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玲
摘要:本研究首先采用心理成熟度量表考察了76名18-23岁的女大学生心理成熟度,然后根据其得分进行心理成熟度高低水平的划分。在此基础上運用IAT考察被试的择偶年龄偏好,从而考察女大学生心理成熟度与择偶年龄偏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女大学生心理成熟度与择偶年龄偏好呈显著负相关。即心理成熟度越高的女大学生在择偶时更偏向于年轻男性。(2)心理成熟高的女大学生与心理成熟度低的女大学生在择偶年龄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心理成熟高的女大学生在择偶过程中比心理成熟度低的女大学生更偏向于年轻男性。
关键词:女大学生 心理成熟度 择偶年龄偏好
1.引言
择偶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现象。择偶偏好可以通过考察人们做出择偶决策时所依据的线索来界定。近几年随着内隐联想测验的兴起,人们发现被试事前陈述的择偶偏好不能预测其随后真实的择偶行为,因此应该依据人们实际的择偶行为来推测其真实的择偶偏好。择偶偏好即人们在择偶时所使用的标准,是人们期望配偶所拥有的特质和属性。
Buss在37种文化中都发现,男性都愿意娶比自己年轻的女性为妻,有研究指出,女性偏好比自己大3.42岁的男性,并且新郎与新娘的平均年龄差是2.99岁。李培在研究中表明,男性在选择长期配偶时,更多看重的是女性的年龄和身体条件。同时,男性的年龄越大,所期望的配偶年龄就相应越小。这些研究结果均符合前人研究中女性倾向于寻找比自己年长一些的男性作为自己伴侣的结论。但是,是否所有女性都有此类择偶偏好呢?在Hayes的研究结果中存在一个例外:25岁以下的异性恋男性会倾向于找一个比他们大一点的女性。而这个结论印证了进化心理学的另一个观点:异性恋的男性可能会喜欢比他们稍微大一点的女性。因为女性在20岁初期比十几岁时具有更强的生殖潜力。那么从女性角度来讲,她们选择了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出现这种行为是基于哪些心理机制呢?有研究表明,女性的择偶偏好不仅受到进化规律的操控,其个体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对配偶的选择。心理成熟度作为个体的重要特征,可能会对择偶偏好产生影响。
基于以上考虑,本实验采用前人编制成熟的心理成熟度量表测量被试的心理成熟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内隐联想测验考察被试的择偶年龄偏好。拟考证的假设为女大学生心理成熟度与择偶年龄偏好呈负相关,即心理成熟度越高的女大学生在择偶过程中越偏好年龄小的男性。
2.研究设计
2.1 被试
从大一到大四随机选取100名18~23岁的女大学生被试发放心理成熟度量表,回收量表86份,剔除无效量表 10份,有效回收率88%,被试平均年龄为20.9周岁,标准差为13.6。计算被试心理成熟度分值,选取被试分值的前27%为心理成熟度高分组,分值的后27%为心理成熟度低分组。即高分组20人,低分组20人。
2.2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一:心理成熟度量表。由王瑞等学者编制。该量表包括75道题,量表维度分为6个,分别为自我洞察,社会认知、情绪管理、社交风格、适应能力和爱的能力。量表内部一致性为0.621-0.853,重测信度为0.431-0.831,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均符合测量学指标。本量表采用5级评分来对问卷中的题项进行回答,分值越高代表此被试心理成熟度越高。量表采用正反两种计分方式,其中反向计分条目有28个,分别为:1、4、5、6、9、10、15、20、23、25、31、33、34、37、40、42、43、45、48、50、53、56、58、60、63、66、71、74。
研究工具二: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IAT是Greenwald等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其采用的是一种计算机化的辨别分类任务,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对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评估进而来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进行间接测量。本实验采用年轻和年长构成一对客体概念,正性词和负性词构成一对属性概念。被试需要根据任务要求将样例刺激按“E”键或“I”键分成两类,其反应时被自动记录。
2.3 研究材料
IAT的实验材料均为两字词,分为两类,目标词和属性词。目标词用四对代表年龄的名词表示,分别是:青年—大叔,鲜肉—大哥,少年—前辈,小哥—长辈。正性词和负性词构成一对属性概念,属性词用八对形容词表示,分别是:非凡—悲惨,愉快—苦恼,快乐—痛苦,辉煌—糟糕,可爱—可怕,华丽—肮脏,精彩—羞愧,美丽—劣质。
3.研究程序
研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调查,采用前人编制的心理成熟度量表来测量被试的心理成熟度。第二部分是IAT实验,采用个别施测的方式在计算机上进行,用来考察被试的择偶年龄偏好。
4.结果与分析
4.1 心理成熟度与择偶年龄偏好的相关
