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长期陷入“教”与“学”的两难境地:文言文晦涩难懂,学生怕学厌学,视之为畏途。教师串讲直译,生怕学生“吃不透”文章。学生每天听教师讲打持久战,自然觉得没意思,更加不想学。如此恶性循环,老师苦教,吃力不讨好;学生倦学,文言文阅读能力难以提高。教学在两难中冲撞,自然走不出低效之轮回。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下文言文教学欲走出困境,需要我们巧用策略,重视听说读写,同时通过编演赏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拓展文言文的内容,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文言文背后丰富的内容价值和精神价值,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重视听与读,打造文言文教学的文言味
将文言文和现代文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文言文重在“文言”,“文言”是文言文这种文体的根本属性,也是文言文教学的逻辑起点,故文言文必须教出文言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之一:“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并给出如下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并联系学过的古代作品,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从教学的现实出发,文言文教学欲充分彰显“文言”的温度,必须重视听和读。听与读,是文言文教学的起点。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堂上表现为学生学习一篇文章,先听老师范读三到六遍,然后学生跟着老师吟诵,一句一句地模仿。熟读之后,老师才开始“讲书”,也就是讲解。可见,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听与读是古诗文學习的起点。
我们当下的文言文教学也应重视听与读的重要性,学生听名家朗诵或老师范读,正音明节奏,而后跟着模仿,读得字正腔圆,读得熟至成诵。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多种形式的听读、朗读,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给出文言文教学的提示:“重视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增进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文言文诵读要落实读“准”、读“熟”、读出“文气”三个要求。读“准”要解决字音、停顿的问题,通过听名家、老师或同学范读和自读纠错的方法解决读准的问题;读“熟”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读文本,只有读“熟”才能增强语感,把握文章内容;读出“文气”,即在诵读的过程中,把握好语气,凸显不同句式的气韵特点,读出气氛特点、人物性格等。如《荆轲刺秦王》“廷刺秦王”的章节,如果不给学生朗读,只单纯强调字词,学生很难感受到行刺时紧张的氛围和荆轲从容不迫的静气。再如教学《兰亭集序》这类思想性极强的文章,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读出节奏,乐则轻缓,悲则深沉,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王羲之“乐”“悲”“痛”的情感变化。
二、强化说和写,打造文言文教学的文化味
1.说——文言文教学的思想激荡
古人授课第三步叫复讲,即由学生去复述学到的内容,讲给老师听,讲给同伴听。同时古代私塾学完一课都会有一节“会讲”,也就是讨论课。老师出一道题,大家一起讨论,发表个人的见解,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描述的就是会讲的场景,孔门四子各言其志,孔子进行点评。可见,古人授课非常重视说,互相切磋讨论,激荡着思想的碰撞。它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也是巨大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选入的文言文文本多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教师在讲读作品之后,应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组织学生去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大胆地言说,发表自己的观点。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给出的教学提示:“组织学生在具有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展开交流和专题研讨,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和局限等问题,用历史和现代的观念进行审视,表达自己的看法。”可见,阅读文言文作品应鼓励学生就文本内容进行多角度的言说,打通古与今的界限,带着审视的态度去思考。比如学习《荆轲刺秦王》组织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去讨论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学习《鸿门宴》组织学生去讨论一场宴会暴露出楚汉之争怎样的结果?补充阅读《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组织学生交流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学习《兰亭集序》组织学生讨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在魏晋时期的积极意义;学习《赤壁赋》组织学生去交流苏轼面对困境的方法和态度对我们今人的启示等。
文言文教学,只有学生喜于思考,乐于言说,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温度和文化的内涵,才能真正彰显文言文的温度和现实价值。
2.写——文言文教学的厚积之道
文言文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思想情感,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学习文言文,不能仅仅停留在文言知识的梳理上,还要向学生呈现一个可感的文化时空,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就如何彰显文言文本的文化价值,《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给出如下学习目标和内容:“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一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所以,在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时,老师可以提供丰富的助读资料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撰写随笔。
学生对资料的占有是有限的,想要通过文言文教学深植学生的文化之根,需要老师整理拓展阅读资料,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再选择一个写作点,引导学生通过随笔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审视文本的思想价值。如学完《荆轲刺秦王》,教师应补充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供学生阅读,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去感知刺客文化,思考荆轲作为一个失败的刺客却名垂千史、受人敬仰的原因,理解荆轲刺秦的初衷和选择。在学生有了个人的思考之后,以“我眼中的荆轲”或“我看荆轲刺秦”为话题,写一篇随笔。有了一定的阅读和思考,学生的随笔则可能迸发着深刻的反思。比如有个学生在他的随笔中这样反思荆轲刺秦:“他的做法就像两名争斗的战士,可怜的燕国被击倒在地,他无力地将手中的匕首掷向秦国,放弃抵抗。就算刀刃顺利没入秦国国君的脸颊,也是毫无作用的。体制上的差异并不是一次成功的政治刺杀能代替的,秦朝的制度与血腥的扩张已经使秦朝的高官和帝王成为一条绳上的蚂蚱。皇帝死后必有大乱,秦朝亡了对他们同样无任何好处。法家的统治之下人人之手皆是鲜血,一次刺杀不仅难以撼动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反而会使其陷入更疯狂的侵略,镇压。荆轲到底做了什么?一个清醒而绝望的人在血雨腥风降临之前,为自己国家做出了最后一搏。很壮烈,同样很无力。”学生思维的深度、对文化的思考在随笔中彰显。
