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人都爱袁隆平

2021-08-26 21:34:07崔隽
环球人物 2021年11期
关键词:建武袁隆平农民

崔隽

2021年5月22日,成都市民前往位于郫都区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悼念袁隆平。

5月22日,袁隆平逝世当天,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吃完饭空盘的照片。“不浪费粮食是对袁老最好的告慰。”“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很认真地一粒一粒都吃干净了。袁爷爷,一路走好。”

当天下午,灵车从湖南省长沙市的湘雅医院驶出,人们夹道相送。一位B站博主拍摄了14分钟的送别视频。为了能多送一程,好几次灵车远离了视线,她和周围许多年轻人又跑着追了上去,直到跑不动为止。她在字幕里写道:“是什么样的人能促使我们这样追逐呢?我想应该就是国家脊梁、民族骄傲吧。”

哀悼、悲痛、感激、怀念……很少有一个人的逝世能引起14亿中国人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为什么大家热爱袁隆平?有人写了一句话作为答案:“我好像与他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

袁老的学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建武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从亩产量三四百斤到1000多公斤,袁老师和他研究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的吃饭问题,让我们端牢了自己的饭碗。我们每个人都看到了,我们每个人都感谢他。而这样一个人,只要你接触他,就会发现,他是个很普通的农业工作者,吃得简单,穿得简单,朴素极了。他又是那么好玩,像老顽童一样。这样一个‘星,你很难不去追。”

“他不仅是杂交水稻之父,还是我们农民的‘父亲”

在湖南,人们会亲切地称呼袁隆平为“袁嗲嗲”。很多人都见过袁隆平陪着夫人邓哲一起逛市场的样子,也见过袁隆平独自在超市看完米价,高兴走掉的样子。在去往杂交水稻中心的路上,许多小店的招牌都有袁隆平的题字。没架子、接地气的普通人袁隆平,让大家总有一种亲近的感情。

曹小平是袁隆平18年的“专属”理发师。她和她的理发店见证了袁隆平许多重要的日子。2019年去北京领共和国勋章前,2020年90岁生日前一天,袁隆平都特地来理发。袁隆平对发型有自己的主张,他喜欢短短的板寸,脑门处带点圆弧度。每次剪完头,他总会俏皮地说上一句 :“哈!我又年轻了!”

今年袁隆平住院期间,曹小平经常向工作人员打听他的身体状况,得到的回答是“还好”“还可以”。但她心里还是放不下。她记得之前有一次,袁隆平住了21天院,回来时连家门都没进,第一件事就是找她理发。见面时袁隆平用一种求安慰、求关心的语气说:“小曹,我住了21天院,你知道吗?”所以她想,这次有機会一定去医院给袁老理个发。但没料到,这成了一个永远的遗憾。

5月23日,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一位来自湖南沅陵的农民带着全家,驱车400公里赶到长沙,送袁隆平最后一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哽咽着说:“他是我们的恩人,我们是农民,靠种庄稼吃饭的……他不但是杂交水稻之父,更是我们农民的‘父亲。”

采访中,李建武也向《环球人物》记者提到农民朋友和袁隆平之间的特殊情结:“十几年里,我们出差到基地,都是和农民打交道。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很多人要和他合影。袁老师从来都是很配合很和蔼,哪怕十几二十个人排着队来。逢年过节,农民朋友会给他寄很多土特产,土豆啊芋头啊,各种各样的。”

《湖南日报》原科教部主任谭毅挺和袁隆平认识几十年,也提到了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早年采访时,他经常看到农民们忙碌一天,收完稻子都去袁隆平家喝茶聊天,“就像在自己家一样”。

袁隆平一直关心农民的生活和处境。2019年,他给政协提案,希望“政府以比较高的价收购农民粮食,以平价供应市场,这样子粮价不涨,通货不膨胀,国家可以补助农民,让农民有积极性。”2020年,为了给扶贫出份力,他自己拿钱,买了1万斤“超优千号”种子,捐给了云南澜沧县。

曹小平是袁隆平18年的“专属”理发师。

没架子、接地气的袁隆平,让大家总有一种亲近的感情,因此人气极高。图为2013年,袁隆平在武汉大学演讲,学生蜂拥而来。

更本质的是,袁隆平一直把自己看作是农民群体的一分子,下田永远是他最快乐的事。“这么多年,袁老师经常说,自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直没变过。”李建武说。

“我啊,handsome!”

