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08-27 07:59周丽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正误多位数笔算

周丽

估算能力和精算能力同样重要,都是学生在现代社会的必备能力。估算能力是指个体懂得什么情況宜于估计而不必作准确计算的能力,估算特别适用于解决日常实际问题和判断一些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进一步明确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要求,即学生要“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现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估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应该将其视为一种单一的运算技能,而要关注估算与其他内容的联系,从而整体把握估算教学,发挥其重要价值。

第一,立足整体框架,唤醒学生经验。估算教学应该贯穿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二年级“万以内数的认识”,三年级“万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一直到五年级“小数除法”,这些内容都属于计算领域,而计算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以上计算内容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精确进行笔算的能力,但实际上,在这些内容的笔算教学中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用不同方法培养其估算意识和能力,做到循序渐进。如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就为学生学习新内容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师可以从估算入手,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思考得更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第二,口算笔算结合,培养学生数感。口算是基础,笔算是灵魂,而估算更是能力的体现。笔算之前的估算,有整体把握作用,会引导笔算的走向;笔算之中的估算,有局部调控作用,监控着笔算的调整;笔算之后的估算,有检验正误作用,体现笔算的反思。具体而言,估算教学过程可分为三步:首先,先估后算,整体把握。教师应先让学生对笔算结果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这利于对计算后的结果进行验证,有整体把握作用,进而发展学生对数的感觉。其次,估中有算,局部调控。估中有算,就是要把估和算紧密结合,不能盲目“为了估而估,为了算而算”,既要关注估算过程,又要重视估与算的结果交融。如“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课中,绝大多数学生面对“145×9”这一算式都会估成“100×10=1000”。学生虽通过估算较快得出了结果,但与笔算结果相距甚远。这时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把145看成140或者150是否更合适?估大了还是小了?”学生只有不断尝试调整,才能学会灵活调整估算的策略,有效提升综合思考能力。最后,先算后估,检验反思。笔算的结果往往需要验算来做保障。学生要明白估算也是一种验算。虽然估算只能得出大概结果,但不可否认估算是检验计算正误的一种较为简便、有效的方法。如在判断“504×26=4104”的正误时,学生可以把504估成500,26估成20,其乘积是10000,与4104相差甚远,从而立即得出算式结果是错误的。所以估算不仅可以节省时间以及不必要的失误,而且能够改变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估和算分离的问题。

第三,关联生活情境,感受估算价值。估算教学是较为枯燥的,如果教师能够把知识教学与生活情境结合,学生就能在情境中亲历估算,从而更好地理解估算的实用价值。如学习完“公顷的认识”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校园面积;学习“千米的认识”后,教师可让学生估计家到学校的路程……总之,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把估算教学的内容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促进学生的认知不断深化,让估算从“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从而让学生增强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真切感受估算的价值。

综上可知,估算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把估算教学融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估算的实际作用,理解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任编辑:刘源

猜你喜欢
正误多位数笔算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0”的读法和要领
Hollywood
怎样做将格子乘法与三位数乘法笔算相结合
判断正误
如何写好多位数
正误辨析一例
“另眼”待题
怎样笔算加、减法
分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