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 向元茂
教学目标:
1.认读“诣”“禽”“惠”3个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课文大意,了解谐音双关的语言修辞,感知杨氏之子聪慧机智的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姓氏,解说题目
联系个人的姓氏解说“杨氏之子”的意思。杨(氏)家的儿子、王(氏)家的儿子、张(氏)家的儿子、胡(氏)家的儿子、姜(氏)家的女儿、赵(氏)家的女儿。
(评析:联系学生姓氏,解说课题。把文言文拉近学生身边,消除学生怕学文言文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亲近感。)
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1.自读课文1~3遍,尽可能把字音读正确。正确书写“梁”“禽”两个字。
2.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难读句子画斜线标注节奏。
板书文中两个难读句子,以斜线的形式标记朗读节奏,引导学生读通句子前,解释“夫子”(您)、“家禽”(您家的鸟)两个文言词汇。结合上下文推测“禽”的意思(鸟)。
孔/指(之)/以示儿/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师范读课文,学生对着标记节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評析:把课堂还给学生,凸显主体地位。自读、听读、校对式地读旨在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字音是读正确,读通句子乃把握文言大意最基础的环节。)
三、再读课文,把握大意
1.自读课文,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插图读懂每个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下列词语可能影响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联系课文解释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聪惠:聪明智慧。“惠”同“慧”。
诣:拜访、拜见。
乃:就,于是。
示:给(杨氏之子)看。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可以解释为“您”。
家禽:家里的鸟,不同于现代语言中的“家禽”(人们驯养的鸟,如鸡、鸭、鹅等)。
2.朗读课文,读完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从人物、事件、经过、结果或从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两个方面概括故事内容。
以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几个要素或以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为主线概括故事内容,旨在梳理课文脉络,把握故事主要内容。杨氏之子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应对“此是君家果(杨家果)”这是故事核心内容,也是故事的高潮。梳理课文脉络、概括故事内容,把握课文大意,引导体会杨氏之子的形象特点。
(评析:学生阅读古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乃课标对古诗文学习的要求。教师摒弃逐字逐句串讲、逐句逐段分析之传统教法,以自读自悟、合作释疑、教师点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思维。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课堂生动活泼。)
四、品读课文,领悟情思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杨氏之子的形象。句首“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概括介绍杨氏之子基本情况(国别、年龄、主要特点)。
(1)杨氏之子设果待客。“为设果,果有杨梅。”(杨氏之子有礼节,热情替父亲招待客人。丰富杨氏之子的形象。)
(2)杨氏之子幽默应答。杨氏之子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应答孔君平“此是君家果”。“君家果”,“果”在这里指杨梅(书上有插图),意思是“你(杨氏)家里的果”,“此是君家果”翻译为“这是杨家的梅”。“孔雀是夫子家禽”,孔雀是您家的鸟。孔君平、孔雀、孔家的禽与杨氏、杨梅、杨家的梅相对应,杨氏之子思维活跃,“应声”说明他反应敏捷。
(3)孔君平点评杨氏之子。面对杨氏之子的应对,孔君平会怎样评价这个孩子,请用一个简洁的文言句式作答。(妙哉!非虚名耳。虎父无犬子也!孔叹曰:“奇才也!”)
(评析:看似画蛇添足之问,实则闪耀智慧光芒。再次将学生引进文本,深刻体悟文本意蕴。“文言式”应答语言规范,既反映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又增加语言运用实践。)
板书 :杨氏之子甚聪慧(教养深厚、礼貌待人、聪明机智)
(评析:品读应答细节,凸显人物风貌。语言是躯壳,生活是血肉,思想感情是灵魂。年少主人彬彬有礼、敏捷聪慧;来宾机警调侃、喜爱叹服。主宾对答,诙谐风趣,闪现智慧;诵读涵泳,含英咀华,启迪生命。)
2.了解“谐音双关”修辞。“3个杨”“3个孔”同音同字,但意思不同,一个是姓氏的“杨”和“孔”,一个是杨梅的“杨”和孔雀(鸟)的“孔”。这种语言现象称之为“谐音双关”,体会含蓄优美的语言韵味。
板书:
杨(姓氏)—杨梅—杨家的梅
孔(姓氏)君平—孔雀—孔家的鸟
出示刘禹锡的诗歌《竹枝词》强化对“谐音双关”的认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里的“晴”是谐音双关。表面上“晴”指代“晴天”,实际上指代“感情”的“情”,结合整首诗歌来理解,女子巧妙借天气(晴雨)变化委婉含蓄地询问儿郎对她是否有情。
(评析:“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课文言简意赅、言语活泼、风趣幽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致。教师循循善诱,引出“谐音双关”并勾连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感知课文风趣语言之际,体会“谐音双关”之语言韵味及表达效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对话”读出简短急促之语气,涵泳双关的语言韵味(杨氏之子思维灵活,反应敏捷)。
(2)杨氏之子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应对,能否读出反驳的语气?孔君平以“此是君家果”这个活泼风趣的话题引出杨氏之子的应答,突出孩子“甚聪惠”;“父不在”“为设果”,从侧面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教养和对长者的礼貌。故句末不能用感叹号读出反驳语气。
(3)读出对杨氏之子的喜爱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评析:课标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学生走进文本、读懂文本,进入人物角色,模仿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口吻以有声的语言解读文本内涵,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对话,传达作品的思想和感情。)
五、拓展延趣,课后荐读
结合注释阅读《口中狗窦》,感受八岁张吴兴的机智与聪慧。
口中狗窦
张吴兴,年八岁,口中缺一齿。人因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耳!”人莫能答。
(评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杨氏之子》《口中狗窦》《陈太丘与友期行》几篇写少儿形象的故事均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有很多故事适宜学生阅读,文章篇幅短小,故事幽默风趣,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教材选编的几则短文及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书中士族阶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独特的儒家精神,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心智的发展,培养他们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
(作者单位:湖北秭归县实验小学/湖北秭归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