“今年是牛气连连,牛气冲天。我们要实现亩产三千!”2021年春节前,李建武上传了一个抖音视频,袁隆平对着镜头开心地许下愿望。结尾他还中气十足地说了句:“HAPPY NEW YEAR(新年快乐)!”

李建武给袁隆平拍了很多小视频,这是他和老师之间特别的互动方式,“想记录一下和袁老师相处的日子”。最近两年,袁隆平的公开活动不多,于是人们常来李建武的主页看看“新鲜的”袁老——他还是爱穿格子衬衫,吃早饭喜欢米粉配旺旺雪饼,收到郎平的签名排球时,他摸着排球赞了声:“好家伙!”

袁隆平身上这种感染力极强的快乐气息,《环球人物》记者其实很熟悉。2019年7月,我们在长沙一处稻田旁见到了袁隆平。当时是长沙最热的时节,袁隆平穿着黑鞋、黑裤、条纹衫走过来,脚步有点蹒跚,但精神挺好。田边有几位技术人员正在等待,一见到他,就开始了汇报。袁隆平听着,不时点头,不时询问。过了一会儿,家人朋友也跟了出来,有人拍了一只落在他身上的蚊子。袁隆平跟技术人员交流完后,转过头,眼神亮晶晶的,故意提高嗓门,喊了一句“是谁打了我?”大家都笑了。

更早之前的2006年,也是炎热的夏天,《环球人物》记者在稻田边见到袁隆平。那时他76岁,行动敏捷。助手介绍记者是“80后小年轻”,他立即说:“那我比你大一点,我是‘70后嘞!”说完哈哈大笑。

在网上,更多类似的有趣瞬间被做成了动图、表情包、小视频,保留了下来。人们喜欢这个有着小精灵一样发型和耳朵的老爷子,喜欢他一举一动无意间透露出来的反差萌。

于是,他说句英文都会上热搜。去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稻测产突破了亩产3000斤,记者问他什么心情。他用力鼓完掌咧嘴笑:“more than excited(非常高兴)!”也有记者问过他,觉得自己帅不帅?他眯着眼乐呵呵的,好像没必要谦虚:“我啊,handsome(帅)!”

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时,他吐露了小烦恼,说不带博士生了,“要指导他搞试验,要修改他的论文,麻烦得很,死脑细胞的”。问他带队伍难不难,他顿时皱着脸双手使劲儿挠头,那副“别提了,不愿多说”的发愁样子被做成了经典动图。

“老小孩”的一面也被记录下来,广泛流传。

他爱吃零食,网友专门剪了一个袁爷爷吃播集锦,工作人员在视频里评论他:“吃甘蔗是压榨机,吃西瓜是挖掘机,吃糖是粉碎机。”民警上门为他补办身份证,录指纹的时候,他得意洋洋地说:“我的手有10个螺咧!”周边人很捧他的场:“十全十美!”

袁隆平有哮喘,医生不建议他养猫,但他还是养了两只。其中一只是去年5月他亲自去宠物店挑选的。当时陪在身边的工作人员用哄小孩子的语气问他:“就喜欢这只啊?那就买这只了啊?不再看别的啊?”他点点头:“噢!”后来,他给这只小猫取名叫花花。在他听汇报的时候,袁花花常常安静趴在他身边。

左图:袁隆平喜欢打排球,场上位置是主攻手,但近两年打不动了。右图:袁隆平拉小提琴,鄧哲弹钢琴,两位老人琴瑟合鸣。

袁隆平一生对稻田爱得深沉。图为画手乌合麒麟为悼念袁隆平创作的插画

他对小动物似乎有种天然的喜爱。两年前参观三亚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时,观光车司机特意停下来让他看看碧绿湖面上的鸭子群。在那个视频里,袁隆平侧脸望向水面,不停地小声感叹:“鸭子好漂亮啊。”“好漂亮好漂亮啊。”沉默了几秒钟,他突然学着鸭子叫了起来,“嘎嘎嘎嘎”,快乐极了。

除了可爱,人们还觉得袁隆平总是“有梗”。对于一些事情,他很有一套自己的说法,常常冒出金句。他说自己上班不打卡,爱好自由散漫,“不是在家,就是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他对年龄很敏感。过去参加活动时,主持人介绍他是83岁高龄,他反应极快地纠正:“青春,83岁青春。”步入90岁,他喜欢叫自己“90后”,也欣然接受了“90后”资深帅哥的称号。

