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视域下现代学徒育人机制的探索

2021-08-27 20:56张航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2期
关键词:视域学徒思政

张航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弘扬劳动精神”,而现代学徒制的出现顺应了对于劳动精神的尊重,劳动精神带来劳动价值的讨论。需要从劳动价值论视域的角度分析现代学徒制内在的理论逻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思政课就是要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确保立德树人的目标实现。

[关    键   词]  劳动价值;现代学徒制;机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2-0208-02

2020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再一次提到了“弘扬劳动精神”的论断,对于推行现代学徒制应该是有很大促进的,对于劳动精神的尊重必然会带来对劳动价值的讨论。现代学徒制本质上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满足就业需求而出台的,是职业教育推行“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现。这样的培育模式除了对政府和职业院校教育运作体制提出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对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劳动价值教育提出了新问题;站在劳动价值论视域的角度,现代学徒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学徒;流水线企业对于现代学徒价值期望的变化;国家对于现代学徒培养的价值倾向和企业对学生价值趋向的要求等,这涉及国家、企业、学校和学徒。这需要站在思政课中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教育上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立德树人是国家思政课教育的根本目标,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域下,立德树人是把人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培育和提升放在了核心位置: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掌握技能的现代学徒才是学校、企业和国家所需要的人。在此基础上,探讨劳动价值理念视域下现代学徒制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正确对策,我们才能在国内国外“双循环”经济背景下,培养出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学徒。

马克思主义经典劳动价值理论告诉我们:劳动具有两重性。劳动(无论是具体劳动还是抽象劳动)都是由具体的“活劳动”创造价值来实现的。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讲,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只有通过交换,商品这一内在矛盾才能得到解决。商品内在矛盾的解决过程,既是商品生产者价值实现的过程,同时又是消费者获得使用价值的过程。价值实现和使用价值获得是商品交换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劳动价值论以维护广大劳动者根本利益为基本立场,目的在于确立符合劳动者利益的社会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我们培养的现代学徒从某种意义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笔下的“活劳动”载体。职业教育学徒制下培育出来的学徒的活劳动在劳动力市场上表现为:即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现代学徒作为“产品”,需要走向市场和企业,展示自身的价值(即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学徒作为“商品”实现劳动价值的最好途径。当我们讨论思政课现代学徒培育模式的时候,首先必须明确学徒教育模式中对学徒的定位:学徒创造价值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个和高校思政课程“立德树人”是一致的,一个职业院校毕业的合格学徒需要具备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代表了现代学徒走向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交换价值提升,專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学徒具备企业生产线所需要的使用价值。专业核心能代表学徒的专业技能,但是只有专业核心能力而缺乏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职业核心素质的熟练学徒对他人、社会和国家而言就是危害。做人不能缺德,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制尚且遵循古训,不成人是不能出师的。今天,现代版的学徒培育在学校培养过程中要坚持立德树人优先,强化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站在劳动价值论的视域,思政课教育在培育现代学徒核心职业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徒对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认知冲突

人的知识结构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从劳动价值视域的角度而言,显性知识就是价值的有效性,而隐性知识则是学生拥有可交换的抽象价值。在职业教育学徒制的培育模式下,在学徒的视域下,注重自身价值的提升,以利于在未来的市场中找到一份证明自身价值的工作和相应的薪水。因此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书面文字、图表或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识)应该属于显性知识,而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不仅只有显性知识,还要包括隐性知识(深植于个体及其心智模式,往往通过感官、直觉、体悟等方式获得——波兰尼)。隐性知识支配着整个认识活动,是人们获得所有显性知识的“向导”。今天,急功近利的商业社会只会让学徒注重学习有使用价值的知识,忽略其他不能马上被证明有使用价值的知识的学习。针对以前职业教育只注重涉及专业核心素养这样的显性知识提升而忽略职业核心素养这样的隐性知识的教育,国家大力推行的课程思政,在现代学徒职业教育领域就是为了弥补劳动价值认识的偏差,课程思政要求把思政课追求和专业课程目标建设紧密结合,核心素养提升和专业核心素养提升紧密结合,专业核心素养属于显性教育,并不能弥补思政课教育这样专门传授隐性知识的必要性。在过去,传统的学徒在师傅的带领下,更多的是首先要求学徒作为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基本的待人处世(隐性知识)后,才能真正意义上进入技能(显性知识)的学习。而今天,我们的思政课程教育也要遵循这样一条路径:思政课要让现代学徒明白:自己不仅拥有“工具人”价值之所在,还要拥有正确认识国家、民族和个人之间关系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这是现代学徒铸魂立基的做人过程,这样隐性知识学习的过程是每一个学徒成长过程中不可少的。只有拥有这样素质的现代学徒才能被社会所接受。所以说,思政课的“立德树人”要求是对于劳动价值视域下隐性知识(也是价值)的最好表述。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它需要企业和社会的配合。

猜你喜欢
视域学徒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今日菜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
如何处理好干与学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