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应理解性记忆历史知识,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基于此,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性记忆,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来营造良好的讨论环境与探究氛围,并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呈现一些必要的辅助资源和素材。此外,教师还要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创设多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并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探究空间。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8-0040-02
引 言
初中历史中有大量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且内容较为复杂,不仅包括中国的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文化,还涉及世界历史中古代亚非欧文明、封建时代的历史文明,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和工业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为了让生活化教学模式发挥更好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合理利用一些辅助工具和手段,尤其是要合理使用信息化工具作为教学的辅助和支撑。在历史课堂上,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十分普遍,其不仅可以让知识的呈现更加生动、直观,还可以引入一些延伸性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要想将学引思理念融入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达到锻炼和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效果。
一、故事联想记忆简化学习难度
历史学科涉及大量的历史信息,历史事件中的年份、任务、脉络都要求学生进行准确的记忆。但是这些内容较为复杂,容易让学生出现记混的情况。基于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入历史故事,借助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性记忆[1]。
例如,八年级上册的中国近代史知识涉及中国近代史中的大事年表,学生若仅依靠大事年表死记硬背,很容易将历史事件弄混,而且容易遗忘。这导致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较为抵触,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基于此,教师可以收集与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相对应的历史故事,通过故事梗概将大事年表中的事件进行串联,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翻阅书籍、网络查找的方式收集故事。这样,学生能利用历史故事联想历史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性的趣味记忆,从而降低大事年表的记忆难度,强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讲述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故事,也可以讲中国共产党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故事,将每个故事串联起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历史知识,还降低了历史知识的学习难度,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学习历史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融入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应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强度,合理控制课堂节奏,将历史故事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弘扬中国历史优秀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此外,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故事情境,烘托讲述故事的历史氛围,还可以利用历史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记忆,从而降低历史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利用信息工具辅助生活化教学
教师可以多利用多媒体等工具给学生呈现各种和教学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源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同时,在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解读时,教师也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效果,无论引入一些合适的历史背景资料,还是利用多媒体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探究氛围,都是很好的教学尝试。尤其是在打造生活化教学空间时,教师合理利用这些信息化工具和媒介可以很好地分析與解读实际问题,并拓宽学生的视野,优化学生的学习感受,从而助力历史教学的良好实施与推进。
例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先了解这段历史背景,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重重磨难才得以成立,其中的艰难不言而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感受。随后,教师为学生播放《建国大业》的电影片段,让学生重回1949年,经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过程。很多学生在观看这段影片时都非常投入,受到深深的感染和触动,自豪感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还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可见,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让生活化教学可以更好地开展与推进。这也是加深学生的整体学习印象、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辅助手段。
为了让学生参与交互讨论活动的热情更高,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讨论情境。一方面,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较大的讨论空间,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做分析解读,并发表各种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另一方面,教师的问题呈现方式要开放、有趣,不能仅仅是简单地提出问题,不给学生提供任何背景知识或一些问题分析的参照,否则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问题讨论不够充分,训练效果也不够理想。
三、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预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独立探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学生在看到各种相关的资料后,可以建立对这段历史的整体认识与感知,了解相应的学习主题。有了这些教学铺垫后,课堂上,教师再来做知识要点的分析解读,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轻松,还能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使课堂教学的综合目标得以达成。
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并注重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样能起到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素养的效果,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这些方法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程教学的综合实效,不仅会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与感受,还会使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显著提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与成长。
结 语
总之,初中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阶段,对历史故事有较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故事联想记忆,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组织与创建中,教师要让自己的教学思维更加开放和多元,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和路径,合理利用生活化元素和背景知识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整体学习感受与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多做一些不一样的教学尝试,设计各类开放性的学习探究活动,加强历史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陆琴芬.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作者简介:徐峰(1982.10—),男,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