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蕾 朱涛 匡旭 卢光义
[摘 要] 结合本校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特点及发展现状,借助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三大环节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通过初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植物学混合式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效果,可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及自主学习能力,取得较好的课堂“教与学”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为该课程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关 键 词] SPOC;植物学;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4-0138-02
植物学是高等院校农林类、生命科学类等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1]。但在植物学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以教师的讲授灌输为主,但由于其知识点涉及面广、概念抽象且繁多、理解难度大、部分内容要求有记忆性等特点,且授课对象一般为刚入校大一新生,导致大部分学生存在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后学习主动性差、把期末考试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等问题,这就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我院传统的“讲授—接受”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和满足“新农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不断地涌现,如SPOC是MOOC(大规模在线开发课程)教学资源与传统校园课程教学的优势有机融合的产物,是目前一种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真正地突破了时空限制,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2,3]。为顺应高等院校教學改革,合理充分采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来提升植物学的教学质量[4,5],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因此,笔者借助MOOC平台、超星泛雅平台等搭建植物学SPOC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将网络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深入融合为一体,使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植物学课堂效果。
一、传统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过去植物学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偶尔会有机会参与老师提问或讨论,但这种教授方法虽然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却忽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是被动地接受,且没有顾及不同学生基础知识及个性化的差异。同时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大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包含植物学课时数被削减,虽然传统教学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主动、自主性学习,教师仍难以在有限课堂时间对所有学生的预习效果及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及时把控,无法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每章节重难点开展有主次的讲解,且师生互动也仅限于课堂之上,无法及时有效地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知识问题,会使部分学生慢慢地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此外,传统教学的评价方法也不够丰富,即使平时有作业、课堂测验等成绩,也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导致学生期末时进行突击、死记硬背,缺乏对植物学知识的思考与理解,只注重最终考试结果,会使学生出现“记不住、不确定、不会用”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植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为给后续的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培养“新农科”背景下本学院园林专业的复合型人才[6],教师团队针对本学院特点构建了以课前预习—课中实战—课后拓展三大环节为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植物学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弥补植物学传统实体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为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开拓新思路。
(一)课前预习环节
课程预习环节是以线上教学为主,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先进教学模式。教师借助超星学习通App构建SPOC平台,并上传必要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设计、PPT及教案等相关教学资源外,还提供丰富的从MOOC、超星泛雅平台等搜集出与植物学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资源。教师提前发布通知学生预习内容、讨论话题、章节练习题等,对每个章节重难点问题,录制5~7分钟短视频,部分难理解知识点还配备一些动画视频资源,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同时鼓励学生在SPOC平台“讨论”模块中发布话题,或通过QQ、微信等与学生或教师交流、沟通,以实现共同学习、进步的目的。教师要及时根据后台统计数据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督促并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及遇到的难题,以便在线下教学中及时调整授课内容。
(二)课中实战环节
在利用SPOC平台开展植物学线下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通签到功能进行签到,提醒学生进入上课状态。利用学习通选人功能,随机抽查学生课前线上预习状况,归纳出学生线上预习过程中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重难点,并结合具体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可以使重点、难点更加形象化,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课堂期间可发起问题,采用选人回答、抢答等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避免了课堂的枯燥无味。课程结束立即发布本节课相关测验题,巩固学生对本章节重点内容的掌握,提高学生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