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石油巨头战略调整加速,低碳发展殊途同归

2021-08-26 08:42贾京坤朱英邓程程丁红丹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2021年3期
关键词:油气石油能源

贾京坤,朱英,邓程程,丁红丹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29)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呈现多极化趋势,大国博弈加剧,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速趋缓,能源化工行业受“黑天鹅”事件冲击,进入又一严冬期。市场的巨变导致国际石油公司陷入空前困境,2020年利润之“惨”格外引人注目,仅五大石油巨头合计年度亏损就高达772.1亿美元。

与此同时,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深度政治化,全球气候治理越发严苛,再叠加替代能源经济竞争性日益增强,潜在的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可能给他们带来的重大风险,部分投资者已逐步放弃化石能源业务,而转向低碳未来。因此,能源公司“转型”已成为当前关注热点,很多学者认为目前已呈现出欧洲向左、美国向右的分歧特征,但真的可以如直观表象那么简单地定义欧美公司的转型战略吗?

1 行业困局显现:竞争与发展

1.1 竞争困局:新能源经济性快速提升,油气竞争优势减弱

当前石油市场基本面的跌宕,提升了石油公司传统油气项目的风险,改变了项目投资与回报的平衡。当油价在45美元/桶时,各大石油巨头上游业务也仅能保持9%~12%的平均资本回报率,而近年来新能源项目成本不断下降,使得其投资回报率不断提升(见图1),从而促使“新老”项目的回报率差距逐步缩小。2020年各石油公司的大规模资产减计,说明在能源转变的竞争格局中,传统项目优势明显减弱,大量低回报油气资产或将被永久搁置,石油公司面临的竞争困局逐步凸显。

图1 “新老”能源项目投资回报率

同时,电动汽车等消费终端的迅猛发展,使能源需求侧“电气化”转型的趋势得以加强。特别是储能技术的持续提升及相关成本的不断降低,为电动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储电电池的平均成本从2012年的1 200美元/千瓦时下降至2018年的200美元/千瓦时,而特斯拉与松下合作的锂电池成本最低达到111美元/千瓦时。2020年,很多传统车企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但电动汽车企业却保持了同比增长;特斯拉市值最高突破8 500亿美元,超过丰田汽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证明了电动汽车消费的强韧性和资本市场的追捧。终端能源消费格局的变化,也会影响能源供应格局。2020年新能源公司与传统石油巨头的竞争也出现了相似的一幕,10月美国新能源企业新纪元能源公司以1 386亿美元的市值超过埃克森美孚,一时成为了美国市值最高能源公司。虽然一个月后埃克森美孚实现了再反超,但这历史性的一刻不仅彰显了新能源的崛起势头,也无情揭示了传统石油公司面临的严峻竞争困局。

1.2 发展困局:气候与环保政策日趋严苛,融资难上加难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深度政治化,政府、社会组织的各项政策与环保活动使得油气行业面临的冲击和风险倍增。当前情形下,如若不采取有效的碳减排措施,为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2℃控温目标,全球近三分之二的化石能源储量开发将受到限制,这对油气行业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各国政府接连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全球气候相关案件数目增加,截至目前已超过1 800件。气候和环保政策日趋严苛,使得业务遍及全球的国际石油公司运营管理成本负担提高,日益步履艰难。自2015年以来,石油石化企业招致的气候诉讼案件,索赔就高达数十亿美元。

债券和股票市场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债权人和投资者对油气行业及公司前景的预期,融资成本的上升表明市场对公司可持续性盈利前景的担忧情绪。各石油公司在债市步履维艰,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相应下调多数国际石油公司信用评级。继2020年上半年,标准普尔和穆迪将埃克森美孚发行人信用评级分别调降至“AA”和“Aa1”后;2021年2月,两家评级机构又再次下调其评级至“AA-”和“Aa2”。降级理由是能源转型、价格波动和盈利能力降低带来的风险增加,且因其维持股息政策将导致债务削减减缓。这是埃克森美孚自2016年失去标普“AAA”评级后的接连两次下调。其他国际石油公司的债务评级更低,多数国际石油公司信用评级展望均为负面,多家独立石油公司的债务评级甚至下调为垃圾级,其未来的融资将更加困难。仅2020年,北美地区独立石油公司和油服公司分别有46家和61家宣布破产。而且已有多家主权财富基金、银行和保险公司、全球资产管理公司等,正在脱离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产投资,例如欧盟金融投资机构欧洲投资银行(EIB)宣布将在2021年底前停止为一切化石能源项目提供贷款。据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1 110家管理资产超过11万亿美元的机构已经承诺从化石燃料中剥离。这反映了投资者对全球能源体系将会发生结构性变化的预期。

