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理论视阈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探究

2021-08-27 16:55张景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效应协同校企

张景发

[关    键   词]  协同育人;高职院校;伺服效应;协同效应;自组织效应

[中圖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9-0110-02

一、协同学理论

协同学理论是由赫尔曼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并进行系统论述的。协同理论认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内部包括多个子系统以及多种要素,最初这些子系统和要素之间是分散的状态甚至可能互相排斥。由于“协同”的建立,让子系统或要素达到从无序向有序转化,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因协同而产生的整体功能和整体效应是系统协同的标志,使其具备某种全新的性质,超越单个子系统层次所具备的能力。协同理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协同效应、伺服效应、自组织效应。协同效应是指复杂开放的系统内部各要素或子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和有机整合,产生的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伺服效应是指系统通常由少数几个集体变量即序参量决定,而系统其他变量的行为则由这些序参量支配或规定;自组织效应旨在解释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系统内部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协同是自组织的形式和手段。目前,协同理论的应用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区域城市间产业关系、城市群建设及协同、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等角度,将协同理论应用于高职校企协同育人的研究则偏少。

二、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强调院校和企业作为两大投资主体,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目的,实现成本分担、权益相衡,共同实现岗位人才培养。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业态发展,传统单一的高职育人机制在新形势下已无法满足大湾区对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工学交替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起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务院2019年1月24日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其目的就是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与生产实际需求相脱节等问题,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客观要求”。传统的高职育人机制,缺乏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教学环境,导致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专业课程体系组织路径固化,不能有效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将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相融合,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问题。因此,如何加强产教融合,构建创新型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是职业院校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为了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解决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脱节,实践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脱节的难题,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外语外贸类专业(群)以协同理论为指导,以成果导向为理念,遵循“反向设计 正向实施”的设计原则,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产业发展前沿,通过联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等名企,以纳思达订单班、华为订单班、泰达项目班、杜壹教学企业为载体,按照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将典型工作任务和实战项目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筛选、提炼、序化为实践教学知识点和技能点,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支柱产业对职业技能的需求,创新校企精准育人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急需的各专业岗位群外贸业务操作、跨境电商操作岗位为重点,通过引入企业真实跨境电商项目,创新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教学组织模式,校企双精准育人。

三、基于协同育人理论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协同理论强调系统协同效应的发挥,本质上是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协调配合产生主导系统发展的序参量,进而使系统整体功能发生倍增或放大的协同效应。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展开论述,根据协同原理的协同效应、伺服效应、自组织效应三个维度,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一)校企协同育人协同效应

校企协同育人指的是学校和企业发挥协同效应,学校和企业同是育人主体,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生产过程、企业导师、生产要素等是企业内部的要素,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双师队伍的构建为学校内部的要素,校企双方内部要素通过相互作用和有机整合,产生协同育人的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协同育人的效应,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企业的人才需求,共生共融协同发展。首先,校企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行业标准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体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有效强化职业教育校企“双元”育人和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育人模式,确保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企业的需求,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效应。其次,校企协同打造高职“双师”型队伍。校企协同育人以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校企命运共同体为纽带,不断深化校企人才合作,推进专任教师、兼任教师分层分类下企业实践、挂职锻炼,及时将企业文化、最新行业规范、最新行业流程转化为教学内容。将企业技术骨干、经营管理骨干聘为兼职教师、兼职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授,协同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和专业建设,面向新技术课程群,培育高水平、结构化的“双师”教学团队,实行“校企互动、产学研创一体”,构建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共同打造高水平的“双师”人才队伍,在校企协同育人的框架下,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协同发展效应。

猜你喜欢
效应协同校企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画与理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京津冀协同发展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