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们尝试用很多方式来梳理齐鲁文化。
我们在泰山之颠眺望东海之滨,让地理诠释生命的繁衍和文化的孕育;我们研究母亲河的数次变迁,在灾难与重生中定义黄河与山东的关系;我们用建筑、码头、街巷等元素重新解构京杭大运河,寻找她再度辉煌的可能……
这一次,我们将视线对准博物馆。博物馆这个『舶来品』,在中国最早见于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世界地理著作《四洲志》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博物院是远离大众视野的存在,直到进入二十世纪,随着国人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提升,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博物馆开始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与纽带,进入公众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文物说话,最好的载体便是博物馆。而随着文旅融合的进一步拓展,博物馆更早已成为传播地域文化、推动跨区域旅游的必达目的地。
这一次,我们从全省选择了十家博物馆的十件代表性文物,它们或是齐鲁文化传承体系中的重要代表,或是地域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或是时光流转不可忽视的文化存在。他们当然不能完整地代表齐鲁文化,但我们试图让大家跟随我们的视线,从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点状存在中,寻找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把它看做一次奇妙的时光之旅,在时间的轨道上,自近而遠眺望回去。从清代的祭孔大典开始,直到远古的恐龙时代。跟我们一起,在地理和时间上做一次跳跃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