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学前教育教学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2021-08-27 08:44乔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师生信息化

乔莲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推进以及全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亟须转型升级。从教学生态系统的角度重新审视目前的教学情况,发现其存在师生关系僵硬、教学目标笼统、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失衡、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环境落后、教学评价低效等问题。因此,以学前教育专业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展开分析,通过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制定开放多元的教学目标,更新与时代接洽的教学内容,探索线上线下一体的教学方式,打造优质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构建多维度的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等方式,推进、优化学前教育教学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关    键   词]  教育信息化2.0;教学生态系统;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2-0028-02

一、问题的提出

(一)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受年初特殊情况影响,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线上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迅速转变,如何根据环境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互动、利用线上资源进行拓展提升,都对学前教育的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对课程设置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二)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发展需要

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教学全面线上化、智能化的体现。结合当前形势,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重构学前教育教学生态系统,既是促进学生从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的需要,也是加快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由应用融合向创新融合转变的需要,对未来学前教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幼儿园对幼师信息素养的要求提高

不少幼儿园积极开发适合幼儿学习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游戏化教学,让幼儿主动融入幼儿园生活,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这就要求幼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熟练运用和掌握线上教学技能。

二、教学生态系统的内涵解析及研究现状

教学生态系统的内涵及要素参照生态系统理论可以分为教学环境和人的关系两大因素。从环境因素来看,卢宝周(2016)发现新媒体技术和微课在改变高校各种关系,重构教学微观环境的边界;苏翔、王念新等(2017)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构建了包括师生在内的多主体教学生态系统。王瑞荣(2019)、王冬(2019)等的研究指出,在经济学、英语等专业课堂教学上,要突出师生的主体关系,通过增强师生的互动性、能动性,创新教育模式,营造和谐的教学生态系统。从现有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关注的领域集中在中学和大学教育方面,鲜少涉及学前教育这一领域,且研究的方式也更多偏向于理论分析,较少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分析教育信息化下教学生态系统的发展。本文的研究正好弥补了上述的不足。

三、学前教育教学的现实困境分析

学前教育教学生态系统要求系统内的各要素之间都应该建立起良好和谐的生态关系,本研究将着重从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方面阐述目前教学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

(一)师生关系:缺少沟通僵硬化

目前学前教育大专学生正好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主观意识强烈。他们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课堂还是呈现出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关系,教师的关注点更多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不是在于启发学生的思考,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二)教学目标:取向模糊笼统化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新型幼儿教师和高素质劳动者。这些目标的内容较为笼统,没有具体指出幼师应具备哪些能力,这些能力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在當前教学信息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对幼师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失衡化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来自教材,大部分都是偏重于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操演练,这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教学方式:讲授为主单一化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讲授很多都需要结合幼儿园的具体实践,才能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与反思,才能在入职时快速胜任幼儿园工作。在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大部分采用灌输式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很多都是以讲授为主,课堂缺少师生互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主动性。

(五)教学环境:设施不足落后化

我校为学生提供了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的舞蹈教室、钢琴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学、计算机教室等功能室。但是这些教室硬件设施更新较慢,特别是舞蹈房和琴房,学生人数多,设施少,不能有效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课后的练习需求。

(六)教学评价:创新不足低效化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大多采用“平时表现+期末考核”的方式,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比较少,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仅仅依赖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难以促进学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更不能满足幼儿园的人才需求。

四、教学生态系统的构建——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也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对幼儿教师的信息化从教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接下来,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阐述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生态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一)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由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師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合作。师生之间要增加更多有效的互动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个人情感和授课风格也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而学生的积极反馈更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不应是冷冰冰枯燥的知识技能传授,而应该是充满感情的愉快的知识汲取过程。

(二)制定开放多元的教学目标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家园共育平台、教育软件App的建设以及网站、自媒体运营等纷纷兴起,需要幼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优化课堂体验,提升课程建设的能力。信息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除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更应关注的是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例如,在《Excel中数据的处理》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感受数据处理的整个过程,他们才能知道如何将Excel运用到生活中。通过课堂中的《从阅读指数看城市气质》案例,感受到社会对阅读的重视,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大数据思维,感受信息技术的高效便利。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有意识地渗透信息技术情感目标,陶冶情操、激发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更新与时代接洽的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多媒体制作两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产物的出现,课程应该跟上时代发展,要与幼儿园需求紧密结合。有些幼儿园已经利用翻转课堂、在线课程、VR虚拟现实进行教学,开设了3D打印课程、机器人教育、幼儿趣味编程等。为培养适应幼教行业发展的人才,课程也应跟随信息领域内最新研究,尝试加入数字化、科技化的课程元素,甚至可以和优秀的第三方教育软件公司进行幼教内容的研究与合作,增长信息知识,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范围。

(四)探索线上线下一体的教学方式

我校的超星泛雅平台作为成熟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与服务,建立了师生之间互动的渠道,方便有效地衔接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线上课程与线上课程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和终身学习。教师要善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让云教育、数字化学习等优质的网络资源共享变得更加便捷高效。由于信息课堂定位于社会需要和学生职业需求,要求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技能性,所以在线上线下教学中,应提倡开展结合幼儿园的项目式教学,以讨论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信息教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打造优质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必须有信息技术设施作保障。学校要加大软硬件设备的投资,重视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等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提高学生的设施利用率。此外,学校还应该重视对教育软件资源的投入,要建立稳定的网络资源平台,能够支持师生之间用网络进行交流互动,并且通过各种评比活动, 鼓励教师对多媒体素材、课件以及教学案例等教学素材的积累,同时还要加大与幼儿园、其他高校合作,将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加入平台中去,随时为师生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实现资源共享。

(六)构建多维度的教学综合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具有诊断、激励和导向功能。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维立体评价,不仅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对他们的实践能力、信息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师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进行诊断性评价,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大数据收集学生的过程性材料,根据学生的反馈,推送符合学生当前需求的学习资料,及时调整教学。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手机App制作有趣的作品,通过社交平台等分享成果,最后将点赞、评价、投票的情况计入考核。多维度的评价可以带来多方面更有价值的评价依据,真正做到用评价激励学生、促进教学。

五、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学前教育必须紧跟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利用教学生态系统视角重新构建和实施教学,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制定开放多元的教学目标、更新与时代接洽的教学内容、探索线上线下一体的教学方式、打造优质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构建多维度的教学综合评价体系,从而增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前教育教学生态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林晓燕.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定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师生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