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剂在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

2021-08-27 05:11娄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4期
关键词:障碍性白细胞贫血

娄琳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主要特征表现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与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临床以出血、贫血与感染为主要表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尚未明确,临床普遍认为与放射线、化学药物、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有关[1]。有调查发现,我国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约为0.74/10万,其中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约为0.6/10万[2]。目前,针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研究发现在输血的基础上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3]。为了进一步完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选择2015年5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对其应用了免疫抑制剂治疗,并与40例接受常规激素治疗方案的患者进行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4版中的标准;经病理学与骨髓细胞学检查证实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本次研究内容已向患者与其家属进行充分的告知知情;研究方案取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其他恶性疾病;有精神疾病史。80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4~72岁,平均(48.6±4.3)岁;病程3~30个月,平均(25.3±2.8)个月。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4~73岁,平均(48.5±4.4)岁;病程3~30个月,平均(25.4±2.5)个月。在性别、年龄与病程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基础治疗,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输注血小板,针对严重贫血可输入同型红细胞;合并感染者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肝功能损伤者加用保肝药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激素治疗,患者口服雄激素十一酸睾酮胶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00060,生产企业:N.V.Organon,药品规格:40 mg),40 mg/次,2次/d,1个疗程为6个月。研究组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即口服环孢素软胶囊(国药准字H10960008,生产厂家: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规格:50 mg×50 粒),3 ~ 5 mg/(kg·d),2 次 /d,1个疗程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4版[4]中的标准评价两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水平改善>50%;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水平改善20%~50%;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水平改善<2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好转)/总数×100%。(2)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并对比两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水平。(3)对比两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包括:厌食、多毛、寒颤、牙龈增生、肾功能损伤等。(4)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较对照组80.00%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对比 (±s)

表2 两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对比 (±s)

组别 例数 血小板计数(×109/L) 血红蛋白(g/L) 白细胞(×109/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0 80.20±1.52 106.52±3.48 80.32±0.36 115.65±3.98 3.21±0.12 4.52±0.20对照组 40 80.22±1.48 90.46±2.85 80.30±0.40 90.34±4.52 3.20±0.18 3.85±0.15 t 值 - 0.060 22.581 0.235 26.579 0.292 16.950 P值 - 0.953 0.000 0.815 0.000 0.771 0.000

2.3 两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对比中,研究组12.50%较对照组32.50%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对比[例(%)]

2.4 两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复发率对比

随访6个月,研究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10例。两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复发率对比中,研究组5.00%较对照组25.00%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12)。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临床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重型与非重型。其中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易伴发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造血干细胞损伤等情况,特别是成年患者,治疗起来十分棘手[5-6]。同时,当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后,外周血、骨髓T细胞亚群失去平衡,大量分泌造血负调控因子,继而诱发血液指标异常,表现为贫血,并伴发出血、感染、凝血功能异常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7-8]。目前,临床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目的为:(1)抑制机体肿瘤坏素色因子与T细胞γ-干扰素,阻断白介素-II对于造血形成的负调控[9];(2)合理调节机体T细胞亚群[10-11]。针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主要以药物方案治疗,包括:雄激素、免疫抑制剂、造血细胞生长因子、骨髓微循环药物等,然而不同药物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却存在差异[12-13]。

环孢素是临床使用率较高的免疫抑制剂,该药属于天然亲脂性的11肽,内部具有氨基酸残基环化多肽,可以作用于机体内部的T细胞群,抑制体内T细胞向干扰素-γ合成,降低干扰素-γ对于骨髓造血功能的负调节机制,继而改善血常规水平[14-15]。同时,环孢素还具有T淋巴细胞分泌调节作用,且减少了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的分泌量,促使粒-巨噬细胞的生长反应[16-1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中,研究组总有效率、治疗后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1)。随访6个月,研究组复发率5.00%较对照组25.00%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会发生异常活化,Th1细胞亢进,抑制了造血因子,促使骨髓造血干细胞损伤与凋亡,而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可以与免疫亲和蛋白合成,形成钙调节神经磷酸酶与复合物结合,抑制对磷酸化进行抑制,干扰活化的T细胞核因子,发挥出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的目的,继而改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保障整体治疗效果与预后[19-21]。从安全性来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较对照组32.50%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对机体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相较于激素方案,不良反应风险更低。

总之,免疫抑制剂在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抑制不良反应,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障碍性白细胞贫血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白细胞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春困需防贫血因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任琢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