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康复治疗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的理论探索与路径分析

2021-08-27 08:45陈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康复思政

陈进

[摘           要]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是迎合社会需要,保障“三全育人”实现的必然选择。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康复治疗类专业课程组教师通过深挖专业课思政元素,采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堂教学有效融合,量化思政教育考核评价方法,落实思政教育,使专业课程充分发挥育人作用。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康复治疗类;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3-0026-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疗模式已经从疾病救治向病患服务转变,更加注重以病人感受为中心,这是随着社会个体需求而产生的必然改变。如何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基层医务人员,是医学类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指出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责任,思想教育并不局限于思政课程教学,高等教育工作者应挖掘各课程思政内涵,切实做到各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全面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许多教师试图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失衡和不足,客观上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本文将总结课程思政在康复治疗类专业课程中的实施经验,进行课程思政实施的理论探索与路径分析。

一、康复治疗类专业课程的特点

康复治疗类专业是促进病、伤、残者身心及社会功能康复的现代新兴学科专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不断提升,促进了康复治疗专业的不断发展。康复医疗需求主要来自三方面特殊人群,即老年人群、残疾人群与慢性病患者人群。康复治疗类专业课程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治疗人员需要直面患者,通过徒手或器械实施治疗,同时强调与不同的群体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二、康复治疗类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康复治疗专业作为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它不仅针对疾病本身,更强调身体功能、个体活动能力、社会参与能力的改善与提高,最终能够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因此,康复治疗人员必须在整个医疗过程中面对患者及家属,并扮演倾听者、指导者、鼓励者、教育者等不同角色,对康复治疗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在对学生传授康复治疗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康复为医疗服务行业,主要服务对象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功能障碍者,疾病案例多为身边常见案例,较多社会热点与本专业课程内容相关,这为专业教师搜集课程相关思政元素提供了保障,增强了康复治疗类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三、康复治疗类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紧扣专业特点,提炼课程思政元素

提炼充足有效的思政元素,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前提。可由专业课程组教师及一名思政理论课教师组成课程思政团队,通过专业知识点分析、时事热点解析、小组研讨等方式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思政元素应与专业知识紧密联系、相互融合。思政元素应确保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元素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社会热点时事、实施效果等进行适当调整,这要求课程思政团队教师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和灵敏度。

医学类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提炼元素路径较多。可以从专业学科的发展历程提炼元素,如康复专业的发展源于一战时期,残酷的战争虽然结束,但是带给人类的影响远没有结束,战争遗留大量的肢体残疾者、心理残疾等,促进了康复的发展。通过战争的残酷,让学生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通过战争,让学生感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可以通过失败的教训、警示性的案例等,反思分析,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如进行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中高频电疗法学习时,和学生分享应用常规剂量超短波疗法作用于良性肿瘤(实为禁忌证),最终导致病情恶化的案例,警示学生高度责任心及仪器操作规范高要求的重要性。也可以采用社会时事、热点话题来强化学生的职业情怀、奉献精神等。

(二)教学设计改革,课程思政课堂落地

为了将课程思政更加合理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必须要转变教育理念,既保证专业课的主体地位,又要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传达,真正实现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同向同行。切忌为了“思政”而“思政”,强行加入思政教育,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意义,还拉低整个课堂质量,引起学生反感。可采用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方式,如在线课程、事迹视频、慕课、微课等,并积极探索各类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教学法、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将教学资源合理整合。

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治疗技术课程中呼吸训练的教学安排为例。先于课前给学生推送呼吸训练理论知识的微课,让学生重新回顾呼吸的相关解剖知识、呼吸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意义。课中,首先播放呼吸治疗师为肺炎患者制订呼吸训练方案、呼吸训练过程的视频,通过视觉直观感受,让学生理解病人多维持一口呼吸就多一线活下去的希望,“像呼吸一样”简单的事情有的时候会有多么珍贵,以此提升学生的职业价值感和认同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呼吸的流程以及影响呼吸功能的因素有哪些。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结合实际案例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呼吸训练方法的操作技术,采用案例式教学法,模拟真实治疗环境、采用标准化病人、基于真实案例开展教学。操作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增强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同时也要强调通过和患者的有效交流,给予关怀和鼓励,创造关心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文环境。

(三)重视课程反馈,课程思政评价监督

如何量化地评价教学效果是课程思政的难点环节,也是当前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如何对思政教育效果开展评价,也是保证思政教育持续有效开展的关键。思政教育评价前提是必须将德育考核量化,提出明确标准,纳入课程考核。思政教育评价具体评价方式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如表1)。过程性评价可包括学生课堂表现及作业表现,课堂表现主要为思政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反馈或小组讨论时各小组的汇报情况等,作业表现主要是教师通过在线课程平台发布主题讨论时学生的反馈或学生的个人课后小结、心得体会等。终结性评价主要通过观察学生最终考核中的表现,医学类专业课程可通过操作考核情况观察学生对病人治疗操作过程中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达到最终考核的目的。当然最终考核也可以通过个人学习感悟或个人总结等方式进行。考核方式可以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做到有标准、有考核、有记录、有分析,才能真正意义上使思政教育落地生根。

总之,挖掘用好高校各门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基础性的战略工程,需要同向发力、协同用力、群策群力[2]。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依靠的是专业课教师,而不是局限在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庞大的队伍力量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在丰富课程内涵的同时,又发挥了高校全面育人的真正功能。思政教育应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成长为真正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以及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大学生是建设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未来发展。因此,高校应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保障制度,积极推进落实课程思政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2]王光彦.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大学教学,2017(7):4-7.

編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康复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