**p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如表1所示,女大学生心理成熟度与择偶年龄偏好的IAT分数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心理成熟度越高,被试所测得的IAT分数就越高,IAT分数越高,其在择偶过程中就越偏向于年轻男性。IAT的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心理成熟度与择偶年龄偏好在实际上呈负相关,即女大学生心理成熟度越高,其在择偶过程中越偏向于年轻男性。
4.2 心理成熟度高低分组在择偶年龄偏好上的差异比较
如表2所示,女大学生心理成熟度高分组与低分组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即高心理成熟度的女大学生在择偶过程中比低心理成熟度的女大学生更偏向于年轻男性。
5.讨论
IAT研究结果发现,女大学生心理成熟度与择偶年龄偏好呈显著负相关,這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具体表现为,女大学生心理成熟度越高,在实际的择偶过程中与年轻男性成为情侣的意愿相较于与年长男性成为情侣的意愿要高,而其心理成熟度越低,则相反。这也从另一面解释了Hayes研究结果中的例外:处于25岁年龄以下的男性会更愿意与比他们年龄大一点的女性成为情侣。同时也从反方向验证了进化心理学的观点:年轻的异性恋男性可能会更愿意与比他们稍微大一点的女性成为伴侣。也就是说,心理成熟度高的女性在择偶过程中会更愿意与年轻男性成为伴侣。
然而,正如引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多数研究都证明女性在择偶过程中偏好年龄稍长的男性。本研究出现高心理成熟度的女大学生会在择偶过程中会更偏向于年轻男性的现象,得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本研究考察的是内隐偏好和实际的择偶行为,涉及到被试需要在各种偏好之间进行权衡的心理,而主观自我报告等研究考察的是个体的理想偏好。实际的择偶行为和理想偏好分属于两个层面。择偶意愿与实际的择偶行为并不一致。外显报告反映出的对年长男性的择偶偏好,并不能说明其在真实生活中的实际择偶行为;而内隐测试的结果却可以预测其在真实生活中的实际择偶行为。本实验通过内隐测试得出的择偶年龄偏好,可能反映的是被试在真实生活中的实际择偶行为,而主观自我报告等研究得出的择偶偏好则反映的是女性外显知觉到的伴侣个人特征对各自的重要性程度的认知和信念,而她们在真实生活中并没有很好的把这一信念转化到实际择偶行为中。
本研究在将女大学生被试按照心理成熟度得分进行高低分组后,发现高心理成熟度女大学生与低心理成熟度女大学生在择偶年龄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高心理成熟的女大学生在实际择偶行为中与年轻男性成为配偶的意愿高于低心理成熟度女大学生。在实验中还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低心理成熟度女大学生在择偶过程中都偏向年长男性,这印证了引言中大多数前人的研究,即女性在择偶过程中偏好年龄稍长的男性。此现象也与李培的研究结果一致:年轻的女性会更倾向于选择年龄稍长且具有发展潜力的男性,而不是年长许多的老者。
6.结论
(1)女大学生心理成熟度与择偶年龄偏好呈显著负相关。
(2)心理成熟高的女大学生与心理成熟度低的女大学生在择偶年龄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
7.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虽然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但难免有不足之处。择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进化心理学角度讲,择偶除受到进化规律的操控外,还与个体特征息息相关。影响择偶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只考察了心理成熟度这一个因素,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加入更多变量来全面考察与择偶年龄偏好的关系。
参考文献:
[1]Candolin,.U..The.use.of.multiple.cues.in.mate.choice.Biological.Review,2003,78,575-595
[2]刘永芳,苏丽娜,王怀勇.女性择偶决策的线索偏好及信息加工方式[J].心理学报,2010,43(1):21-29
[3]Eastwick,.P..W.,.L..B.,.Finkel,.E..J.,.&.Hunt,.L..L..The.predictive.validity.of.ideal.partner.preferences:.A.review.and.meta-Analysis.. 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2014,140(3):623-665
[4]Buss,.D..M.(1989).Sex.difference.in.human.mate.preferences:Evolutionary.hypothesis.tested.in37cultures[J]..Behavioral.and.Brain. Sciences,12,1-49
[5]涂健.“X、Y”理论的应用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0,2(2):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