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STEM是一种比较重视实践的教育理念,随着对STEM教育理念的实践与研究,人们一方面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学习能力以及参与水平,另一方面将它广泛地应用到了我国小学教育改革中。文章对如何将STEM教育理念运用到小学劳动与技术(以下简称劳技)课程中,小学劳技教师如何基于STEM教育创新教学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劳技教学的价值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STEM教育;小学劳技课程;设计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5-0047-02
一、STEM教育的内涵
众所周知,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结合,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那么,STEM教育的内涵有哪些呢?我认为包括以下两点。
(一)STEM教育是培养高阶思维的教学模式
STEM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参与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它是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四种课程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交叉整合多学科知识。
STEM教育要求教师开展高阶思维活动。高阶能力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以关注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收集和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二)STEM教育核心目标的探析
STEM教育与我国一直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样的,它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素养,对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简单来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STEM教育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比较熟练地运用,让学生具备必要的综合能力。STEM教育提倡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需要跨学科整合,融合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让学生有兴趣参与与生活相关的项目,学习各种知识。
二、STEM教育的课程现状和本质。
STEM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缺少易于操作的平台。它在中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仍处在一个萌芽的阶段。同时,STEM教育活动内容涉及一些高端的领域,这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就很难接触到STEM教育,他们缺乏易于操作且涵盖面广的平台。
通过研究,我发现现阶段STEM教育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我们知道,跨学科知识整合是STEM教育的核心,它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将知识情境化,引导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现阶段STEM教育的运用过分注重高新技术成果,教师没有很好地运用STEM教育来引导学生们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并引导学生将已经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问题,限制了STEM教育的发展。
三、小学劳技课程与STEM教育活动的融合
劳技课程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劳动获得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它的主要特征为操作性。小学劳技课程倡导将一些具体的内容作为一个基本单位,然后再基于这些内容开展学习,在学生的实踐学习中强调把技术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STEM教育的设计性、技术性以及体验性都与小学劳技课程的特点相吻合。它们二者在问题的发现、收集、整理以及问题解决的方式上存在众多的相似点。因此,小学劳技课程与STEM教育有融合的基础。我结合小学劳技课程内容开展系列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知识。
为了有效使小学劳技课程与STEM教育活动融合,我在教学的过程融入STEM活动,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促使学生更合理地将知识整合应用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STEM教育活动中,学生也能够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有所收获。
实践表明,STEM教育在小学劳技课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小学劳技课程与STEM教育活动的设计策略
研究小学劳技课程与STEM教育活动的设计策略,目的是提高劳技教师的教学效率。为了促进学生共同参与,学校成立了劳技课程STEM室、设计与制作STEM室。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在STEM教育中,教师以活动为立足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中,让学生用饱满的热情参加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以便学生更好地参加接下来的学习活动。
由于小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充分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便STEM教育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了解到劳技作品的实际应用,进而对学习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另外,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活动的价值,在学习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线索来设计STEM教育活动,形成了“提出问题—完成任务—情境结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教学全过程。
例如,在教学浙教版《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上册“制作纸飞机”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能力,导入STEM教育活动,并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小孩子由于纸飞机没有叠好,纸飞机不能飞得很远而难过,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在看到这一问题后就会不自觉地进行思考,以为教师出谋划策。教师对学生及时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用鼓励、奖励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赞扬。教师也可以导入STEM教育活动资源,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出让纸飞机飞得更远的方案,以任务为主线来驱动学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做一些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更好地实现小学劳技课的教学目标。
(二)结合学生自身的需求,选择活动的资源
要想在小学劳技课中融入STEM教育活动,教师就要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把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特色活动,选择适合活动的资源,确保资源的安全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保证学生安全有序地开展STEM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不断积累各种知识和技能。
例如,面对浙教版《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上册主题——“神奇的纸条”,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将纸条的知识与其他技能的培养联系到一起,将STEM教育四种课程的知识有机融合到本节课中。同时,考虑到一些安全问题,教师要为学生准备一些安全的儿童专用的裁剪工具,并且在课前先向学生们讲授这一方面的安全知识,保证学生在本节课中规范地使用学习工具,确保学生的安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运用激励的手段,鼓励学生进行创造
在小学劳技课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缺乏信心,他们总是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不一样或者自己的做法与别人不一样就是错误的,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劳技课程与STEM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虽然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但是却很少去实践,他们通常都是直接放弃这些新的想法,跟随多数学生去进行一些重复的操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教师在劳技课中要对评价问题足够重视,在STEM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有效的手段,鼓励学生们提出一些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教师要对这些提出创新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并且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应用到具体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创造出更多的作品,进而增强学生的创作自信心。学生在获得了教师的认可和赞扬以后,能够有极大的成就感,进而对创新产生兴趣,体现STEM教育理念的实用价值。
例如,在浙教版《勞动与技术》三年级上册主题二—— “漂亮的相框”的STEM教育活动中,教师突然发现有一位学生没有制作比较常见的相框,相反,他制作了一个心形的相框,教师对这一创意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为了让其他学生打破思维局限,教师对学生提出了“相框创新设计还有哪些思路”这一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开动脑筋进行创新设计这一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STEM教育是一种典型的跨学科教育理念,在推进小学劳技学科与STEM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 STEM教育理念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桔园小学立足劳技教育,以前瞻性、先进性的理念规划和实施STEM教育,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实践,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吴良盛.遇上STEM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0):113-115.
[2]蒋雄超.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谈劳动与技术课程中STEM活动的设计实践[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7(1):67-69.
[3]王旭冬.培养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STEM教育——以“植物书签的制作”为例[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9(10):42-44.
[4]王 蕾.STEM项目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方式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2):16-19,27.
作者简介:陈鸿飞(1969— ),女,浙江台州人,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劳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