2 低碳战略目标加速:求变与求稳

虽然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石油公司共同的选择,但由于所处环境、资源禀赋和对未来趋势判断的不同,各公司具体发展路径和发展节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特别是2021年以来,随着各公司低碳业务发展力度加大(见图2),能源多元化、业务低碳化的特点愈发鲜明。欧洲石油公司仍为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的急先锋,持续加大各类新能源探索力度,领跑能源转型;与此同时,随着美国重返《巴黎协定》,拜登时代能源战略的实施与资本市场的态度正在推动美国石油公司更多关注气候问题,以满足政府、投资者关于低碳化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成为改革转型的稳健派。

图2 各公司碳排放目标与低碳业务发展情况对比

欧洲公司以“求变”为主基调,多家石油公司并不看好油气行业的长期发展,正在坚定地从“油气生产商”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型。欧洲公司2020年接连发布2050净零计划彰显减排决心,2021年部分公司继续提升减排目标,加速能源转型(见图3),但各公司的领跑态势也有所不同。

图3 欧洲石油公司碳排放降幅目标

壳牌、道达尔等保守转变,以天然气一体化引领转型,逐步推进低碳业务发展。2020年,壳牌、道达尔相继宣布了到2050年将碳排放强度降低50%~65%的目标。其能源转型的核心是大幅扩大低碳能源占比,同时上述公司还明确表明,到2050年及以后天然气一体化和化工业务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壳牌为了应对未来能源市场要求的快速变化,2021年2月重新设定发展战略,加速业务转型,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净零排放”企业。其新的碳强度降低目标为:以2016年为基准,到2023年减少6%~8%,到2030年降低20%,到2035年降低45%,到2050年降低100%;预计其碳排放总量已在2018年达到峰值,石油总产量也在2019年达到峰值。壳牌宣布的具体转型路径从时间上来看虽略迟一步,但其低碳战略变革步伐大大加快了[1]。这既是应对当前世界能源转型挑战的需要,也是欧洲石油公司转型坚决性和战略变革积极性的体现。

相比于壳牌和道达尔等公司“天然气”与“新能源”并行的战略定位,BP认为未来油价将保持在50美元/桶以下,其低碳转型更为激进。BP宣布其致力于到2050年或之前成为一家“净零”公司,并将大力度改变油气生产方式与比重。目前,BP实现零排放的目标相当于每年减少4.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包括全球运营业务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每年约5 5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及油气生产中碳排放每年约3.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为了实现新的远景和目标,BP进行了一次根本性重组,引入新的组织架构、新的领导团队和新的工作方式,甚至出售了全球化工业务[2]。

而美国石油公司则以“求稳”为主基调,近期开始推进低碳发展。虽然他们对石油石化行业表现出坚定信心,继续维持“油气生产商”的战略定位。但随着2021年拜登上任以来,美国重回《巴黎协定》,并明确2050年前国家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且宣布了相应能源战略。同时,面对公众和投资者的压力,美国公司在以油气业务为主体的前提下,也在加速推进企业低碳化。2020年底,美国石油公司中康菲率先宣布将在2045—2055年间完成运营项目的碳排放(范围1+2)“净零”计划。随后,西方石油公司宣布将在204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到2050年实现产品使用净零排放,成为首个宣布总碳排放(范围1+2+3)“净零”计划的美国石油公司。在当前情形下,埃克森美孚公司也首次提出了到2025年前上游排放强度下降15%~20%的目标,并承诺甲烷排放强度下降幅度提升至40%~50%,燃除强度下降幅度提升至35%~45%,且到2030年消除常规燃除。虽然埃克森美孚的减排目标相对于欧洲石油巨头差距较大,但其低碳变革步伐已大大加速,以应对当前的大变局。

