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婉莹
内容摘要:将辛弃疾词撮合成一组,采取群文阅读方式进行教学,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倡导的课程理念。本论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选编的辛弃疾词为例案,探讨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群文阅读教学的准备以及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从而提升初三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词 辛弃疾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群文阅读
词是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宋代进入了全盛期。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体裁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选入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词三首,本文就是基于对初三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辛弃疾词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问题。
一.“群文阅读教学”关键词的理解
“群文阅读”又称“群文阅读教学”,它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革命性的阅读教学实践。通常是指围绕一组文章选择一个或多个议题,然后老师和学生展开阅读并围绕这些议题达成共识的过程。特级教师蒋军晶在《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一书中提出:“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1]结合现有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来看,我们认为群文阅读教学必须具备四要素:多文本、议题、教与学、单位时间。[2]本活动设计是以三首词所传达出的共同的辛弃疾精神作为议题,其教学对象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辛弃疾作品。“多文本”是指不同于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一般是由三到五篇文章组成。本设计是由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再结合本单元《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与第六单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共三首辛弃疾不同时期创作的词,组成一组群文。在单位时间内,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群文阅读学习。
二.辛弃疾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准备
群文的建构是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前提条件,在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准备:确定议题、选择文章和设计问题。
(一)确定议题
议题是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群文阅读的议题一般是从作者,作品体裁,人物观点,表达方式,人文主题等来设立。 [3]本文设计的议题是:辛弃疾的精神是什么。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有“词中之龙”的美誉。豪放词风的创始人是苏轼,但豪放词派却是由辛弃疾确立的。他的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他用词描写出广阔的视野、悠远的意境和激越的情感,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开辟了词的一种新境界。他的词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对学生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与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4]“辛弃疾的精神是什么”这个议题符合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也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选择文本
辛弃疾出生在被金占领的济南,祖父辛赞的教育使得辛弃疾立志要收复失地。青少年时期,他加入反金义军,奉表南归,过了一段军旅生活。他有勇有谋,上马击贼,下马草檄。回到南宋的四十余年间,为官二十余载,闲居二十余载,不被重用,壮志难酬。辛弃疾的一生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投身义军,追随耿京;南归朝廷,主战尽忠;弹劾去职,退隐山居;稼轩会友,赋寄壮词;复用登临,怀古伤今。本文所选的三首辛弃疾词,《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创作于南归朝廷主战尽忠时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创作于稼轩会友赋寄壮词时期,《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创作于复用登临怀古伤今时期。
本文选择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中的这三首辛词,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辛弃疾之了解,针对议题辛弃疾的精神是什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以课内多篇的方式进行系统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设计问题
问题的合理性是群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推动源泉。而问题的设计需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5]本文通提出问题,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从知识与能力目标出发,设计问题:“辛弃疾词群文阅读文本解读”,通过对其创作背景、创作风格、表现手法等的探讨与掌握,从而理解文本,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从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发,设计问题:“辛弃疾词群文阅读文本赏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与综合能力。通过对辛弃疾词思想感情的分析学习,从而提升学生自己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设计问题:“通过学习辛弃疾词,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是对本次教学的总结升华,也是通过文本学习从而内化为精神,具体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辛弃疾词群文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
在设计“辛弃疾的精神是什么?”时,我选择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模式,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设计从“辛弃疾的精神是什么?”这个议题出发,设计三个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分别是:辛弃疾词群文阅读文本解读;辛弃疾词群文阅读文本赏析;通过学习辛弃疾词,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课内多篇阅读教学,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解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活动一:辛弃疾词群文阅读文本解读。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学习辛弃疾三首词的文本基础知识,掌握辛弃疾三首词的主要内容,疏通文言知识及作者的写作手法等,对文本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从三个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时间、艺术特色、思想感情设计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对比分析其答案。
通过对这三首词细致的文本解读,我们学习了辛弃疾这三首词的创作背景、创作时间、作品内容、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这种群文阅读教学文本基础知识的掌握,落实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活动二:辛弃疾词群文阅读文本赏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对文本进行解读,需要学生对学习内容加以总结,进行赏析。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形成总结归纳能力和思辨能力。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踊跃回答。
明确:《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是一首即席寄兴之作,创作于1174年中秋夜,南归朝廷主战尽忠时期,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词人看着明亮如铜镜似的月亮,想到了沦陷敌人手中在的北方大片土地,将问月的情趣与隐喻的含义融为一体,强烈的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创作于1188年冬天,稼轩会友赋寄壮词时期,词人通过夸张与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军旅生活中豪迈、雄壮的场景,展现其豪放词风。追忆了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创作于1204年,在镇江做知府时,登临怀古伤今时期,上阕借景抒情,通过对所见景色描写,从而引出悲伤之情;下阕借古喻今通过对孙权的赞美,写出当时朝廷丑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及浓浓的爱国之情,同时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苟且偷安、毫无作为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对山河破碎的悲痛之感,全词饱含着爱国与卫国的沉痛感情。
活动三:通过学习辛弃疾词,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在解读文本,赏析文本的基础上,需要再进一步提升思维的思辨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明确:从辛弃疾的作品中,拥有大量的战争意象和英雄的形象,壮阔的意境,深沉激越的思想情感,形成一种雄迈奔放的风格。他的词展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他的人生抱负。表达他那深沉博大的胸怀和对国家民族以及时局的态度,表现出他强烈的民族意识与一心报国的赤诚之心。让学生通过思考:“学习辛弃疾词,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觀点和意见,教师予以引导,促使学生通过学习辛弃疾的词,感知辛弃疾的精神,并且贯彻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辛弃疾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尝试,我认为做好群文阅读教学工作,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文本,适当地开发利用语文教学资源,找到合适的文本,寻找恰切的比较点。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利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学习,在群文阅读中对比、质疑、探索。学生不仅要理解文本的观点,还要表达、阐发自己的观点,发展与提升自己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们各自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刘大伟,蒋军晶.群文阅读教学:概念、价值及实践路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1).
[3]张璐.统编版八下苏轼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J].课外语文,2019(3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