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涛
(枣庄学院,山东 枣庄 277100)
国庆大阅兵是展现一个国家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仪式。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16次阅兵式,由阅兵式、分列式和群众游行三部分组成。阅兵式和分列式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主题活动。此次群众游行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分“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10万群众、70组彩车组成36个方阵和3个情境式行进。此次参加游行的群众涵盖了各族各界、各行各业,游行方阵融入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音乐音响及舞蹈,运用多样元素设计的丰富道具,通过饱满流畅的视听融合,生动串联起一幕幕小场景、小故事,汇聚成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大画卷。
镜头是视听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播报道中恰当的镜头运用,有利于良好地表现直播报道的目的和内容,同时可以很好地呈现镜头运用的意义。本次国庆大阅兵直播报道中“群众游行”环节镜头的运用特色鲜明。
表1 致敬方阵出场的镜头语言
表1 (续)
近景系列镜头的视觉刺激性强,带有强制走近观察人物的视觉效果[1]。群众游行伊始,少先队员歌唱的特写镜头组接国旗方阵的全景镜头,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开始便抓住观众的眼球。神圣的国徽特写镜头衔接现场观众挥动国旗的近景及航拍镜头下的特写巨幅国旗到整个方阵的镜头,使得观看节目的观众和现场观众一样,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一曲《红旗颂》奏响,致敬方阵游行开始。运动镜头开场,随后一系列固定镜头组接运动镜头,加以丰富的景别形成明快的节奏,既交代了群众游行的现场,又突出了富于感染力的细节。方阵队伍大全景镜头直接衔接礼宾车上老红军打拍子的特写镜头,既给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同时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之情无形牵动着每一个在场及观看节目的观众,情感共鸣浑然天成。本次阅兵式“群众游行”的报道都具有相同的镜头特色。
纵观整个“群众游行”的直播报道,不再是单一的客观呈现,而是多视角、丰富景别的现场表演者、观礼台嘉宾、现场观众的组接镜头比比皆是,比如,礼宾车上老红军战士敬礼、观礼现场军人敬礼、现场群众中父子俩挥动国旗交流的一系列近景特写镜头组接,相似镜头不断累积,与观看节目观众视点重合,形成鲜明的互动性,加之最后老红军敬礼与阅兵式现场镜头的反复交替和不断推进景别的镜头,再次加深与观众的交流性,强烈的现场参与感自然拉近了距离,同时也将对老一辈革命家和老红军战士的崇敬之情推向高潮。后续方阵中大量运用现场表演者开心欢呼的镜头,现场观众挥动国旗的镜头与现场观礼台英雄劳模合唱爱国歌曲的镜头衔接,现场热闹的氛围、发自内心的开心和喜悦之情,牵动着观众,形成强烈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从镜头语言的角度来看,央视《70周年国庆大阅兵》直播节目的镜头语言具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次直播节目运用远景、全景系列镜头从不同的角度穿插变换呈现现场的盛况和恢弘的气势,更重要的是同时大量运用近景及特写镜头的连续组接呈现热闹现场的细节。丰富的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搭配,长镜头和短镜头穿插变换,节奏明快,既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形成与观众的交流,强烈的现场参与感和情感共振始终维系着现场参与者、现场观众与电视机前的观众。
作为镜头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画面语言的巧妙运用可以创作出吸引观众的优秀作品。此次阅兵式直播节目运用画面语言向观众展示了一场特别的盛会。
景别可以建立与观众、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近景系列的景别可以拉近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1]。除了运用远景及全景系列的景别呈现宏大的现场,本次“群众游行”环节的报道大量运用近景及特写镜头呈现现场参与者及观看者面对镜头欢呼、开心的状态,既丰富了传播内容,不断强调这是普通群众集体参与的一次盛会,同时也拉近了电视机前观众与现场观众及参与者之间的距离。
参加本次群众游行的有各行各业劳动者,包括大学生、少先队员、老师、工人、科技工作者、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各民族及港澳台同胞、国外友人等,也包括儿童、农民、环卫工人、广场舞大妈、快递小哥、老年模特、残障人士、情侣等普通群众。来自各行业、不同地区的人民群众在现场共同庆祝祖国成立70周年,面对镜头始终笑脸相迎,手挥五颜六色的花束,呼喊着热爱祖国和祝福祖国的口号,护士比心的动作、情侣间不经意的轻轻一吻,既是对幸福生活的印证,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表达了对祖国的爱意和敬意。现场观众及观礼台的劳动模范,面向镜头跟着音乐节奏或挥动国旗、或哼唱爱国歌曲、或欢呼雀跃、或手举“祝福祖国”的标语,既是与现场表演者的互动,也是与观众的互动。游行中,面向镜头不断欢呼雀跃的参与者及观看者,既为现场观众提供了一场热闹的盛宴,也向电视机前的观众传递了置身其中的体验感。
