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俞
【摘要】班主任的工作包含了教师全部工作的意义、性质、特点、内容。在班主任群体中,主科教师基本占据了这片江山。如果说,班主任是教师隊伍的生力军,那么,主科教师就是班主任的生力军。而要搞好班级管理,兼任学科教学任务的主科教师在管理班级上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原则。
【关键词】班主任;主科教师;班级管理;注意原则
在中小学教育体系里,担任班主任一职的有95%以上都会是担任主科教学任务的教师。首先,主科教师因学科特点,教授的班级较少,在同一个班基本每天都编排有至少一节课,也就是每天都有和学生交流的时间。这对于熟悉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的基本情况以及掌握每天突发的动态有很大的帮助。其次,这是由主科学科的特点决定的。主科数理化语数英政史皆是德育因素比较丰富的基础工具学科。比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这和班主任的任务和重点工作:思想品德教育高度吻合。其它主科也是如此。所以,主科教师和班主任不可避免地捆绑在了一起。它们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好的主科教师更适合做一个好的班主任,一个好的班主任也能促进一个主科教师在专业上的发展。反之亦然,两者的关系如此紧密,但他们却又应各有归属,独立成一家。那么,一个主科教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厘清两者关系,避免“踩坑”呢?
基本原则一:不要在你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处理班主任职责内的琐事
众所周知,班主任的工作极其繁琐。什么事情都可能报到班主任那里等着处理,上课讲话、不交作业、值日生不认真,等等。许多语文教师常常会为贪方便,利用自己的语文教学时间,在课堂上先或最后解决班中杂事,殊不知这混淆了学生对你身份的认知,使之面对你无所适从,而且也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随便破坏规矩的人,紧接着产生不信任感。刚毕业出来工作时,笔者就犯过这样的错误。笔者是教授语文学科的,那时以为工作积极,及时处理就是好,经常在语文课堂上解决一些班主任的工作。比如,今天早上谁迟到了啊,谁的作业没交啊,昨天的值日谁早退了啊,等等,交代班干的交代,批评的批评,教育的教育,至少五分钟、十分钟后才正式开始教学。满以为效果很好,学生应该很信服,亲近自己才对。谁知学生面对着笔者越来越敷衍应付,而对于语文的学习也越来越马虎。笔者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召集了所有班干部召开了谈心会,互相畅谈优缺点后,才知道是自己把身份混淆了,从而导致了这种局面的产生。语文科代表的话,笔者还清晰记得:“老师,您平时不像个老师,和我们玩在一起,其实,我们都挺喜欢您的,但是您老拿语文课来批评教育人,班会课有时又拿来默写古诗词,我们都不知啥时把您当语文老师,啥时当班主任。您知道,我们做不对了,肯定要挨班主任的批的,可是您想想,刚被您批完,谁有心情再很认真听您的课呢?”那么多年来,笔者紧记这个教训,从不在语文课上掺和班主任的工作,也从不把做班主任的情绪想法带进语文课堂。在下课时,被笔者板着脸训得狠狠的学生,在上语文课时,笔者仿佛把他的不当忘得一干二净,会笑着和他在课堂上互动。在这样的界限分明下,学生们也都有了明确的身份意识。他们也不会把两种情绪混淆,不会因在学习、生活上的表现而厌学笔者的语文课,反而许多学生真是被笔者的语文课堂上的精彩打动,从而信服、亲近笔者,使得笔者的班主任工作更是进行得顺利有效。而班级管理工作上的方法得当,也使得班上的学生们对笔者这个主科教师另眼相看。在他们的心目中,笔者是所有学科教师中的重中之重。他们知道笔者在班级管理上的原则性,所以,他们对待语文学习从不敢马虎应付,作业完成度基本百分之一百,课堂上基本没有迟到早退现象,上课中分心走神的现象也少。这也促进了笔者的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基本原则二:主科专业教学中,恰如其分进行德育
学科教学内容中含有很丰富的德育内容,特别是主科。文科语英政史更甚,教材本身就具有进行思想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最利于教书育人。特别是语文、历史教材,贯彻了“文道统一”的原则,皆以文载道,既有情节又有形象,既能以情动人,又能以理服人,是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历史传统,提高文化历史素养,继承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正因此,许多担任了班主任工作的主科教师常常就会走进误区,觉得在自己的教学中既教授了专业知识,又一起把思想教育的工作也做了,那是多好的事。于是,在教学设计中,在契合专科教学内容的地方加大德育的力度,过度渲染思想教育的气氛,这导致专业课堂本末倒置,所有的课都上成了班会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倦了这种曲调永远一样的课堂。无论是学科专业学习,还是思想教育都不会收到成效。在任职班主任的最初几年,笔者就在这一方面吃了亏,收获了成长。一直来,在语文教学上一触到能思想教育的点,笔者从不放过:七年级的课文《春》,笔者一节课扫完基本的教学内容,另一节立马就是课堂的延伸:感受大自然蓬勃的生机,结合笔者班开学来学习上的萎靡,讨论:正当青春的我们该如何让自己也有着满溢的活力投入学习中?课堂还组织得十分活跃:感想发言的,诗歌诵读的,小组合唱的……然后一番热闹下来,最后检测时才发现《春》这篇文本,学生基本忽略掉了。他们写的学习反馈基本都是:通过学习《春》,我在课堂上表了决心。还有一个同事也是如此,在教学九年级上册艾青诗歌的《我爱这土地》时,笔者的同事教学设计缺乏朗读,缺乏多读带来的对诗句内容和手法的理解领悟,十分钟开题,把这首诗歌的主旨点明,立马就进入了:我们从这诗歌学习到什么精神?如此牵强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整个课堂昏昏欲睡,最后的发言也是有一句没一句,不进心不动情,完全敷衍了事。那还是一节学校调研课,区教研员直接发问:这是语文课还是政治课?还是班会课?什么课都不是,因为无论是知识技能或是情感教育,没有一个教学目标是达成了的。
确实,这样的课堂是不可取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完全地重合了专业教学和班级管理角色,在自己的专业教学中过分地放大了德育的比例,上出了“四不像”课堂。长期下来,学生的疲累感得有多重,每天每时都在这样的德育轰炸下,他们还能把教师的思想教育当回事吗?还会对自己做的不符日常规范的行为有自我的反省和自我的改进吗?肯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