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维能力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世界观和科学观形成的能力。初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维素材,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指导思想,系统梳理教材,对初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的思维素材进行分析。同时,初中地理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感性材料、信息技术和生动语言的应用,利用头脑风暴法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进而发散学生的求异思维,丰富学生的思维表象,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和初中地理教学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能力;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4-0073-02
引 言
由于地理學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区域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的地理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只有通过对相关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直观思考,才能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掌握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的目的。而初中地理教师要想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如此,方能在促进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发展中,实现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1]。
一、借助感性材料和生动的语言表达,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理性思考,能够分析、加工、整理和归纳直观、感性的认识。由此可知,思维的起点是感性认识,同时感性认识也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受认知水平的影响,学生往往无法自主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此时,初中地理教师就要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应用丰富的材料,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和感知地理现象,对地理知识中隐含的知识链条进行联想,从而深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对感性的教学材料进行自主表达,从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海陆变迁”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利用互联网收集一些与海陆变迁相关的视频,并在课堂教学中播放这些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思考“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灾难的形成原因和形成条件。教师也可以对生活中的实物进行直观展示,以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的了解,从而在其思维能力的训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二、借助头脑风暴法和形象思维,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例如,在教学“农业”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问,如农业发展有哪些作用?我国的农业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能够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形势如何?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其创新思维的提升。
学生在初中阶段具备较强的形象思维,但缺乏完整的抽象思维。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感性内容,对其形象思维进行启发,使其能够在形象思维的驱使下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讲解“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教师就可以提问:“为什么夏季中午的气温比早晨和晚上的气温要高?”当学生陷入思考中,教师可以继续对学生提问,如气温都有哪些变化规律?气温的变化对生活有哪些影响?等等。接着,教师要对气温的变化和实际分布情况、规律等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形象思维的帮助下,直观地理解教师讲解的抽象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实现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学生思维表象的丰富
初中阶段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因而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就要合理选择和有效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对学生获取和加工感性材料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指导[3]。在此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丰富教学内容,在丰富学生直观认知的基础上,促进其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探索,从而实现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升华。
例如,在讲解八年级“气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模拟的方式,演示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又如,在教学“河流”一课时,教师可以展示历史上各种河流的变化,如长江、黄河等。在展示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河流泛滥带来的严重危害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河流治理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动态展示各种河流,同时介绍影响河流变化的因素,加深学生对外流河、内流河的了解。这样的教学演示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还能让学生在直观理解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产生更多的感悟。此外,由于学生理解能力不同,在学习不同的地理知识时,学生通常会形成不同的理解。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还原真实的地理面貌,生动地展示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地理知识,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表象的丰富,实现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充分联系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地理知识是对实际生活的体现,生活中到处都有地理知识的影子。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际生活和地理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在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4]。
例如,在讲解“土地资源”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由“土地”二字引发的一系列联想,可以是一句话、一首歌、一句台词或者一个小故事。每组发言时间为一分钟。其次,教师播放各种关于土地开发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土地开发现状。再次,教师可以根据土地开发现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如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是什么?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能否说出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差异的成因都有哪些?土地资源和我国地形、气候等资源环境都有哪些关系?如何合理运用土地资源?教师通过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讲解,指导学生以所学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为依据,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教师以“我国土地利用现状所带来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为辩论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这样的教学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实现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记忆思维
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但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关系,而且离不开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预习、学习和复习;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在课前大概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明确重难点知识,加强对知识的针对性学习。然而,在实际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学生也没有提前预习知识的习惯,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此种学习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快速记忆地理知识,但是很难延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时间,长此以往,学生的记忆效果将会不理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逐渐地转变为理解性学习和记忆的学习方式。同时,初中地理教师也要化抽象的地理教学内容为直观的图例和影像,让学生能够在生动形象的地理学习中,深化知识记忆[5]。
例如,在讲解“自然环境”时,由于此部分知识较多,且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因而,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亚洲不同的地形图片,如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在图片展示中,教师可以提问:“你们是否知道这些高原、山地都是哪些高原、山地?”在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激发出来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地形的类型和特征。在学生预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说出不同地形的不同特点,并以教师展示的相关图片为依据,对不同地形中的山谷、山脊等部位进行辨别。接著,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山谷、山脊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并在探究后对其展开详细阐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其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 语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对此,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强效提升。
[参考文献]
熊爱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0):41.
吴坚成.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读与写,2017,14(10):184-190.
李咏莉.试论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A版,2014(08):108-109.
姚维东.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名师在线,2020(30):81-82.
杨诗杰.探讨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21(09):23-24.
作者简介:韦锐(1969.2—),女,回族,广西上思人,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地理、中小学校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