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原县第三中学 宋世全
文言文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的逐渐提升,文言文已经成为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时期令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的教学策略,及时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出发,分析可行的教学策略,从而发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文言文也是充满乐趣的一件事情,从而让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可以得到提升,呈现出精彩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下面,我将结合自身从事初中语文教师这一职业的教学实践经验,用以下几点来论述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在初中学习阶段,文言文属于语文课程中的重难点教学内容,直接对学生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很难使其产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刻理解,但是我国的经济水平与科学技术在新时期已经得到了迅猛的进步与发展,被称为优质资源的多媒体技术也在教育领域中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初中语文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画面授课,再以有效的引导助力学生理解文言文,使学生享受获取文言文知识的过程,从而达到提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以教学《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为例,首先,我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了歌曲《愚公移山》,又播放了《愚公移山》的动画视频,以刺激学生视听体验的方式走进了文本。其次,我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了文言文中字词的意思,使学生对愚公的形象有了充分的认识,助力学生对故事的寓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再次,我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了文中对比、衬托的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联系实际与学生共同辨析了寓言的现实意义。最后,我引导学生梳理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画面开展文言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产生了学习这篇文言文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丰富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助力学生充分理解了这篇文言文,切实达到了提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面对一篇陌生的文言文,学生初次诵读时必然会觉得是十分枯燥的,但是如果学生能够投入进去,必然可以感受到文言文是具有韵味美和意境美的一种文体,体会到文言文这种文体散发的独特魅力。基于此,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在文言文教学中创设诵读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带领学生感受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求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目标。
以教学《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言文为例,首先,我与学生探讨了对苏轼的认识,在和谐课堂学习气氛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补充,使学生了解了这篇短文的写作背景,对学生提出了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和写景语句的要求。其次,我播放了诵读音频,让学生在有声的倾诉中感受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丰富情感,进而引导学生赏析了文言文内容,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以及作者的人生态度。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组织学生交流了“闲人”在句中蕴含的丰富意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共同诵读了文章内容。这样,我以诵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使学生理解了作者的特殊心境,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文言文的内容及内涵,充分实现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优化。
“胸藏文墨怀若谷。”胸中若是能够有大量的文言常识,则可对高效学习文言文有极大的帮助,荀子《劝学》中也充分强调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意义。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积累文言文常识,丰富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储备,使学生的内在文化气质可以得到提升,从而完成提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任务。
以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言文为例,首先,我为学生介绍了这篇文章的作者孟子,让学生做了关于孟子的文学常识积累,使学生了解了《孟子》与《大学》《论语》《中庸》并称为四书。其次,我引导学生疏通了课文,帮助学生积累了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以及特殊句式,进而指导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的论证方法,使学生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了正确的理解,掌握了古人推理论证的方法。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对学生强调了积累文言文常识的重要性,组织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以文学常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文,帮助学生高效地理解了学习这篇文章的意义,理解了逆境成材的道理,顺利完成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文言文这部分教学内容,充分珍惜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提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长期保持分析文言文教学策略的实际行动,让学生爱上文言文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