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案例研究

2021-08-26 07:26蒋秀平
求知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集体活动师幼互动案例研究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这是新形势下学前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内在需求。基于此,本文对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案例进行了研究,运用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和文献法阐述了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与幼儿互动的方式和特点,并根据现状从教师方面、幼儿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探寻了积极有效的互动策略。

关键词:师幼互动;集体活动;有效性;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6-0067-02

引 言

集体活动是幼儿园一直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新课程把集体活动视为教师对儿童经验的可能性构想。教师不是在封闭的系统中把握儿童的学习、经验的价值,而是立足儿童的现实,从动态的过程中把握儿童的学习和经验[1]。因此,在集体教学活动的教育现场,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确保幼儿的兴趣、需要与教育目标之间保持和谐与平衡,从而有效地推进幼儿的发展,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是笔者所关注的案例,本文将以此进行研究。

一、现象描述

【案例一】在一次音乐活动中,在幼儿听完歌曲《拔萝卜》之后,教师问道:“听完歌曲,你们想到了什么呀?谁来说说里面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幼儿A回答道:“在拔萝卜。”幼儿B回答道:“小花猫来拔萝卜了。”教师又问:“你们还听到了什么?”幼儿C回答道:“小老鼠也来拔萝卜了。”教师继续问:“还有吗?”幼儿纷纷摇头。

【案例二】一次音乐活动中,教师问:“当小树叶离开妈妈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幼儿A说:“可以用伤心的声音来唱。”教师继续问:“小树叶勇敢、坚强,我们又要用什么声音来唱呢?”幼儿B说:“用高兴的声音。”接着,教师又问:“我们在唱的时候,除了声音不同,表情也可以变化,可以用什么表情来表演呢?”幼儿有的做出伤心的表情,有的做出开心的表情……教师说:“你们表演得真好!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音乐响起,教师带着幼儿边唱歌边表演。然而,幼儿一直在模仿教师的动作,没有自己的创意。

【案例三】在一次音乐活动“毛毛虫啃苹果”中,教师一直让幼儿学唱歌词,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而幼儿则机械地跟着教师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整个歌唱活动气氛不够活跃,且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不够高。

【案例四】在美术活动“油菜花”中,第一个环节是认识油菜花的花。之后,教师问:“那油菜花花茎上的叶子是怎么排列的。”此时,幼儿都没有回答,教室里一片寂静。于是,教师直接告知幼儿花叶的排列顺序。第二个环节是幼儿范画、集体创作油菜花。教师问:“小朋友们,在画油菜花的时候要注意先画花茎再画花瓣,有没有小朋友愿意来尝试画油菜花?”这时,教师请了一位幼儿上前进行范画,并给予其一定的帮助。接着,教师引导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油菜花的创作。顯然,大部分幼儿采用了范画的方式进行油菜花的创作。最后一个环节是展示幼儿作品,师幼赏析。在这一环节,教师说道:“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的油菜花吧,你觉得谁的油菜花最好看?为什么?”一位男孩子举手回答:“我觉得雯雯的最好看,因为她画得最认真。”

二、问题诊断

(一)师幼互动模式的单一

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典型的还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这是一种强拉式的互动。例如,在案例四中,教师提问油菜花花茎上的叶子是如何排列的,然而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幼儿答不上来,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场面一度尴尬。而教师缓解尴尬的方式是自己将答案直白地说出,并不是给幼儿一些提示和引导。此时,教师已经将幼儿渴望寻求答案的情感磨灭掉了。案例二亦是如此,教师带领幼儿边歌唱边表演,而幼儿则一味地模仿教师。不难看出,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仍旧占据主导地位,而幼儿没有学习的主动权,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机械式地“教”,幼儿被迫式地“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师幼互动。

(二)教师教学方式固化,容易使幼儿形成思维定式

在案例一中,虽然教师提问了多次,但幼儿始终不能回答出教师预设的答案。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感受音乐要素在塑造形象上的意义。然而,教师一再询问听完音乐后听到了什么,直至最后幼儿回答没有了。显然,这种方式是无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的。在案例四第二个环节中,教师请一位幼儿示范画。在绘画过程中,教师给予幼儿“指导”,不知不觉地成了幼儿关注的焦点,使得幼儿的关注点从自我创作转移到如何模仿上。在这一环节,教师早已把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抛之脑后,将幼儿的创造力扼杀在摇篮里。教师的这一“指导”,导致幼儿形成了思维定式,阻碍了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等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幼儿主体地位的缺失

虽说新课程改革一直主张让幼儿自主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教师一旦开始教学,仍会不自主地以自身的“教”为主,没有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影响了幼儿的发展。正如案例三中教师带领幼儿反复歌唱,虽然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完成得相当机械化。幼儿如同一台机器,缺乏了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主导性。又如,在案例四第一个环节,在与幼儿探索如何画油菜花时,教师一直跟幼儿讲述先画花茎、花叶,再画花瓣。从这一点来看,案例中的教师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也限制了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同样,在第二环节,教师虽然没有进行范画,但是请了一位幼儿范画,并且在范画时对幼儿进行了“指导”,而这一“指导”干预了幼儿的创作能力。因此,幼儿一直在模仿,没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教学对策

(一)注重幼儿学习的关键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幼儿的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和能力差异,正确地启发和引导幼儿,鼓励幼儿主动探讨、发现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此才能使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并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例如,在案例四中,教师可以提供油菜花的局部细节图让幼儿进行观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能会观察到油菜花的细节并说出油菜花的一些部位,但是说得不全面。这样,教师就可以进行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油菜花的花叶排列顺序,从而激发他们在日常环境中无法表现出来的观察力。案例一中亦是如此,教师提问的方式要恰当,要注意掌握幼儿的实际情况,了解幼儿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揣摩幼儿的心理,并以此调整教学策略,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教师应积极调整幼儿的心态,探知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意愿,让幼儿主动地创作出更多的美术作品。

例如,在案例四中,在幼儿创作油菜花时,教师不要给幼儿任何范画。在幼儿绘画时,教师应把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发挥、自由创造。如此一来,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就能被激發出来。在案例二中,幼儿表演《小树叶》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自我发挥,以防幼儿产生思维定式,阻碍其创造力、想象力等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尊重幼儿学习的个体差异性

当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教师应让他们随时随地即兴发挥,无拘无束地自主学习。这样,幼儿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非要让幼儿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学习,那么幼儿学习的兴趣将无法被激发。

例如,在案例三中,为了使幼儿学会歌唱歌曲,教师让幼儿反反复复地练习歌唱,整个教学活动较为沉闷、无趣。其实,每位幼儿都有独特的性格,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给每位幼儿提供学习、表演的机会,这样才能显现出音乐活动的内在价值。再如,在案例四中的第二个环节,教师请幼儿进行示范画,这在无形之中将每位幼儿心中的独特的美统一化了,并没有将幼儿之间的独特性显现出来。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将幼儿示范画省略,可以直接将油菜花的创作交给幼儿,这样得到的教学反馈将会完全不同,幼儿会创造出更多的惊喜。

结    语

总之,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在一日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积极的师幼互动,能引发幼儿的深入研究,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等。《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有句话说得好:“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交往就像抛接球,孩子把球抛出去,教师把球接住,然后又要重抛还给孩子或他人,这一过程就是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过程。”[2]

[参考文献]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甘第尼,福尔曼,爱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蒋秀平(1993.4—),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集体活动师幼互动案例研究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幼儿集体活动中的教师言语应用分析
幼儿园集体活动间游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