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对比探析

2021-08-27 17:50嵇致姚霆
艺术评鉴 2021年13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

嵇致 姚霆

摘要:以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与日本学校音乐教育概况为研究背景,通过案例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课《DO RE MI》和日本小学六年级音乐课《家乡》进行对比研究,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提出教学评价与教学问题的同时总结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从两国不同模式的教学案例中进行总结,对比研究后再对中国音乐教育教材改革的未来提出思考与方向。

关键词:音乐教育  日本中小学音乐教学  中国中小学音乐教学  叙事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3-0096-03

近代以来,中国音乐教育最初是从学习日本开始。20世纪初,第一批留日的音乐家归国:如沈心工、李叔同等人。他们将学堂乐歌引入中国,此番举动促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初步建成。到21世纪,中国教育提出了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国人希望借鉴、吸取外国音乐教育的经验,发扬推动本国音乐教育走向新的未来。本文将用教育案例叙事研究的手法阐述中国与日本的中小学音乐课教案,希望以此得出结论,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提出自己的反思。

一、近代中国学校音乐教学概况

中国中小学音乐课一般分为单一课程与综合课程:其中单一课程是指一节课上对某一种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如:合唱课,乐器课,欣赏课。综合课程是指一节课上对多种知识点进行教学,完成多个教学任务,如:将唱歌唱、欣赏、乐器演奏进行合理安排,使学生在学习中变化学习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中小学一般采用综合类课程学习,而高中音乐课堂学习更多的属于鉴赏类。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手段,我们都应该辩证的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运用。

以上是音乐课堂教学类型,而音乐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在一节课教学各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转换的且具有学习时间、顺序等分配问题,主要有:课程开始的导入阶段,中间部分属于新课教授范畴,加入讨论学习有时还有技能练习环节。结束阶段有:创造,复习巩固,总结等环节。这只是课堂结构实施中的大体框架,并不是固定死板,一成不变,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班级学生年龄特点而进行调整转变的。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灵活运用教学结构,切记生搬硬套。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结构的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就是对一节课教学过程的精心安排,是考验老师对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重难点处理等方面的合理分配运用。所以在以后的课堂实践环节上如何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是对优秀教师的一种衡量和考验。

二、日本学校音乐教育概况

从明治中期开始日本进入了近代音乐教育的行列,其学校制度的建立是从模仿法国开始的,但是它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深受美国影响。“音乐调研所”的建立為当时的日本培养教员和音乐家。明治初期在他们的小学教学大纲中对音乐课做出了如下规定:1.学会唱简单的歌曲,培养感知音乐的美和内涵。2.在初级小学的课程当中首先不使用乐谱,只是教授简单的旋律歌曲。3.在小学的高级阶段,除了前两项增加的歌唱课和学习歌唱继续教授单旋律的歌曲,并逐渐地使用乐谱。4.对于歌曲的选择,尽量地使用本国的古今名作,以此来从小培养儿童的高雅情绪,使得儿童的心情愉悦。在这一时期的日本音乐课堂当中歌唱课是必修科目,此时音乐课的基本特征已经大概形成。以后日本的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复兴和重建的一个阶段,为了克服当时教育环境的一个混乱局面,他们开始制定了一个新的学制,对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一个音乐教育目标,他们大致有以下几个规定:1.感知音乐的美和理解音乐的创造能力(旋律和乐曲创造);2.学习音乐的知识技术表现能力(歌唱和乐器演奏);3.对于乐谱的读和写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日本中小学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按照之前学习纲领的课程设计进行编排,其教材非常注重构成的一个系统性,也非常注重教学内容与系统性之间的内在联系。2.在歌唱乐器创作和鉴赏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中大部分都是有伴奏谱的,其教材具有非常强的一个资料性。3.在日本的教材当中文字是非常精炼的,他们较多的都使用一些符号和插图照片,同时注重色彩的效果,搭配图文并茂,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三、中日小学音乐六年级《DO RE MI》与《家乡》教案叙事

