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影 肖 瑾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护理部,江苏淮安 223002
护理质量是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终极目标,因此众多护理管理工作者都在积极探讨有效的管理模式以提高护理质量。追踪方法学其实质是一种现场调查模式,其围绕患者的就医流程,通过调查发现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风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实现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1-2]。追踪方法学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而护士核心能力的高低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3-4]。本研究尝试将追踪方法学模式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并探讨其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选择2017 年1 月至12 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327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8 年1 月至12 月我院收治的3380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男1787例,女1483例;年龄18~78 岁,平均(36.73±7.43)岁;护理级别:一级护理1587例,二级护理1460例,三级护理223例。干预组男1802例,女1578例;年龄18~79 岁,平均(37.41±6.87)岁;护理级别:一级护理1652例,二级护理1518例,三级护理210例。两组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选取2017 年1 月至12 月我院护士长及护理人员共96 名。其中护士长12 名,年龄28~45 岁;学历:本科;职务:护士长9 名,副护士长3 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 名,主管护师11 名。护士84 名,年龄21~42 岁;学历:大专47 名,本科37 名;职称:护士9 名,护师65 名,主管护师10 名。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主要内容:①护士业务培训;②护士能力考核;③护理质量管理。干预组实施基于追踪方法学的管理干预。
1.2.1 组建追踪管理干预小组 成员由各病区护士长及质控护士组成,组长由分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由护理部主任担任。组织小组全体成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追踪方法学理论及方法、护士核心能力内涵及评价方式、护理质量评价等,共培训3 次,每次2 h。所有成员均通过考核。集体讨论目前护理质量及护士核心能力状况,结合循证护理资料,形成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护士核心能力及护理质量追踪管理实施方案,并由3 名副主任护师修改定稿。
1.2.2 追踪管理干预内容 根据文献[5]与医院护理管理计划制订追踪管理干预方案,将护士长及护士的核心能力、护理质量作为追踪的重点内容,并对其具体内容进行细化。
1.2.3 追踪干预模式 综合个案追踪及系统追踪两种手段,通过现场调查、查阅相关资料、护士访谈、护士专业理论及技能考核,并且对患者进行追踪调查,此外还持续追踪护士长及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过程。具体如下:(1)个案追踪。按照患者在我院的就诊流程制订个案追踪路线,从患者进入病区开始,持续追踪患者入院评估、整体护理质量、病情观察能力、护理文书书写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处理方式等。(2)系统追踪。包括两种,①采取横断面系统追踪,每季度1 次,追踪内容涵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具体可分为护理人员合理配置、工作记录、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安全、护理科研等管理质量;另一方面是护士的护理质量管理意识,具体内容可分为护理基础知识、常用护理操作技术、人性化服务及护理安全观念。②采取个案追踪后发现问题再采取系统追踪,当个案追踪中发现了问题,则即刻开启系统追踪以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识别问题的发生是否与护士长或护士的核心能力有关。(3)反馈与整改。在追踪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小组成员现场反馈问题,与产生问题科室及人员共同分析和探讨其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持续追踪督促整改。
干预前、干预1 年后,比较下列指标:①护士长核心能力:采用自行设计的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表评价,包括5 个维度,累计25 条目,每条目评分最低1 分,最高4 分,评分越高则核心能力越佳。量表Cronbach’s α=0.874。②护士核心能力:采用自行设计的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护士核心能力评价表,包括5 个项目,每项积分均采取百分制,积分越高则核心能力越佳。量表Cronbach’s α=0.829。③护理质量:参照文献[6-7]自行设计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病区护理质量评价表,包括4 个项目,积分均采取百分制,积分越高则护理质量越佳。④护理不良事件:统计干预期间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1 年后,护士长护理管理能力、护理教育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P <0.05);干预前后护士长护理科研能力评分比较(P >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护士长核心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1 干预前后护士长核心能力评分比较(分,±s)
干预1 年后,护士护理评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临床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及护理操作技能评分高于干预前(P <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2 干预前后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比较(分,±s)
干预1 年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安全护理评分高于干预前(P <0.05),病区管理评分比较(P >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干预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s)
干预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护理质量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中之重[8]。一所医院的护理质量与护士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9-10]。护士核心能力在护士需具备的综合能力中最为关键,是一名合格的护士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良好的核心能力能够保障护士顺利完成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11-12]。但实际调查显示,现阶段护士核心能力并不理想,且易受到其年龄、教育背景、工作资历甚至婚姻状态的影响[13-14]。因此提高护士核心能力是现阶段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追踪方法学最注重的是管理的全部过程。无论是个案追踪还是系统追踪,都是先查看患者在医院内完成的就医流程中发生的所有数据,再全面进行考察和分析,对就医流程中发现的重点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优先给予整改,从而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15-17]。追踪方法学应用于护理过程管理,不仅要注重分析护理质量问题的原因,更要注重存在问题的整改,因此追踪方法学的过程,其实就是给护士提供了一个接受检查、整改及提高的再教育过程,故有利于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保障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18-19]。高宏等[20]发现,追踪方法学可帮助护士长提升管理能力;倪芹等[21]报道,个案追踪法可提升心血管护士的实践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 年后,护士长核心能力及护士核心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提示基于追踪方法学的管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支持上述观点。
个案追踪通常选取特殊的患者对其就医环节予以全程追踪,并将个案结果用于护士的临床指导;而系统追踪则是需要多个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查出医院系统中的缺陷与不足,再通过反馈-整改-追踪,实现质量持续改进[22]。个案追踪中发现问题,则即刻启动系统追踪,保障及时解决护理环节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此外,追踪方法学以患者为中心,站在患者角度体验其诊疗感受,更容易发现护理质量中存在的瑕疵,也是预防护患纠纷的有效手段[23-2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 年后,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再次验证了张安娜[26]、何华英等[27]学者的研究结果。干预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基于追踪方法学的管理干预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基于追踪方法学的管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