如同音乐一样,色彩的表述品质对建立或强化事件情绪是一个绝佳的工具[2]。一般来说,暖的高能量的色彩暗示欢乐情绪,冷的低能量的色彩激发哀伤情绪。庆祝祖国生日是喜庆的节日,本次阅兵式群众游行活动现场整体以代表热情的红色为主,此外明亮的黄色、绿色、蓝色、白色也是具有代表性的颜色。色彩的表述功能使观众以特定的方式感受事物:既能表述事物的基本性质,又能注入兴奋与戏剧性,还可以营造不同的情绪。透过镜头,此次群众游行色彩的表达颇具特色:根据每一个方阵表达的意义搭配不同颜色,从不同角度展示人们的美好生活。
国旗方阵、致敬方阵、国徽国庆年号方阵拉开了群众游行的序幕。开天辟地方阵中代表希望的“火种”,浴血奋战方阵中的红色绶带、建国伟业方阵中红色的花束始终充斥着画面,对先烈的缅怀之情感染着现场及观看节目的每一个人。富于时代特色的蓝白相间的衣着搭配红绸舞,表达着人民当家作主后的喜悦之情。艰苦奋斗方阵中人民群众挥舞着麦穗,用金黄色的滚滚麦浪告诉世界中国人的美好生活从奋斗中来。改革的春风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绿色、黄色代表新希望、新开始、新发展,关键抉择方阵和希望田野方阵用满眼的绿色和金黄色表达人民对新生活的向往及美好愿景。春潮滚滚方阵充斥的蓝色代表新时代的人民群众进入市场经济的浪潮。穿制服的医护人员、解放军、武警官兵组成的众志成城方阵表达了中国人民面对自然灾害的坚强勇敢和团结。由科学技术工作人员组成的创新驱动方阵以白色和蓝色为主,象征着对科学的尊重和孜孜以求。彩色的海洋诉说着青春常驻的跨域世纪中国,风华正茂的奥运中国,团结一心的56个民族,同时也展现了百花齐放的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富有特色的情境式行进表演以多彩的颜色呈现着每一个篇章中祖国的成就。此外,挥动的红色国旗、红色的花海贯穿着群众游行的始终。
总之,如何使用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整个事件的情境,传播目的和整体的表现风格。此次群众游行运用极富感染力的色彩,从耳熟能详的生活细节着手,从不同角度诉说人们的美好生活,呈现了一场特别热闹又充满生活气息的视觉盛宴。引发现场表演者、现场观看者与观看节目观众热爱祖国、祝福祖国,以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共鸣。
解说词是诉诸观众听觉器官的一种文字语言,要利于观众看,帮助观众看,引导观众看[3]。央视《70周年国庆大阅兵》直播节目将画面与解说词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对70年来取得的成就进行全面展示,简单精炼的画面将传播内容直接呈现在观众眼前,带给观众现场般的震撼,同时解说词很好地对画面无法全部表现的相关背景资料和丰富意义进行补充、解释、说明。特别指出,参与者也好、观礼台劳动模范也好,其中有很多是大家熟悉的明星或者著名人物,但在解说词的运用中未提及这些明星及名人,而是以特别亲切的口吻始终围绕人们的生活展开。比如,在中华文化方阵中,有很多熟悉的明星参与,但解说词是这么呈现的:“中华文化方阵彩车上好戏连台,乐手八音迭奏,舞者摇曳生姿,戏曲精彩绝伦,百花齐放,各展芳华。”美好生活方阵走向天安门广场时,解说词:“美好生活是什么?是环卫工人清扫的整洁环境,是快递小哥便捷的物流服务,是医生护士的悉心照料,是最美家庭的幸福相伴,是老年模特队的神采奕奕,是残障人士的方便出行。”群众游行篇章的解说词以更加丰富的视角为观众呈现了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贴近生活从而引发共鸣。
群众游行伊始,孩童的声音演唱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亲近感油然而生。透过镜头,观看节目的观众始终感受着现场的热闹非凡,一个个方阵走向天安门广场时热情地呼喊:“祖国你好”“祖国祖国 生日快乐”“祖国,我们爱你”“祝福祖国”“祖国万岁”“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以及一曲曲耳熟能详的歌曲,承载着亿万观众的共同情感,自然地拉近了现场与观众的情感距离。
与以往的阅兵式报道不同,央视《70周年国庆大阅兵》直播节目“群众游行”环节具有鲜明的“平民化”特征,无论镜头语言、画面语言,还是声音语言的运用,特别注重群众的感受,能够从群众的角度思考然后去呈现,特别是能够从参与者的生活化细节着手去呈现普通人,从而达到情感共鸣。笔者认为,这一特色起到了重要的社会作用:既达到了宣传的目的,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增强了观众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又以普通人的视角,亲切地向世界展现了一个不断强大与发展的中国形象。运用平民化的口吻完美结合解说词和画面,通过现场表演者及现场观看者大量欢呼雀跃的近景、特写镜头连续累积、重复,以丰富的镜头语言和富于变化的节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讲述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展现了70年来中国人民群众生活的变迁;以红色为主,搭配明亮的黄色、绿色、蓝色、白色,既呈现了热闹而充满生活气息的视觉盛宴,同时承载了亿万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共同愿景;运用以人为本的温情视角,既拉近了观众与现场观看者及参与者的距离,又充满浓厚的人情味,向世界展现了一个亲切的中国,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