3 低碳战略布局加速:新能源与“负”碳技术

低碳战略的实现,离不开不断推进的低碳业务投资和组织架构调整。落实到投资布局上,欧洲和美国石油公司都具有“一升一降”的特点,但呈现完全不同的投资方向。

3.1 欧洲公司

欧洲公司计划持续增加在新能源方面的支出,如BP、壳牌、道达尔、埃尼与挪威国油这五家欧洲石油巨头的低碳投资预计更是由2019年不足60亿美元上升至2030年的150亿美元以上。在增加可再生能源产能的同时(见图4),在传统油气资产方面不断做减法,另外,多家欧洲公司已然重塑业务架构,将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设立为独立业务单元。

图4 欧洲石油公司可再生能源产能目标

其中,BP计划到2030年开发约50吉瓦的净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但油气日产量计划将至少减少100万桶油当量,相当于在2019年的水平上减少40%。道达尔计划2025年将总发电产能提升至35吉瓦,届时可再生能源发电业务有望为公司带来每年超过15亿美元的现金流[3];计划2030年可再生能源总发电能力达到100吉瓦。壳牌计划到2030年年销售电力达到560万亿瓦时;而2025年以后将不再进行油气新区勘探,原油产量在2030年以前逐年下降1%~2%。

调整传统业务中的组合比重也是公司真正实现“净零”计划的必要手段。虽然前述各公司对清洁能源技术和低碳发电业务投资的大幅增加,将有助于他们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但就目前投资力度,必须辅以原油气业务资产组合调整。假设某石油公司若选择投资风能或太阳能作为其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手段,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基于假设每桶油当量的销售产品的碳排放强度保持不变,该公司投资组合中每1亿桶油当量的油气产量,需要开发200~350吉瓦的风能或500~1 000吉瓦的太阳能发电能力来抵消其碳排放。可见仅依靠增加清洁低碳业务投资是不足以达到“净零”。而天然气的碳排放强度明显低于原油,相比石油炼制产品,化工原料和化学品销售并不会对公司增幅太多碳排放强度,因此若公司更倾向于天然气生产而非石油,或更倾向于石化产品而非成品油,那么石油企业实现碳减排目标所需的清洁能源组合规模将相对较小。因此,壳牌和道达尔等公司都明确宣布了双管齐下的低碳战略,重点就包括其天然气和化工业务的扩张。如壳牌计划到2030年前逐步增加化工产品组合门类,达到每年增加10~20亿美元的现金盈利贡献。

另一方面,“氢能”热、国家氢能战略以及油气公司的资源成本优势已驱动全球多家石油公司进入该产业,积极投资氢能技术,布局氢能产业。如BP计划到2030年氢能业务在核心市场的份额增长到10%,2020年公司已与Lightsource、沃旭能源等达成绿氢生产合作项目;壳牌现阶段在德国和美国加州有50多个加氢零售点,计划到2030年前绿氢项目生产能力提高到4吉瓦,同时在今年年初宣布将与三菱重工等联合发展绿氢生产中心,还与沃尔沃集团、戴姆勒卡车、依维柯等合作生产超过1万辆燃氢卡车。

3.2 美国公司

美国公司仍持续聚焦传统油气资产,同时为了满足政府、公众及投资机构对碳减排的要求,部分企业加大力度投入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等“负”碳技术研发,加速剥离油砂等“高碳”资产。

如埃克森美孚自2000年起已在CCUS技术投入超百亿美元,拥有行业领先水平,是其选择的实现碳减排的主要路径。近期公司宣布专门成立了碳捕获技术部门,主攻CCUS技术市场化,结合其成熟的二氧化碳气驱提采技术,与主营业务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公司承诺将在2025年前为其“低碳解决方案”这一新业务投资30亿美元,投资金额占总支出的3%~4%。埃克森美孚现阶段正在评估CCUS新项目和伙伴关系,通过与多个行业、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合作,推动碳捕获技术的发展,这些合作项目将补充其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卡塔尔等地的碳捕集能力,预计从660万吨/年提升至900万吨/年,相当于每年种植1.5亿棵树[4]。

