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振平
[摘 要] 经管类专业学生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群体,其创新创业能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对经管类专业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创业意识和能力进行分析,发现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教育;教育优化;经管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4-0088-02
经管类专业学生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群体,其创新创业能力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此,如何妥善处理经管类专业发展规模与质量的关系,优化其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通过毕业生追踪调查,能够充分了解经管类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专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等情况,进一步掌握其就业(创业)质量以及专业知识运用等信息,发现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师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后续的教育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充分利用毕业生追踪调查反馈的信息,对教学过程中各环节进行反思,对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調整,才能培养出更卓越的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
一、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研究概述
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优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紧要问题(顾骅珊,2011;易金平,2012;梁丹婴,2015)。最早系统研究经管类相关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优化问题的姚卫如、李良敏(2003)[1],他们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从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着手,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活动锻炼,全方位提升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其后多位学者(张高德,2008;陈德海、李小林,2008;刘承焕,2008)分别以艺术设计专业、自动化专业、信息与计算专业、包装工程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为例,分析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以及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顾骅珊(2011)以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误区为出发点,进行系统剖析,并详细介绍嘉兴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方法的新举措,尤其是提出的整合以知识转化为核心的“三个课堂”,具有创新性[2]。张威(2014)以天津农学院为例,提出了优化经管类学科教育应该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在相关专业教学内容基础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苏贵影等人(2015)深入探究我国当前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课题体系、教学改革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外,还应该搭建从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学校、学院、学科部多层级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3]。
经管类专业由于其学科特殊性,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且知识构成复杂,在当前“双创”背景下,具有高水平素质的经管类优秀人才非常紧缺,因此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优化问题是许多高校急需解决的难题,但目前学者均是从某一细分专业着手研究,对整个大经管类专业的系统思考较少,且均是做理论分析,从实践角度运用客观数据分析的较少。
二、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设计
调查组在对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了欧阳国庆、虞亚平等人的调查问卷,并请相关学者进行了质量审核把关,形成了本调查报告所采用的问卷,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信息的统计;第二部分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主要从课程开设的性质、形式、内容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开展调查;第三部分是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效果,主要从学生对课程的认知、课程活动参与活动、课程满意度等方面开展调查;第四部分是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调查,主要从是否具备创业意识和能力,以及是否开展过创业活动等方面进行调查。
(二)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运用问卷星、QQ、微信等途径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同时委托辅导员在原班级群进行转载扩散,主要针对安徽省内各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共发放问卷(含链接)623份,回收问卷后,将填写不完整和无效文件进行了剔除,最终有效问卷519份,回收率为83.31%。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基本信息分析
本次调查回收问卷519份,其中男生207名,女生312名,男女比例约为2∶3,由此也可以反映出经管类专业学生男生偏少的状况。现居地为直辖市、省会城市的学生所占比例22.73%,现居地为非省会城市和县城的学生所占比例为57.23%,现居地为农村的学生所占比例为16.19%,现居地为其他的学生所占比例为3.85%,其中现居地为农村的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剩余区域均是女生多于男生,这可能侧面显示出受过高等教育的女生可能更愿意留在城市或县城就业,选择回归农村的偏少。被调查的毕业生中,21~35岁年龄段居多,约占总人数的89.4%,20岁以下的学生最少,35岁以上的毕业生数量次之,这与我国2000年左右开始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趋势基本相符,同时20岁以下学生可能尚未完成学业,因此数量最少。
2.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情况分析
受调查群体中,92.3%的学生所在学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72.2%的学校是以必修课形式开设,15.7%的学校是以选修课形式开设,12.1%的学校是以必修加选修形式开设。由此可见,随着国家倡导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必备部分后,各高校相关课程开设情况很好。大多数高校基本都采用了课堂教学、网络平台等途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跨校合作等方式采用较少,师资力量大多来自于校内专兼职教师,主要以辅导员群体为主,少数学校邀请优秀学子和业界内成功人士开展创新创业的专题讲座,作为课程学习的补充形式。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效果分析
11.18%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情况不好,47.98%的学生认为情况较好及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总体态势较好,学生总体满意度较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情况平均得分为3.57,参与创新创业比赛等各类实践活动的平均得分为3.514,由此可见,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环节参与度都比较高。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较好,但是对于一些创业政策的掌握程度较为欠缺。
4.创新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分析
被调查者中42.78%的学生有一定的创业意愿,愿意跨专业进行创业的学生占到了一半,这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创业方向的多元化,并不拘泥于自己所学专业,而更愿意去尝试新的方向或市场前景较好的领域。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毕业生从事创业活动的意愿与其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课堂相关活动、创业竞赛和创业实践参与度、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创业知识储备、创业政策了解程度等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9、0.348、0.326、0.256、0.332,由此可以发现,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提升有较大影响,在创新创业实践参与程度的相关系数最高,可以发现设置实践性的相关课程或参与相应的创业竞赛,对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意愿增强的效果最佳。
三、提升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途径分析
结合上述调查,我们发现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总体质量较好,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师资结构较为单一,校外兼职或企业型导师太少;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脱钩,并未将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纳入专业课讲授中;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多,但是效果不佳,多有应付任务的现象存在;未充分发挥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协同的力量,仍旧是学校主导主推,效果欠佳[4]。因此,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提升供给质量,可以构建“教学、竞赛、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的放矢地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优化。
首先,在教学层面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基础课、专业课、方向课等多学科领域,在日常课程讲授中,教师应该将创新创业意识和素质培养与自身所带的专业课程等相结合,全方位、全过程、全体系地推动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其次,在竞赛方面与各类课程考核挂钩,并加大各类创新创业校级赛事的甄选和培养力度。創新创业校赛要广泛、全面动员宣传,与学分挂钩,提升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做到全面撒网;同时,科学、公正、公开进行校级种子选手筛选,做到重点捕捞,对于种子选手要配备优秀师资,制订专门的集训计划,做好各项后勤配套方案,确保在更高级别赛事中能够取得更高荣誉[5]。
最后,学校应该积极探索与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的合作,努力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对于创业学生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在其学籍保留、成绩学分认定、创业税费减免、专项鼓励基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姚卫如,李良敏.职校营销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初探[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70-71.
[2]顾骅珊,汪浩鸿.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5):55-58.
[3]苏贵影,田永超.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7):77-80.
[4]束亚弟,王琦.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20(5):144-147.
[5]靳晓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1,23(1):99-106.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