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美阳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旨在打通课内外阅读壁垒。但在实际操作中,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之路存在诸多“堵点”与“断点”,这些形成了学生阅读的壁垒。如何打通这些壁垒呢?初中语文教师要摒弃只传授知识与应试技巧的传统,而把传授给学生“渔”作为重心。授之以渔的“渔”在哪?“渔”在“统编版”单元中的教读课、自读课、导读课中,即这些课型教学注重传授“渔”——读书方法这一语文要素。
一、精读
“统编版”教材设计时重视一课一法,一单元多法,再到读一类书的方法。教读课教学是把课文作为传授“渔”的一个例子,运用这个例子打通壁垒,把课内引向课外。“大部头”名著阅读一直都是学生最害怕的,教师最担忧的。“大部头”名著特别是像《水浒传》这类长篇白话小说,如果没有把“渔”传授给学生,学生经常是囫囵吞枣地阅读。精读是可以让学生触到“大部头”名著灵魂的方法。《水浒传》中有许多人物情节需要以精读的方法阅读。初中语文教师要把精读这条“渔”传授给学生。精读包括细读、思读、品读等环节。
1细读
细读即仔细地读,以《智取生辰纲》为例,教师可以设计:①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智”表现在哪里?②杨志护送生辰纲的“智”又表现在哪里?③一个要“取”,另一个要“护”,就产生了矛盾冲突,双方具体矛盾有哪些?除了双方矛盾,还有没有内部矛盾?④标题为《智取生辰纲》,但行文为什么花大量笔墨来写杨志护送生辰纲?
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读《智取生辰纲》文本,探究小说情节设置上的巧妙,体会本文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手法。矛盾冲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古代白话小说的特点之一,细读《智取生辰纲》中的矛盾冲突,教师再布置学生细读《血溅鸳鸯楼》的矛盾冲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白话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的艺术特色。这样,细读法就打通了课内到课外的大通道。
2思读
思读即边读边思考。带着问题读书是精读的一个环节。教师应提前布置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①结合原著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说一说小说设置了哪些吸引人的悬念?②小说多次描绘天气的火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③小说中有纲、酒、枣、瓢、桶等道具,哪个最能体现“智”?④吴用为什么在黄泥冈这个地方劫生辰纲?⑤小说最后一段才揭晓七个贩枣人和挑酒汉子的姓名、计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思读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好方法。
3品读
品读即品鉴,它是精读的核心环节。经典作品的重点人物、情节、手法等都要细细品读。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白话小说单元,所节选作品都是经典名著。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品鉴经典的方法,并运用到白话小说的整本书阅读中。
《智取生辰纲》品读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品人物——杨志。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杨志的言行探究杨志的性格特点及形成原因。①杨志对十一个厢禁军“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斥责老都管和两个虞侯。从这些言行可以看出杨志哪些性格特点?②联系杨志的身份及之前的遭遇,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杨志为杨家将之后的特殊身份,了解他失陷花石纲、被迫卖刀、被迫杀死泼皮、被刺配的经历,从这些探究其性格形成原因。环节二:写人物——《杨志小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后阅读与杨志相关的十二、十三、十六、十七、五十八、一百一十九等回,开展撰写人物小传的活动。学生以写来品读,运用精读的方法完成对这一人物的个性化阅读任务。这样就由《智取生辰纲》打通到《水浒传》课外整本书阅读。
二、跳读
经典白话小说回回精读,字字抠读,这不是阅读一本书正确的方法。精读离不开跳读。学生应掌握跳读这个阅读方法并运用到《水浒传》等白话小说的阅读之中。
跳读即跳过一些不大相关的内容,如诗词、打斗、环境等“说书人”极力渲染夸张的文字。《智取生辰纲》初次阅读就可以采用跳读的形式,从中筛选出主要人物、事件,明确本文的明线与暗线,归纳两路人物的主要行动。跳过如白胜所唱的“赤日炎炎似火烧……”,跳过小说中的一些白话如“戴头识脸的……”,还有一些对话描写,及环境、人物描写的诗词,如“顶上万株绿树,根头一派黄沙……”等等。
跳读也可以是跳过章节,不按照作品顺序阅读。《水浒传》作为“大部头”经典名著,英雄人物众多,为了让学生更了解武松、林冲、李逵、鲁智深、杨志、宋江等主要人物,可以让学生以跳读的形式阅读。如《杨志小传》的写作,需要阅读《水浒传》相关的六个回目,其它就先跳过。学生在《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时,阅读武松、林冲等人的章节也可以采取跳读方法,并以人物小传的形式作为阅读的成果。这样,跳读就促使学生由课内打通到课外阅读,打通了两者间的“堵点”。
三、圈点与旁批
由课内阅读《智取生辰纲》拓展到《水浒传》整本书的阅读,再拓展到古代白话小说这一类书籍的阅读,“渔”就是打通这一过程的钥匙。阅读《智取生辰纲》时把圈点与旁批读书的方法,把课文作为一个例子,是打通课内到课外的大通道。
1圈点
圈点这种读书方法,要解决的是用什么符号圈点、在哪圈点、怎样圈点等问题。《智取生辰纲》圈点要规范学生所用的符号,如着重号、横线、波浪线、括号(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等)、问号等,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作为圈点之用。精彩处、疑问处、重点处、体会处、好词好句处等都需要用到圈点。如在“强杀只是我相公门下一个提辖,直这般做大”句子中的“只是”“做大”词语加着重号,并引导学生思考梁中书为什么要派一个年老的“奶公”和两个虞侯跟着杨志。
2批注
课内批注可以从小说的人物、情节、语言、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等入手。如教师引导学生在圈点处进行旁批,圈点出如给酒下药过程中的“舀”“夺住”“盖”“倾”“丢”等动词,并在课文旁批“动作一气呵成,瞞天过海,杨志中计”。再如在最后一段“原来正是晁盖……”旁批——补叙,叙事技巧高超;“这便是计策”旁批——悬念,情节设置巧妙。
初中语文教师要把课文作为一个学习读书方法的例子,重视把这些“渔”传授给学生,用“渔”在课内与课外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当然,除了以上的“渔”,还有其它的方法。语文教师应用这些“渔”打通课内与课外间的“堵点”,补上课内与课外间的“断点”,打通课内外阅读壁垒,真正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
本文系安溪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四批)立项课题“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转换策略的研究”的成果,立项号:AG1354-012。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城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