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雅伦 张天钧 刘艳辉
摘 要:《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通过学习建筑工程图样的形成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构型能力以及阅读和识读绘制工程图的能力[3],是工程管理以及工程造价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理论知识点繁多且具有一定抽象性,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该课程的教学也逐步向混合式学习方式转变。该文基于《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特点以及学情分析对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学前期准备、教学过程以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混合教学模式下《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更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快地熟练掌握建筑图纸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改革
1 研究概况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把网络化线上教学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优势相互结合,该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1],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教师更好地发挥引导启发作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深度[2]。混合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师生关系,在全面分析教学内容、控制课堂节奏、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促进了教与学的发展。
2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学情分析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是工程管理以及工程造价的一门学科平台必修课程,课程通过学习建筑工程图样的形成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构型能力和识读绘制工程图的能力[3],是工程管理以及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核心基础知识。本课程对培养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影响着学生今后在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时是否能真正的读懂施工图纸,对图纸中的每个符号、数字以及图例是否能正确理解,关系着设计人员是否会设计、审查图纸,影响着到施工人员能否能正确依据图指导施工。当前,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 课程理论知识点繁多且具有一定抽象性,学生理解记忆有一定难度。本课程的专业知识原理抽象且较枯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借助板书以及多媒体课件讲述知识点会让学生在根据投影图想象出具体的空间建筑形体,或者将空间建筑形体转化为投影图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无法很好地完成二维图形与空间三维立体之间的相互转换。且现行国家制图标准和有关规定细节繁多,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记忆并灵活应用。
(2) 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具有一定难度。由于本课程的专业知识较为抽象,要求学生需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班级中学生自身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存在一定差别,对于空间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能较快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通过结合不同投影面投影图想象出正确的空间建筑形体; 而对于空间思维能力弱的学生而言,需要较长时间理解理论知识才能构建出形体的样子或者即便花费很多时间去思考,也较难想象出正确的三维立体,导致学生学习效果有差异,从而使课程教学实施具有一定难度。同时,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再加上学时限制,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具有一定难度。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综合评价每个学生学习效果方面除了期末考试成绩外其他成绩构成部分如课堂表现主要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表现的记录为依据,但学生人数较多,较难准确客观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性,减小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完成教学任务是需要探索的问题[4]。
3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3.1 教学前期准备
教学前期准备主要包括教学过程设计以及课程资源设计两方面。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教师在授课前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确定本门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制图基础、投影的基本知识、立体、轴测投影、建筑施工图以及结构施工图等部分,并明确本门课程需达到的教学目标为: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几何问题的分析图解能力,识照国家制图标准识读和绘制一般民用建筑图纸的能力。教师按照主要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和细化成若干教学单元,确定每一章节的基本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以及对应的细化目标,同时,每一个教学单元又分为课前知识传递、课中知识建构、课后知识巩固三部分,以便指导后续教学活动进度安排。
在课程资源设计方面主要包括线上以及线下资源设两大类。基于混合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以及目标,我校《建筑制图与识图》混合教学模式的线下资源主要包括教材以及配套习题集,线上课程资源主要包括:
(1) 中国大学 MOOC 平台上大连理工大学的《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线上课程。
(2) 利用BIM等软件自建三维模型模拟立体图形,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并应用投影规律。
3.2 教学过程
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课前知识传递、课中知识建构、课后知识巩固三部分。在课前知识传递部分,教师在课前通过雨课堂平台发布学习任务清单和相关学习资源,提出学习要求,通过MOOC平台的线上学习资源让学生对本章节的基本知识点进行预习,并完成相关练习。教师通过学生的线上数据处理报告掌握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以及对本章节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基于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较难理解的知识点,为后续的教学准备,调整教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实现双向预习。例如在曲面立体章节中圆柱的学习,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完成MOOC平台上《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对应章節的视频学习,理解圆柱的基础知识点包括其形成、投影性质以及作图步骤并完相关雨课堂练习,教师根据视频以及雨课堂练习的数据统计情况适当调整本章节知识点的授课时间分配,这一阶段是典型的教师主导、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