(一)《DO RE MI》

1.《DO RE MI》案例叙事

《DO RE MI》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曲子。此次的教案是人音版六年级教唱的第二课时,其中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欣赏并学唱歌曲《DO RE MI》,去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去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在于:解决节奏重难点,认识并唱准歌曲中变化音。它所运用的教具是: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从导入来看,教师通过播放《音乐之声》的影片片段进行提问,在介绍了这部影片的大概情节后,引出这节课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在新课教授环节开始,老师播放《DO RE MI》的音频,学生可以一起轻声哼唱,让学生熟悉音乐的旋律线条,感受音准和变化音。随后,老师用柯达伊手势带孩子们复习音符唱名,在这个过程中带领同学们进行学习歌唱前的练声,确保学生在接下来的音乐学习过程中拥有积极的歌唱状态。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再次聆听范唱后教师进行附点音符的学习设计,意图在于解决教学难点。第四个教学环节是引导学生找到歌曲中的变化音。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习并唱准有变化音的乐句。第五个环节是:教师将班级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唱,再次巩固歌曲学习。新歌教授环节结束后教师带领同学们欣赏英文版的《DO RE MI》,最后教师以音乐欣赏《孤独的牧羊人》(《音乐之声》影片中其他片段)为结束。

2.教学评价以及问题

《DO RE MI》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从整首歌的旋律来看是较为简单的。一堂音乐课的成功进行,不仅仅要做到的是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而是在不过分注重技能教学照本宣科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一首歌曲,这样的难度无疑是需要教师花心思去克服解决的。

视频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吸引,这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新课教授环节教师要注重教学重难点的教授,但同时教师也容易忽略一个问题,此教案在城市中小学课堂上实施的程度并不是很高,但如果在音乐基本知识能力薄弱的农村小学上课的话,课堂效果是难以保证的。其次,此案例是六年级教唱课程,老师在新课教唱环节上虽然有注重音乐教学重难点的解决,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还是希望学生能够熟练且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最后,对于歌词的编创这一环节虽然是一种创新,但是对于实际课堂教学来说,老师需要应对学生在学习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希望教师可以酌情考虑此环节的实施。

3.教学改进意见

在课程导入开始之前,希望教师可以做到对上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和回顾。在歌曲教授环节,教师可以运用钢琴带领同学们多次反复的熟悉歌曲的旋律。在正式开始学习歌曲前,教师可以先将节奏这一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然后再教授附点音符的学习。此处希望教师能够深入挖掘附点音乐的作用,比如加入附点音符后对乐句有整体推动作用。对于变化音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再次挖掘变化音出现的意义以及作用:是使音乐色彩更加丰富,使得音乐作品更加完满。在这两个重难点学习结束后,教师应该提出再次巩固旋律要求。用钢琴伴奏将乐句逐一演唱,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旋律线条。最后在分小组演唱时教师可以学习电影里面的模式,分角色演唱,如第一小组同学唱“1”,第二小组的同学唱“2”,以此类推,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同时将所学的内容再次巩固。角色扮演结束后,可以对同学们的表演进行教师点评或者学生互评,然后教师再做课堂总结。

(二)《家乡》

1.《家乡》案例叙事

《家乡》是日本小学音乐课程教育当中六年级阶段的一个课程教案,其教学内容:1.希望理解歌曲的内容。想象歌曲表现出来的情境,继而进行歌唱活动,其中我们可以利用图像照片录像和视觉资料等进行辅助想象;2.学生进行小组分类,将歌曲当中的内容加以戏剧化在歌曲当中,可以适当加入对白,用语言的描述来表现对歌曲内容的印象进一步加深。3.为了能够更好地深入体会歌曲的意境和表达歌曲,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各种乐器和音响以及人声,还有我们周围的其他音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歌曲进行即兴的编创活动。

首先是导入阶段。学生通过观看关于《家乡》的一些照片、录像绘画等内容加深了对家乡的印象,再用优美富有共鸣的声音去歌唱《家乡》这首歌曲,然后学生和教师之间展开讨论,谈一谈自己对于家乡的印象,在歌唱时努力地把对家乡的情感通过声音表现出来。接下来就是学习的展开阶段,首先分小组进行歌曲的结构知识学习,在小组当中进行即兴的创作活动。例如在歌曲家乡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加上对白“思念那故乡的山水”“某某某,请你多保重”“生活与这里是多么的不同呀,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要努力加油啊”!等内容。

