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吉鸿
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理解“遗憾”等词语意思。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体会人物质朴、善良的品质,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读题,导入。简介曹文轩,出示《青铜葵花》封面。请阅读过这本书的学生简要谈谈印象。
2.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朗读。分别出示带有生字的6个句子,分不同形式读,读准字音,理解“遗憾”“祈求”的意思。
(2)学生谈预习时提炼的小标题,说说哪部分最难概括。
(3)反馈全班学生小标题概括情况。
预设:①标题过长,不够简洁;②不到位,不准确;③第1、2部分概括到位:“编织芦花鞋”“卖芦花鞋”;④第3、4部分较难概括。
(设计意图:重视课前学生的“独学”,以“预习单”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从“反馈预习”开始,通过对“预习单”的批改、统计,获得真实学情。确保以学定教,精准施教。)
二、回顾方法,默读修改
1.结合《小英雄雨来》和《我们家的男子汉》,回顾概括小标题的几种方法: (1)以关键人物为主线;(2)紧扣重要信息提炼;(3)选取文中典型语句;(4)抓住主要事物概括。
2.学生默读《芦花鞋》,试着修改“预习单”上觉得不够好的小标题。
提示学生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概括:(1)抓“芦花鞋”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芦花鞋”,在横线处填上关键字词。(2)以“青铜”为线索概括。
三、交流评点,完善标题
1.以“打擂台”形式,比比谁的标题更好。
(学生上台说小标题,如有学生认为自己拟的标题更好,则上台读出,集体评判。获胜者留在台上“守擂”。)
2.集体讨论,形成“范式”标题。
预设:(1)“编织芦花鞋”“大雪天卖鞋”“欣喜卖掉鞋(城里人买鞋、全部都买走)”和“脱掉脚上鞋(最后一双鞋)”(2)“好看的花鞋”“跑进风雪里”“反应不过来”和“掉头追上去(溅起雪屑儿)”
四、借助标题,把握内容
1.学生试着借助“标题串联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用“同类整合法”简要把握。
学生概括:
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一起动手编织芦花鞋。青铜把鞋拿到油麻地镇上卖掉大部分。大雪天,他去卖剩下的鞋,被城里人买走了。后来,碰到一个也想买鞋的人,他就脱下脚上的那一双卖给他,自己却赤脚跑回家。
教师指导后提炼:
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一起动手编织芦花鞋,然后让青铜背到油麻地镇上去卖。(课文后面的三个部分,都写“青铜卖鞋”,属于同类事情,可以整合。)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2.分享交流,并简要谈谈理由。
3.点拨引导,教给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找“印象最深的内容”:
(1)最受感动的;(2)写得最精彩的;(3)最有同感的(有共同经历)。以两方面为主。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鼓励和肯定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见解。让学生简要谈谈理由,是教他们学会在阅读中思考,从感性判断逐渐向理性分析过渡。在“展学”的基础上适时“导学”,再次教给学生如何确定“印象最深的内容”的方法,为深入学习做铺垫。)
二、再读课文,体会“让人感动的情节”
1.学生自读全文,寻找“最感动的情节”,用波浪线标出。
2.分享交流,评议指导。
预设:(1)家里人劝说青铜雪天不要去卖鞋;(2)青铜冒雪卖鞋,拒绝进屋烤火;(3)雪停了,青铜把鞋上的积雪扑打干净,重新挂上;(4)城里人急于买鞋,青铜不涨价,按原来的价卖给他们;(5)青銅把自己的鞋卖掉,赤脚在雪地上跑。
3.讨论、归纳课文主题:赞美青铜和人们的质朴和善良,感受心灵的高贵。
4.补充原文,升华情感。
(1)出示原文中的句子,教师朗读或指名学生朗读。读读议议,进一步感受青铜的善良和质朴。
①已在冬季,天气很寒冷。尤其是在这桥头,北风从河面上吹上岸,刮在人的肌肤上,就像锋利的刀片一般。那时,青铜就会在那里不停地蹦跳。
②中午,他从怀里掏出又冷又硬的面饼,一口一口地咬嚼着。本来,家里人让他中午时在镇上买几只热菜包子吃,但他将买包子的钱省下来了,却空着肚子站了一天。家里人只好为他准备了干粮。
(2)请已经在课外阅读过《青铜葵花》的学生补充其他信息。
预设:①青铜是个哑巴;②葵花是青铜一家收养的孤儿;③青铜一家生活艰苦,想到编织芦花鞋挣钱。挣钱后的第一个愿望是到镇上拍一张全家福,再给芦花单独补照一张;④青铜的奶奶、爸爸和妈妈给青铜穿极其简易的芦花鞋,却给葵花穿布棉鞋……
三、细读课文,发现“生动优美的语句”
1.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曹文轩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哀伤的瞬间。
2.认真读课文,摘录一处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言(句子或段落都可以),工工整整地抄写。
3.结合《芦花鞋》的学习,写一段推荐大家阅读《青铜葵花》理由的文字(100字以内)。
4.交流评议。
四、总结延伸,布置“阅读精美的文学”
1.从“内容”“感动”和“语言”三方面总结全文。
2.布置作业,再次出示《青铜葵花》封面,鼓励学生课外去阅读整本书。
(设计意图:课内阅读是点火,旨在唤醒学生阅读的热情。课外阅读是“自我燃烧”,只有学生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他才有可能去“独学”和“自学”。课外阅读是真正的“延学”,此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之道。)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椒江区教育教学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