同时笔者认为,埃克森美孚尚未如欧洲公司般大举进军新能源领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拜登上任以来,新发布的政策中包括在整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广泛应用和发展清洁能源,当前美国的新能源行业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以及刺激政策的补贴和支持,已经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2019年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可再生能源超过煤炭,成为美国第三大能源,加上核能,非化石能源已占美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0%。如果按照2018—2020年的趋势推算,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美国发电量的比例有望提升至36%[5]。对于埃克森美孚而言,无需像欧洲公司一样培育新能源市场,只需等到新能源在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超过油气资源,凭借成熟的资本运作能力和实力进行大范围的收并购,即可达到能源转型的目的。

石油公司的未来必将向着低碳化、能源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只是发展路径和步伐存在差异,最终都将殊途同归。

4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能源化工公司的转型之路

从2020年9月22日联合国大会上中国的3060“双碳”目标宣言到12月12日气候雄心峰会上习主席的讲话,再到中国2035年远景目标和2021年两会热议“碳中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主体,在低碳领域的承诺将对全球能源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也为我国能源化工公司带来了更大挑战,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能源化工公司,特别是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为代表的国有石油石化企业,应有别于完全以利益为发展战略导向的国际石油公司。国内油企更需以国家任务为导向,承担相应的责任。从长期看,石油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天然气作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必要转型支撑,将保持较高水平增长。近年来,我国油气消费持续增长,国内油气产量提升难度不断升级,供需矛盾仍然存在,油气消费对进口资源依赖程度快速攀升,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凸显了能源安全形势的严峻性。特别是,美国德州大范围停电停暖事件更是给各国能源供应规划敲响警钟,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突发状况下的供应稳定性成为焦点,化石燃料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配比方案需要进一步详细研究规划。

一方面,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突破上游发展瓶颈、提升资产创效能力,我国石油公司仍需积极发展多元化途径解决上述问题。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推动国内油气稳产增产,坚持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国内油企需发挥重要作用,继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投入。同时,我国石油公司还应继续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优势,继续挖掘其资源勘探开发潜力,并以合作、竞标等方式参与到其他热点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中,构建全球油气资源合作新核心、新格局。确保国内市场油气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控制油气资源也是我国石油公司在当前大变局下需要聚焦的政治任务与长期事业。

另一方面,我国能源化工公司可借鉴国际石油公司低碳战略发展路径,结合自身企业特征,做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优化与平衡工作,构建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新格局。截至2021年1月底,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皆已完成年度会议,都将逐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重塑能源体系,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台阶。当前我国能源化工行业面临传统业务利润与油气需求双降低、电气化程度逐步增强的形势。虽然国际上新能源项目成本不断降低,我国新能源发电产业链却相对欠完善,系统成本可能面临边际递增的趋势。因此,建议我国能源化工企业构建“大油气+新能源”发展模式,走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前期可通过天然气和生物质能源作为低碳转型的桥梁进行过渡,并且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虽然数字化技术无法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有助于提升能源效率,充分利用碳预算,在不增加碳排放的前提下实现更高回报。数字化应该是我国能源化工公司现阶段甚至“十四五”期间促进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我国能源化工公司要积极推进新能源业务与核心业务的协同发展,如通过多元化能源终端、碳交易抵消、CCUS技术、氢能研发利用等方式,并逐步借助兼并收购或资产投资方式提前布局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产业,为能源转型提供战略储备,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与石油价格战的双重打击下,国际石油巨头经历了本世纪以来最不景气的一年,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竞争、发展”多重困局。在气候政策、市场动向、价值诉求及企业可持续目标等因素的驱动下,石油巨头加速“转型”。

大体上看,欧洲与美国油企已形成了相对鲜明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欧洲石油公司成为新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的急先锋,加速从“大石油”向“大能源”转型,“电气化”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而美国石油公司则成为改革转型的稳健派,目前仍以“负”碳技术、可再生柴油等为转型核心,但推测未来待新能源在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超过油气资源,美国巨头凭借成熟的资本运作能力,便可快速实现能源转型。综合国际石油巨头转型战略,我国能源化工公司前期应控制可再生能源探索投资规模,构建“大油气+新能源”发展模式,注重发挥新旧动能的协同效应,提升核心技术的同时,逐渐布局可再生能源产业,从而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企业竞争力提升齐头并进。

猜你喜欢
油气石油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石油石化展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