论,有的放矢地纠正了部分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推崇,提高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可度,使学生掌握了学习西方经济学既分析批判又学习借鉴的科学方法。
在今后的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学团队将建立结构更严密的专业课程体系,继续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相关教学安排,并在课程考核中加以体现,继续强调价值引领,结合思政理论和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启发,不断提升个人的价值追求和思想道德修养,成为在经济浪潮中坚守职业操守和价值追求的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刘吉双,刘艺璇.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核心价值观引領探析[J].时代经贸,2018(23):96-97.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