文言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文言文不是封闭的历史遗存,而是开放的文化接续。随堂写作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走心”中搭建勾连古今的桥梁,使学生感受到文本或深刻或批判的文化意义。我们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思想与文化思潮之间的契合,要思考文言选文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引导学生去思考并撰写随笔。如学习《兰亭集序》,评论魏晋风度的局限性;阅读《鸿门宴》及《项羽本纪》,写一篇关于项羽的人物评论;阅读《荆轲刺秦王》及《刺客列传》,谈谈“何以为侠”;阅读《<论语>选读》,议论孔子的修身治国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阅读《赤壁赋》,评论积极心态对人生的意义;阅读《游褒禅山记》,从“深思”“慎取”“进取”“去悔”中选择一个角度来谈论意义等。
三、巧用编演赏评,构建文言教学的兴趣味
文言文因为文言晦涩难懂而让学生失去阅读兴趣,再加上大篇幅的文言知识梳理,更让学生提不起精神,使课堂教学失去应有的活力。依不同的文本巧用编演赏评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可以刺激学生疲软的神经,激发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参与意识。
1.编与演,搭建古今对话的平台
对于文言文教学而言,编与演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适用于大多数的文言文,但就故事情节比较集中、人物性格突出的史传类文本而言,改编故事,并以舞台剧的形式进行表演,不失为再现文本、延伸文本的好路径。如《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类故事情节集中,有着尖锐的矛盾冲突的文本,非常适合采用课本剧的形式推进。学习完文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根据主要矛盾,重新编排文本剧情和台词,利用现有条件布置特定场景,进行现场表演。剧本和台词设计本身就是在变相研读文本,演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理解文本内容,品析人物性格。同时编和演也增添了文言文阅读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积累和文本的研读。
2.赏与评,体会文章的精妙和文化的精深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欲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则需要以学生的欣赏、点评作为教学的根本,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共赏共评,达到对语言、文本的深刻体悟。如何对文言文本进行鉴赏和评价,需要老师首先对文本有着深刻的体悟,在学生无疑时给予鉴赏角度的启发,在学生鉴赏处于低层次时给予适时的点拨和延伸。高中的文言篇目篇幅比较长,依文体的不同,赏评的角度也有所区别。传记类文言文,如《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等可侧重于精读文本,鉴赏人物形象;议论性散文,如《劝学》《过秦论》《师说》等可侧重于鉴赏论证手法、论证语言、论证思路等;山水游记类散文,如《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等文章在描述景物中,倾注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这一类文本的赏评可侧重于赏评作品思想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文言文教学需要运用策略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欲望,听说读写编演赏评正是基于学生主动去学、去思考、去提炼的教学方式,构建“三味俱全”的一体化开放式的文言文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依据文本的不同、学情的变化,调试听说读写编演赏评的比例,把握火候,反复“调味”,以唤醒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激情和自信,进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暖人心头的“文言味道”。
四、课例示范展示
传记类文言文《鸿门宴》教学设计展示
一、导入
课前三分钟分享——知人论世之“项羽简介”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项羽的相关资料,做成PPT,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分享。
二、广泛听读,整体感知
(1)结合课下注解自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听老师范读,纠字音,明节奏;
(3)四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形象。
三、教师串讲,学生自主分类整理文言知识点
四、大胆言说,合作探究
探究一:安徽和县霸王祠有这样一副对联“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意思是巨鹿之战,项羽以一当十,杀声震天,成就王业。但一场鸿门宴,使项羽由主动变为被动,由优势变为劣势。你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吗?
探究二:请阅读《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小组探究:项羽为什么会败给刘邦?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五、编排剧本,随堂演出
全班分成5个小组,每组7人。自由编写剧本,并利用课下时间排练。语文阅读课时间演出。
六、随心书写,艺术赏评
读完《鸿门宴》和《项羽本纪》,你对项羽这个人物有怎样的认识?请以《也说项羽》為题,写一篇人物评论。可参考课外拓展阅读“项羽助读材料”。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赤壁赋》教学设计展示
一、导入
课前三分钟分享——知人论世之“苏轼简介”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苏轼的相关资料,做成PPT,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分享。
二、广泛听读,整体感知
(1)结合课下注解自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听老师范读,纠字音,明节奏;
(3)听名家诵读,感知苏轼的情感变化
三、教师串讲,学生自主分类整理文言知识点
四、大胆言说,合作探究
探究一:客人为什么如此悲伤?他在悲什么?面对客人的人生悲慨,苏轼是如何消除其心中块垒的?
探究二:苏轼的人生观带给你怎样的人生启迪?
五、随心书写,艺术赏评
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各种失败和挫折。如何对待失败和挫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将是考验。苏轼是如何应对人生剧变的?请以“面对挫折”为题,写一篇随笔。要求必须有观点句,用上苏轼的事例,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如何正确面对挫折。
六、编排剧本,随堂演出
阅读“苏轼助读资料”,推荐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以“苏东坡在黄州”为主题,自由编写剧本,并利用课下时间排练。语文阅读课时间演出。
议论性文言文《过秦论》教学设计展示
一、导入
课前三分钟分享——知人论世之“贾谊简介”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贾谊相关资料,做成PPT,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分享。
二、广泛听读,整体感知
(1)结合课下注解自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听老师范读,纠字音,明节奏;
(3)听名家诵读,感受排比的气势。
三、教师串讲,学生自主分类整理文言知识点
四、大胆言说,合作探究
探究一:本文为了论证“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找出几组对比关系,探究对比论证的作用。
探究二:联系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你认可作者把秦灭亡的原因归结于“仁义不施”吗?说说你的看法。
五、写作借鉴,尝试练笔
人心向背是国家治乱的关键。今天,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请以“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中心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要求运用《过秦论》课文素材,使用对比论证,并能结合现实谈看法。
王晓薇,广西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