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静娴
[摘 要] 图形谱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弥补了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在非视觉性和语言性方面的不足。结合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实习情况,对“同课异构”活动进行反思,从图形谱的类型出发,试图通过图谱為导、图谱为趣、图谱为媒、图谱为展四个方面对中职幼儿歌曲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图形谱进行探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岗位的需求。
[关 键 词] 中职;学前教育;图形谱;幼儿歌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2-0134-02
一、研究缘起
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自开设试点以来,根据学徒日、周、月、年的合理安排循序渐进地推进实施。作为跟班老师,笔者有幸观摩了19级学生幼儿园学徒月汇报展示课,其中一幅“图”深深地吸引了我。课后我陷入思考:原来这首幼儿歌曲被画成了一幅巧妙的图画,一行行的小竹林作为小节的划分,学生跟着“小人”的高低充分感受了乐曲的起伏,轻松地学会了歌曲,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幼儿园幼儿歌曲的教学在不断改革与创新,这就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忽视幼儿歌曲课程教学的现象,存在教学质量低、教学成果差等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地在幼儿歌曲教学中运用图形谱,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学唱歌曲呢?这已然成为我们每一个中职音乐教师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图形谱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实物、点、线等图形或符号,将抽象音乐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用以体现旋律线走向、节奏长短和音乐情绪等音乐要素。根据图形谱的外观特点,可以分为格子图谱、色块图谱、点线图谱、实物图谱四大类。
三、研究措施
图形谱是幼儿歌曲教学中的有效辅助手段,通过图形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图谱的使用要体现有效性,任何教学手段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能否实现教学目的是检测教学手段运用是否合理的核心标准。在幼儿歌曲教学中主要有导入、欣赏歌曲、学唱歌曲、拓展四个部分。
(一)图谱为导,创设情境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极为关键,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教学要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打造情境式课堂,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去歌唱,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体会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中精心创设充满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习音乐。
以幼儿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为例,这是一首学生非常喜欢的歌曲。笔者在执教的过程中采用了图形谱导入,学生通过图谱想象出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穿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歌唱的动人场景,每一个彝家娃娃都发出了美妙的声音。学生沉浸在了这样一个情境当中,演唱时“甜美、活泼”的声音就自然表现出来了。
(二)图谱为趣,感知音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本身很抽象,让学生对抽象内容进行欣赏学习,常常让学生无从下手。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提问学生:歌曲有几段,每一段的情绪怎么样?旋律有什么变化?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常常只能用一些笼统的、简单的词语来表达。
以幼儿歌曲《放牛歌》为例,这是一首民族风的创作歌曲,歌曲在经历过反复之后结尾发生了变化,但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导致全曲演唱时不能得以体现。笔者对此精心做了设计:第一遍聆听时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第二遍聆听时出示图形谱,在结尾①和结尾②处留出空格,让学生通过对比聆听在空白处画上合适的图谱。
通过“画图谱”这一形式,学生很快掌握了结尾①和结尾②的演唱,感受到了两处音高的不同,轻松解决了这一难点。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画整个图形谱难度太大,最合适的方式就是补充图形谱。教师只设计其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通过体验与感受,发现更多的信息,对图谱进行补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同时也能更好地体验音乐、感知音乐。
(三)图谱为媒,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是音乐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内容。斯特拉文斯基说过:“音乐必须被看见,这样才能得到恰当的呼吸。”在歌曲的学唱中,图谱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幼儿歌曲《乃呦乃》为例,这是一首欢快的土家族民歌,歌曲旋律由“do mi sol”三个音组成,表现了土家族少年欢乐开朗的性格。笔者根据土家族少年服饰、性格等特点,为“do mi sol”设计了三个不同的土家族小朋友的形象。在识谱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观察图形谱有什么奇特之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唱得快的地方是两个小朋友站在一个格子里,慢的地方是一个小朋友站在一个格子里,另外三个土家族小朋友长得不一样,站得有高有低。之后告诉学生三个不一样的土家族小朋友代表三个不同音高的音“do”“mi”“sol”,不同的格子代表音有长有短。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就能认识并模唱这三个音,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这种以图形谱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音乐深受学生的喜爱,它可以把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起伏、音的高低等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形象逼真、充满童趣的图形,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不再仅仅是枯燥的阿拉伯数字,为今后中职幼儿歌曲弹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图谱为展,参与音乐
随着新体系的深入,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了。现在的声乐课上,较少见到那些单一的以唱歌为主要形式的教学,一般都是“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在幼儿歌曲教学中,除了欣赏歌曲、学唱歌曲之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加入了打击乐器进行即兴演奏。奥尔夫打击乐器是课堂中用得最多的乐器,常见的打击乐器有双响筒、串铃、三角铁、沙锤、碰铃等。在幼儿歌唱课的拓展部分,选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有助于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歌曲美。但在操作中教师常常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学生不听指挥“乱敲”、各声部节奏不统一、学生分工不明确……这时候就需要有一张“图”来规范学生的演奏,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达到富有感情的熟练演唱。
以幼儿歌曲《这是什么》为例:
按照图谱要求,在课堂上学生能听着歌曲直接演奏出来,两声部合作得也非常棒,准确率高。当歌唱“滴嗒滴嗒”时双响筒出现,当歌唱“当当当”时碰铃出现,双响筒负责表示歌曲的节拍,碰铃负责表示歌曲的重拍。“嘀嗒嘀嗒”好像是钟表针在走动的声音,“当当当”好像是钟表在报时的声音,学生对歌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演唱起来更加生动。乐器图形谱作为打击乐器伴奏训练的有效教学手段,以音乐为主线,對解决打击乐器演奏中的难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
四、结语
新课程实施以来,图形谱在幼儿歌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图形谱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弥补了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在非视觉性和语言性方面的不足,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使音乐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和直观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音乐教学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懂得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基本特点,掌握幼儿教育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弹、唱、跳等各科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幼儿音乐教学能力的幼儿园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两全其美”,即既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学得有趣、有效,又要考虑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适不适合、实不实用,能否做到专业与职业的零距离对接。图形谱具有独特的直观性特征,是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有效教学手段与学习方法。作为一名中职音乐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在课堂中有效地将图形谱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技能,真正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美,并学会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金洁.看得见的音乐[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
[3]陈枫堰.谈音乐图形谱的运用[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8).
[4]张卫琴.善用图形铺 乐在歌中唱[J].儿童音乐,2016(12).
[5]季兆霞.浅谈如何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7(12).
编辑 张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