在歌曲家乡的第二和第三之间加入即兴的音乐创作,如用节奏乐器或者是玩具音响来表现布谷或小鸟的鸣叫声。用铃鼓、响板的音响来表现故乡小路和街道上的节日景象。用沙锤、三角板等声音来表现小河流水叮咚的形象。最后是深入学习和总结阶段,各小组将自己所完成的各种各样的创作进行一个全班的汇报和交流,在互相欣赏其他小组表演创作的同时,可以进行互帮互助模式,比如在小组汇报表演阶段的歌曲就可以全班一起来唱,创作的阶段则由小组进行一个独立的展示。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同学们相互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找出一个比较成功的创作作品进行表彰,教师进行总结。

2.教学评价及问题

实施这项教学目标的前提是尊重每一个儿童的感受,并发挥儿童自由想象的能力。此外用优美歌声对歌曲进行演唱,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曲调结构知识,并在中间适当加入即兴的表演,这些都是符合儿童音乐感知能力开发的。

在开展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每一个小组的个性,适当鼓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一个活动的编创。在歌曲《家乡》第一段第二段之间加入“对白”时,可以在小组编创之前教师给予示范,这样可以加深视觉和语言的印象,从而扩展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也可以结合身体上的动作进行表演,在第二段第三段当中加入的即兴音响创作部分,我们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模仿生活中的音响。为了能够使课堂即兴创作具有可控性,教师应当使用“图画普”或者“图形谱”,按照图表的方式进行表现活动,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同学们进行有规律的音乐创作,而并不是“胡闹”。由于是编创表演课,需要学生充分积极参与。对于课堂上不可控的因素,希望教师做好应急解决方案,保证课堂流程有序进行。

3.教学改进意见

对于导入部分可以加入提问环节,在创作阶段学生是否能够进行主动的创作活动?这需要教师积极引导配合,比如:学生在小组进行创作时遇到困难时候,教师要采用适当干预原则,当小组活动可以顺利进行后,教师再退出。六年级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的创造能力也是非凡的,无论出现怎样的创作,只要符合教育规范,教师都应当积极鼓励。最后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做课堂小结,巩固孩子们学习的内容,加深知识印象。

四、探析中日小学音乐案例异同

单从六年级音乐教材这个阶段来看,中日音乐课程教育目标有所异同,其中日本是希望能通过对于音的重叠和和声的音响为重点的音乐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基础以及体验音乐,表现快乐,一般是边听着音乐边看着乐谱,再进行表演和演唱,在聆听范唱和范奏的过程当中进行演唱和演奏。并且他们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在C 大调以及a大调的旋律当中进行简单的视唱和视奏。中国注重的是体验歌曲音乐,解决节奏重难点,认识并唱准歌曲中变化音,其音乐技能学习相对于日本来说是简单的,但这样教学目标的提出也是从中國音乐教育实际出发。在歌唱教学方向上中日教学方式和目标基本一致,教学上都注意呼吸发音的方法,都希望能够培养本国的学生能够用不费力的声音进行歌唱。五年级阶段开始,中日学校音乐教育还增加了创作课程,希望创作简单节奏和旋律去探索一个声音的组合。从鉴赏方面来看,中日也大体相同,在教育大纲中都有提出通过聆听主旋律的变化与对比乐曲的整体结构音乐特征,把握其演奏和演唱的音乐要素和情绪风格。

五、结语

每个国家都是基于本民族特点进行教材编写,他们都注重从学习音乐歌唱等方向入手,让学生感知音乐的魅力。在日本学校教材中有一点值得中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借鉴:那就是对即兴能力创作的培养。不是照本宣科学习音乐知识,而是注重学习音乐知识之外的音乐思维培养。目前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音乐教育培养欠缺音乐思维模式的树立,这也是未来音乐教育道路上需要引发的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冰鸥.叙事研究方法述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8).

[2]王枬.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推广与争辩[J].教育研究,2006(10).

[3]曹理.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林能杰.日本学校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者,2011.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探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浅议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
新时期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的关系及实现策略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