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摘 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如何以道德与法治教材为突破口,创新教学模式,对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五字”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道德与法治课是党和人民的要求,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思政课的本质。课堂的魅力是以情动人,道德与法治课贵在“润物无声”,触动学生的心灵。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我们精心构建涵盖疑、学、议、思、行五个字的活动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探索、感悟、升华,让课堂更加多彩。
一、“五字”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五字”教学模式即“疑、学、议、思、行”教学模式。紧抓一个“疑”字,创设情境、设疑引思,在疑窦丛生中学有所往;立足一个“学”字,自主学习、体验感悟,在自主感悟中学有所得;突出一个“议”字,讨论探究、释疑明理,在议论纷纷中学有所长;凸显一个“思”字,反思生活、感悟提升,在自我反思中学有所悟;注重一个“行”字,深化情感,引导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学有所用。
二、基本程序及理论依据
1.紧抓一个“疑”字——在疑窦丛生中学有所往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生活、教材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出发,独具匠心地创设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形象生动的情境材料,给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大方向。然后由学生提出感兴趣、有疑问或值得讨论的问题,选出一个主题进行思考与学习。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和引导学生疑问、追问、深问,层层深入,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设疑自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2.立足一个“学”字——在自主感悟中学有所得
自主学习的阵地在课堂。学生依据教师给出的问题情境和问题方向,有的放矢地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我归纳总结,形成个人观点。教师通过引领、组织、调动,引领学生掌握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科思维。对个别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小障碍,遵循问题解决式思路,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启发诱导,作出与其认知水平、心理特征相适应的解答。
3.突出一个“议”字——在议论纷纷中学有所长
对于大多数学生不能自己解决问题或观点不能统一的问题,我们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引领学生“议论纷纷”。
“议”一般分为两步,首先小组内“议”,然后师生间“议”。“议”的核心在合作,形式可以是讨论、辩论甚至争论。议论前,教师应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让每位学生能想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小组内议论时,小组每位学生轮流发言,进行课堂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重在思考他人想法对自己的启发。师生间议论时,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教师把握好时机,跟随学生的议论进行引导及点拨,及时调整议论方向,不能偏离主题;议论后,各个小组适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小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纲领分明、重点突出,并帮助学生记忆、综合和掌握。
4.凸显一个“思”字——在自我反思中学有所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德与法治课注重学生品德养成,离不开学生紧密联系生活的自我反思。它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能够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思想意识、道德修养、行为态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觉去解决问题,改正不足。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走进生活”“我思我悟”“实话实说”等小活动,反思生活“知不足”,然后“思进”,改变思想,改进行为。反思可以穿插在教學进行中,也可以安排在教学结束时;一节课上可以有一次反思,也可以有多次。当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坚持理解、宽容、合作的原则,互相体贴,平等对话,将心比心,这样的反思才能真正触动学生心灵,思出实效。
学生反思的最终目标是“知行统一”。这样的反思便于学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外显为自觉的实际行动,从而达到知行、践行的目的。
5.注重一个“行”字——在生活践行中学有所用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实践性,知行统一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条重要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始终是道德与法治学科追求的最终目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注意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学以致用,让学生把感悟理解的观点直接应用于生活实践,如针对问题提建议、写几条宣传标语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指导实践,深化道德情感,促进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
总而言之,疑是学的起点,学是议的基础,议是思的准备,思是行的前提,行是最终归宿。“疑、学、议、思、行”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学中议、议中学”更是难舍难分,具体到每节课的教学,这五个环节的设置和顺序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来选择。
参考文献:
[1]苏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建构、实施与创新[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2]朱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组织教学策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