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琼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对处在这一阶段的中学生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将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本文以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为例,探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 壶口瀑布
初中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综合体,对培养初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审美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以课本为依据,教学生学会欣赏、学会爱国,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将语文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培养新一代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那么,我们该怎样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这里,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运用多媒体视频教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较多,这些文章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或颂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或描写中华民族英雄人物;或抒发热爱祖国和眷念故土的情感;或反映旧社会的黑暗和新中国的美好等等。这些文章中的人、事、物、景,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教授《壶口瀑布》时,笔者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节等不同时节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来导入新课,带领学生领略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教师同步对壶口瀑布做导游讲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到壶口瀑布的雄伟壮观,比传统的教师直接口头描述更加直观、形象、深入人心。
二、利用小组活动,在活动中深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从国际形势来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国际利益格局调整步伐正在加快。在教授《壶口瀑布》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并将此活动环节的相关问题用PPT展示:(1) 作者为什么会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情感联系起来?请结合文章第五、六自然段内容小组合作探究其原因;(2) 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3)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刚柔相济的精神,我们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请结合当前时事,谈谈你的感受和启发。小组讨论发言后,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当今社会的中学生如果只是嘴上空谈爱国,却没有真正去从实际行动出发正确的爱国,那将是教学的失败。所以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中,巧妙运用课堂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在教授《壶口瀑布》这一课后,笔者以班级为单位设计了以“黄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将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具体小组任务主题分别为“黄河生态环境图片展(由学生收集)”“黄河知多少知识竞赛”“黄河诗文欣赏”“我爱黄河作文比赛”以及“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五个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有意义的活动,最终让学生学会思考,明白为什么旧中国会受屈辱,懂得如何才能不让历史重演,他们有了使命感,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担,知道什么是爱国主义以及如何践行爱国主义。同时,这些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陶冶升华了学生热爱黄河文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进行激情地诵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作品,这些作品都倾注了作者丰富、饱满的激情,所以特別容易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所以在教授《壶口瀑布》时,笔者设计了以诵读为主的活动帮助学生体味作者情感,通过对比朗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等精美的句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分析句子的精美之处;同样,也可以带领朗诵《黄河颂》中的片段,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和她的伟大坚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讲述英雄事迹,在讲述中鼓励学生立“报国之志"
我们可爱的祖国孕育了一大批民族英雄、革命领袖、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等爱国志士,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风亮节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魂。虽然《壶口瀑布》中没有明确提及爱国人士及英雄事迹,但是文中相关的句子如“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作者由水侵巨石,认识到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进而引申到“经历磨难,方显个性”的哲理,这样的感受与思考,充满着睿智的哲思,诗一般的语言,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庄严的沉思——关于历史,关于人生,关于我们这苦难的民族。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重要原因就是爱国主义传统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正因如此,我们语文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既要能教书,又要能育人,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这块阵地,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总之,语文学科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及语感的培养,更要承担起“认知中华文化,栽植传统精神”的重任,将爱国主义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 薛峰.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初探[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3,5(007):79-79.
[2] 林丽霞.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3,000(008):150-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