袁隆平金句频出,可爱瞬间被网友做成表情包。吃东西的场面也被剪成吃播小视频。

他还有一套预防痴呆的办法,其中之一就是打麻将,做“脑力训练”。他提醒年轻人注意锻炼,常以自己为例,以至于全网都知道他是游泳冠军和排球高手。

不过,曾经热爱的排球近两年已经打不动了。在李建武印象里,去年老爷子也就打了一次。不像以前,他在球场上拖着长音喊一句“打球咯!”召集球友后就能打个痛快。“哪个球打好了,他喊:‘好球!哪个球打差了,他嚷嚷:‘筐瓢(湖南话:搞砸了)。还故意喊你‘瓢师傅。他就是个老顽童。”李建武说。

柔软的心

在追悼会现场,袁隆平的夫人邓哲坐在轮椅上,痛哭着和丈夫告别,无疑是全场最让人难过的一幕。

过去,在袁隆平出现的那些影像里,邓哲常常是那个站在他身后,笑着看向他的人。袁隆平拉小提琴时,她是弹钢琴的人;袁隆平买猫时,她在一旁笑着逗猫;袁隆平过90岁生日,切蛋糕时把第一口递给她,她吃了,大家鼓起掌欢呼,她笑得有点不好意思。

此前,袁隆平二儿媳接受采访时,提到了两位老人的日常相处细节。“我公公很细心,反而我婆婆还粗心一些。比如说,他出门,每到一个地方,一定要给我婆婆打电话。每天至少一个电话。如果我婆婆出去旅行了,他在家一定要打给我婆婆。都是他主动打。在这方面基本上我婆婆属于被照顾被呵护的。他出门给我婆婆买裙子,他自己说的,买一条大码的,买一条中码的,你穿哪一条合适就哪一条。”

在纪录片《时代我》里,袁隆平的三个孙女也见过爷爷对奶奶的温柔。“有一次我们去香港买东西,爷爷觉得奶奶的手表小了,想给她换一块,去了一个很贵的手表店,但当时不知道很贵,爷爷出来说不要手表了,就剥了一块山楂片给奶奶吃。”说完,三个小姑娘哈哈哈笑起来。

在这个大家庭里,袁隆平是一个什么样的家长?

“我们肯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他)从来没有指责过你,没有批评过你。至少我在袁家做了25年儿媳妇了,他从来没有说过我们。有时候我会跟我父母讲,我跟公公婆婆住一起,比跟你们住一起更加轻松。他们特别民主开明。”袁隆平二儿媳曾对媒体这样说。

学生也是袁隆平某种程度上的“家人”。李建武跟了袁隆平十几年,说话时很亲近、不拘谨,汇报时还经常趁机撸猫。他熟悉袁隆平家里的情况,有记者去采访,他可以做导游。他结婚时,袁隆平给题了字。他带着孩子来基地玩,袁隆平会包红包。

得知学生舒服结婚,袁隆平临时许诺做主婚人,还带着全家参加了婚礼。看到学生吴俊有点胖,他说:“小吴,我那里有一件衬衫买大了,你穿刚好合适,拿去穿吧。”对于自己的学生,袁隆平表扬写道:“我的学生多数是能下田的,晒得很黑的,他们以事业为重,不怕辛苦和劳累,很可爱、很不错的!”

在查阅袁隆平的资料时,《环球人物》记者有种感觉,袁隆平写下的文字总是带着沉甸甸的真诚,让人窥见了他心底的那份柔情。最让人动容的,应该是那封他写给母亲的信,信里有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也有对稻田深沉的爱。信的结尾是——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采访的尾声,李建武说:“如果袁老师还在,这个时候他应该忙着给大家开三亚的总结会和长沙的启动会。”眼下这个季节,三亚的稻子已经成熟了,长沙的稻子才刚刚出苗。两处的稻田,金黄的、嫩青的,应该都是好看的。而这也是祖国和人民对袁隆平说不完的话啊……

猜你喜欢
建武袁隆平农民
玩转高考题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英语文摘(2021年8期)2021-11-02 07:17:50
如梦似幻
金秋(2021年4期)2021-05-27 06:42:46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海峡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4:56
杜鹃黄化病的发生与防治
林业与生态(2019年2期)2019-04-12 09:15:00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the centrifugal pump impellers with twisted inlet vice blades *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