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发力,助力广州美育课程实现综合育人功效

2021-08-24 09:43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8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进校园美术馆

本报综合消息  中小学课堂是美育的主阵地。近年来,广州市利用各种资源和平台,贯彻落实国家艺术课程计划,各学段艺术课程不仅实现了“开足开齐”,不少学校还结合时代发展、地域文化以及学生的特点,积极创新艺术课堂。目前,广州已逐渐形成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美育课程推进机制,学生美育素养不断提升,素质教育成果显著。

一、美育落地靠普及,课程改革稳步前行

美育课程,是用审美引导所铺设的实现美育目标的“跑道”。广州市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強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学前教育阶段积极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在开好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书法、舞蹈、粤剧等艺术课程,丰富艺术课程内容;高中阶段结合新课标的模块设置,开设多样化的艺术课程,增加艺术课程的可选择性;职业学校则积极探索美育课程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

二、岭南文化进校园,美育多元化发展

基于地域特色开展美育教学探索,是广州推动现代化美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岭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广州不少学校积极推进岭南文化的探索,如,开设戏曲、醒狮、民乐等美育课程,推进灰塑、珐琅、粤剧等非遗文化进校园,注重书法、国画、戏曲、剪纸等传统文化的教学传承与发展,整合多样化的区域美育资源,逐步形成学校美育特色发展多元化的格局。

三、家、校、社协同合作,打破传统艺术教育藩篱

“开齐开足”美育课堂之余,广州中小学校积极落实“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通过家校合作和校社合作以及和高校合作,打破传统艺术教育的藩篱。“家校合作有机地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力于美育,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情境氛围。”广州市越秀区水荫路小学教学处主任王悦慧指出,该校育人绝不仅限于教会学生几首童谣、几段粤剧唱腔和音乐技能,而是通过传统文化艺术的社会功能,使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转化和升华为家国情怀和文化认同,即了解自己的母体文化、认识自己的文化之根。

校社合作同样重要。一方面,通过名家“请进来”,走进普及课堂指导师生;另一方面,通过学校“走出去”,与社会组织开展一系列合作。越秀区与辖区内艺术场馆合作,共同开发馆校合作课程,天河区与广东美术馆构建的“馆校合作”系列课程,将新课程理念与馆内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如,组织学生到美术馆与艺术家的现场对话、美术馆资源进校园、线上“亲子美育”模式推广、入馆式区教研活动的开展等,实现了美术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广州市教育局  供稿)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进校园美术馆
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我想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美术馆
优秀剧目进校园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新岭南文化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