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BR改进型两级A/O工艺处理低C/N煤气化废水

2021-08-26 08:42徐斌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2021年3期
关键词:硝化气化氨氮

徐斌

(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江西九江 332004)

1 工程概况

某炼化企业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配套新建一套煤制氢装置,以煤为原料生产氢气供给炼油加氢装置,其中煤气化采用德士古水煤浆工艺,该技术产生的废水具有高氨氮、低有机物污染浓度的特性[1-4],C/N值为1.3~2.7,严重失调[2],处理难度较大,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不佳[5-6]。该企业选用MBBR改进型两级A/O工艺处理煤气化废水,经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出水水质稳定且达到设计出水指标,满足深度处理单元进水水质要求。该装置设计进水水量120 m3/h,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1。

表1 设计进、出水水质

2 工艺设计及主要构筑物

2.1 工艺设计

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有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多种技术,而生物法最为经济,但常规的A/O工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达到85%以上的脱氮目标,至少需要6倍的回流量,且大回流量对反硝化池的缺氧状态产生影响,不利于反硝化脱氮的进行。俎宇等[7]采用两级A/O工艺实现了高氨氮、低C/N废水的高效处理;聂水源等[8]采用两级A/O融合工艺处理高氨氮煤化工废水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因此,两级A/O工艺在煤气化废水的处理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将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和生物流化床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8],既具有活性污泥法的高效性和运转灵活性,又具有传统生物膜法耐冲击负荷、泥龄长、剩余污泥少的特点,MBBR改进型两级A/O工艺兼具两种工艺的优点,在实现高效脱氮及降解有机污染物上具有可能性。

2.2 工艺流程概述

装置工艺流程见图1,正常情况下,气化废水首先进入均质池调节水质,若气化废水来水水质突然发生较大变化时,可将来水切换至事故调节池,经过小流量泵均匀地提升至均质池,然后自流进入两套并联运行的生化处理段。

图1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每套生化处理段均包括:第一级A/O(缺氧池A1、好氧池O1)和第二级MBBR改进型A/O(缺氧池A2、好氧池O2),其中好氧池O2通过投加Ф25 mm×10 mm、比表面积800 m2/m3、填料填充率为40%的圆柱型HDPE载体填料和在池底加设Ф70 mm×1 000 mm的EPDM穿孔管式曝气器方式形成MBBR池。第一级A/O用于初步脱氮和去除COD,由于进水C/N较低,故需在A1池中外加甲醇提供碳源;第二级A/O利用剩余碳源和第二步外加甲醇进行深度脱氮和去除COD。

生化段出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出水进入深度处理单元,部分污泥回流至缺氧池A1,剩余污泥则进入污泥脱水设施进行浓缩。主要构筑物尺寸及设计参数见表2。

表2 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3 装置调试与运行

该装置建成后调试运行工作主要分为3个阶段:活性污泥培养阶段、气化废水驯化阶段及气化废水处理运行阶段。

3.1 污泥培养阶段

装置生化处理段引入清水,以该企业炼油污水处理场二沉池内污泥为“种泥”,连续倒泥至MLSS达到500 mg/L,足量曝气闷曝24 h后逐步引入生活污水,建立污泥回流,控制DO为2~3 mg/L,投加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将O1池的pH值控制为7.5~8.5,以二沉池出水总磷不超过0.4 mg/L原则投加磷酸盐溶液,用以满足活性污泥增长需求。每日取O1池末端混合液观测SV30及生物相的变化,并检测出水pH值、NH3-N、COD及总磷浓度。

硝化细菌世代周期较长、产率低[6],为快速、高效地建立装置的硝化-反硝化功能,在污泥培养的过程中分批向O1池投加某厂家的促生剂240 kg及活化后的高效硝化菌菌种600 kg。

第一周,引入生活污水水量由20 m3/h逐步提升至60 m3/h,O1池、O2池表面出现大量白色黏性泡沫,污泥混合液颜色由黑色变为土黄色,菌胶团细小、松散,上清液较为混浊,O2池内填料附着污泥量非常少,填料颜色基本无变化。

第二周,引入生活污水水量由60 m3/h逐步提升至100 m3/h,白色黏性泡沫相对减少,菌胶团增大,相对密实,上清液相对变清,O2池内填料凹陷处附有污泥,填料呈淡黄色。

第三周,保持生活污水水量为100 m3/h,每天向A1池投加甲醇和尿素,控制F/M为0.15 kgBOD5/(kgMLSS·d),控制出水NH3-N不超过4 mg/L,白色黏性泡沫逐渐减少,菌胶团密度增大,生物絮体逐渐形成,填料附着污泥量增多。此阶段开始每天排泥30 m3,分两次进行。

