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学习视域下高耗低效课堂的转变策略与路径分析

2021-08-25 10:10吴慧娟
考试周刊 2021年60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吴慧娟

摘 要:“协同学习”是指每一个拥有独特学习经验的学生集合起来,以多样的学习参与为前提,共同分享认识的一种活动状态。这一育人方式面向全体学生,以学情差异为基础,以多样的学习参与为前提,分享认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在当前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更迭学科育人方式的转型期,“协同学习”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值得人们深入探索。

关键词:协同学习;高耗低效;教学策略

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保障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权利,提供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正处于不断更迭转型中,但脱离学情、高耗低效的现象仍常见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笔者试引入“协同学习”概念,转变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 “协同学习”概念简述

借助数人的交互作用而相互学习,谓之“协同学习”。其本质上是一种“互惠学习”。“协同”指的是通过同异质的他者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活动状态。就课堂教学而言,指的是每一个拥有独特的学习经验的学生集合起来,以多样的学习参与为前提,共同分享认识的一种活动状态。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需求是一切活动设计和实践的出发点。在协同学习中,教师应首先认识到学生作为个体,无论在知识积累、学习目标、兴趣爱好、性格特质等方面的情况都是不尽相同的,具备差异性;同时,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只有当他们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并在集体中获得充分交流和支持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能力提升和自我成长。

教师的作用则在于主导学习活动的走向。在协同学习策略下,教师作为组织者,应妥善协调教学中的各项因素,使之融合成个体、集体两个层面上各自流畅完整的学习活动,并帮助学生从中获得发展,是教师作为主导者的应有之义。

二、 协同学习的实施路径

(一)构筑良好的课堂氛围

美国著名教育家西尔伯曼在《课堂的危机》中,提出这样一个判断:课堂要做到真正转型,必须体现两个要素。第一,课堂气氛是否转变;第二,学习方式是否转变。其中,“班级氛围的变革”是指,走向人性化的理解和相互信赖的班级氛围。协同学习强调互惠的效果和协作的方式。教师首先需要以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目标,努力构筑良好的课堂氛围。

1. 营造民主安全的氛围

在协同学习中,教师应以平等和尊重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为学生营造民主与安全的氛围,允许学生提出质疑,鼓励他们真实地表达所思所想,杜绝主观武断的评判方式,善加引导,使之符合积极、进步的发展方向;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资源,包括学习中产生的错误,客观分析、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校正方向、拓展思路、获得新知。

2. 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

课堂是各种教育事件的集合体,既有符合预设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又有即时生成的突发事件。在协同学习的策略中,教师应始终以发展学生为最高目标,细致观察课堂中随时变化着的学生的状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及时做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决策,引导意外事件向着积极方向转化,成为课堂有效生成的关键点,推动学生的进步。

(二)制订适切的学习方案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深入研究学情,依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制订学习活动方案,发挥“协同学习”的交互作用,使每一个独特的学习者在集体中共同分享学习所得、获得发展,进而实现课堂的转型。

1. 基于学情,定制任务

什么是学情?赵克礼的《中学历史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指出:“‘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这些差异和特点,即“协同学习”集体中,成员间的异质性的体现。教师首先应注意区分集体内各成员的不同角色与责任,设计与之相应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并高度统一于集体的认知深化目標中。

2. 基于个体,达成集体

随着“协同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层层深入,力争实现所有成员都“有事做”并且“可以做”,以及作为集体的一分子而“必须做”,从而达成这样的共识:每一个人的努力都必不可少,都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使学生在“协同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互相帮助、互补共进的责任感,和共同对小组成果负责的成就感,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协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

3. 基于学术,引领课堂

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学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课堂中教师所能够站立的高度。作为协同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及时更新知识储备,通过学术引领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探究兴趣;挖掘探索过程中的“亮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集体中进行合作探讨,启发学生基于现实问题,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意义、有创见的阐释,使“交流、启发、分享”成为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中的“关键词”,从而达成集体知识的深化,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三)对“协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反思的主体既有教师,也包括学生。

教育反思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作为组织者,教师对“协同学习”进行反思,既要从学习活动设计的层面进行考查,寻找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最优方案,也应从学生个体在集体中的参与和发展程度、集体目标达成情况等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梳理出更契合学情、更有益于学生发展的互动探究模式。

反思也应落实于集体成员内部。参与者对学习过程中同伴及自身的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习得自身不具备、而他人拥有的良好思维习惯等优点,从而在协同合作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互结合,将有利于“协同学习”课堂所有参与者的进步与发展。

三、 以“协同学习”方式,重构高耗低效案例

笔者以本人执教的九年级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为例,通过课堂实录、数据统计的方式,对本案例进行分析,尝试诊断,并提出改进策略,以供探讨。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谈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