第四周,逐步提高尿素的投加量,提高污泥的NH3-N负荷,生物絮体逐渐增多,并出现钟虫、累枝虫等固着型纤毛虫,填料内外侧出现一层黄色薄膜,此时MLSS达到2 800 mg/L左右,SV30为30%,污泥培养基本成熟。

3.2 污泥驯化阶段

随着气化装置开工运行,引入气化废水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培养,起初控制进水水量100 m3/h、NH3-N 40 mg/L左右,稳定运行3 d,菌胶团进一步增加,上清液稍显混浊。随后以每3 d增加NH3-N 20 mg/L的步骤逐步提高装置进水负荷至满负荷运行,控制O1池pH为7.5~8.5、DO为2~6 mg/L,控制O2池DO为3~6 mg/L,期间出水NH3-N稍有波动,但延长提高负荷的时间后恢复正常,MLSS最后稳定在3 800 mg/L左右,污泥沉降性能良好,镜检发现较多固着型纤毛虫、菌胶团密实。从图2可知,污泥驯化期间装置进水NH3-N不断升高,末期因气化装置运行负荷加大,装置进水NH3-N从224 mg/L跃升至316 mg/L,但NH3-N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0%以上,平均去除率达92.7%。

图2 污泥驯化期间装置对NH3-N的去除效果

3.3 气化废水处理运行阶段

3.3.1 NH3-N的去除

该装置自2015年底投入运行以来,已连续运行5年多,近一年以来NH3-N的进水浓度、出水浓度及去除率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虽然装置进水NH3-N波动较大(160~220 mg/L,平均178.5 mg/L),但MBBR改进型两级AO工艺去除NH3-N的效果稳定,出水浓度在3.5 mg/L以内,其中5—7月相对偏高,主要受当地气温与气化废水水温的叠加影响,水温上升(达36~42℃),使得硝化功能减弱[10]。全年出水平均浓度为1.26 mg/L,去除率在99%以上。

图3 对NH3-N的去除效果

3.3.2 COD的去除

从图4可知,气化装置排放的废水中COD浓度比较稳定,维持在300~400 mg/L(平均328.9 mg/L)范围内,经该装置处理后降至30~55 mg/L,全年出水平均浓度为46.2 mg/L,去除率达到83%以上,即使在水温较高的夏季,该装置对COD也表现出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冬季低温也对COD的去除未表现出显著影响,说明该处理系统具有较强的抗温度冲击能力。

图4 对COD的去除效果

3.3.3 TN的去除

因装置出水送至该企业炼油污水处理场进行深度处理,故未持续对装置出水TN进行化验分析,但抽样分析数据显示,装置出水TN保持在15~30 mg/L,达到设计TN≤50 mg/L指标要求,反硝化脱氮率达91%以上。从图3可知,该气化废水C/N值仅为1.7~2.1,失调严重,按常规AO工艺脱氮计算所需回流比为10.1,且需投入大量的碳源,该装置仅使用3.5~5倍的回流比即达到脱氮效果,大幅降低了装置的运行能耗。

4 经济效益分析

装置投入正常运行后,对其性能进行了72 h标定,标定期间装置进出水水质均在设计指标范围内,运行电单耗0.52 kW·h/m3,电单价0.54元/kW·h,则运行电费为0.28元/m3,甲醇(1 800元/t)、磷盐(3 800元/t)及液碱(770元/t)等药剂费用合计约为1.47元/m3,运行费用合计为1.75元/m3(不含设备折旧及人工费)。正常运行5年多以来,装置出水稳定,出水水质良好,NH3-N累计减排约854 t,COD减排约1 362 t,为企业上下游装置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5 结论

1)采用MBBR改进型两级A/O工艺处理煤气化高氨氮、低C/N废水,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率高,NH3-N和COD的全年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26 mg/L和46.2 mg/L,相应去除率分别高于99%和83%,达到了设计出水水质指标要求。

2)通过投加菌种促生剂和高效硝化菌菌种,快速建立了系统的硝化能力,4周即完成了污泥培养,45 d污泥驯化成功。

3)该工艺系统运行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并且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可为高氨氮废水处理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硝化气化氨氮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氨氮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
缓释碳源促进生物反硝化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新型旋风除尘器在秸秆热解气化设备上的应用
小型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厂碳排放计算
小型LNG气化站预冷方法对比分析
氨氮废水治理技术探讨与展望研究
低温高铁锰氨地下水净化工艺中氨氮去除途径
蚂蚁
浅谈污水中脱氮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