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美术学院艺术形态学探析(二)

2021-08-23 23:44李良
艺术评鉴 2021年10期
关键词:形态学探析艺术

李良

摘要:本文对法国美术学院艺术形态学的起源、教学方法及平行学科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形态学的思路,引导艺术创作者尝试一种新的造型方式,并延展为一种审美观念和一种体验世界的习惯。培养形态学审美思维是学习课程的最终归宿,材料、形式、技法等仅作为其表达媒介。

关键词:法国美术学院  艺术  形态学  探析

中图分类号:J0-05

一、形态学课程实践

参考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英国等多个高等艺术院校形态学教授、教师课程,因专业不同稍有变化,经归纳如下。

(一)形态学课程设置

欧洲各艺术学院形态学教学内容以年级为限,开设三门课程(本科三年)。学院通常在三年专业课前安排一年艺术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相当于中国大学一年级),所教授内容为人体绘画,并非人体形态学,其后三年所教授内容为:人体形态学、动植物自然形态学、空间与想象形态学。

1.人体形态学(绘画)

大学美术专业均开设人体绘画课程,均是以素描观察写生为主。形态学人体课属于绘画写生的一部分,艺术性与创作性的追求与任何艺术形式一致,其区别于造型绘画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以理性的态度,在掌握一定解剖学知识的前提下,探索只决定形态的要素,对体积、形体进行几何的、机械的概括,想象分析身体的形变,并游弋于形状维度的玩索。形态学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始终以理解形态为最高目标,是一门侧重意识的课程,对表现手法没有过多要求(西方形态学教授对学科要求不尽相同,但以理解为目的得到决大多数形态学教师共识)。无论是机械式的、抒情式的、个性化的表达,都可以为理解形态服务。在形态意识的前提下,学生或艺术从业者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方式,为个人艺术能力提高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态学与解剖学、透视学、仿生学有巨大关联,需要互相学习借鉴。其中人体形态学因其绘画内容和学习题材与解剖学有部分重叠,常被误认为其就是解剖学。其实不然,形态学的建立的确受到早期解剖学影响,但其研究的方向、广度与解剖学有着天壤之别。从目的上看,二者本质的研究方向是完全不同的。解剖学是对客观实在物质的探索,即“有什么”,是对具体对象的分离、解析,以冷静的科学态度不断地细化剥离并认识、了解对象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医学解剖插图中发现,其并不过多的涉及形状层面的玩索,只是以绝对冷静的态度去认知现实。而形态学与之相比则要感性得多,在绘画中只要符合对形态的探索这一目的,可以由绘画者本人加入适当的想象、重构、组合,其呈现的画面张力与想象力是解剖绘画无法企及的。虽然二者观察绘画的题材相同,又同为写实绘画,但这种“科学的”绘画与科学的绘画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另一种观点认为,人体形态学应分为两个部分:外部的与内部的。关于内部部分我们习惯归类为解剖学范畴,而外部则是不需要严谨的形态学部分。外部形态学依然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表层与里层。我们可以从表层形态看到人物的衣着、体格、健康以及特点,而里层形态则需要艺术家不断审视、欣赏、判断、纠正与讴歌。

2.人体写生

(1)人体常规写生(5分钟至10分钟)

人体以精炼的几何形体概括,侧重练习人体比例、动态,可进行一定程度的细致刻画。在快速写生的情况下练习身体局部的造型深入、局部骨骼结构、局部肌肉群结构、局部深入刻画。相同姿势的人体与着衣速写对比,理解服装表面形态,为想象绘画提供经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绘画技法,使用不同绘画材质,如水彩、水粉等用媒介调和的带有色彩关系的色彩颜料,色粉、彩铅等带有色彩关系的色彩速写材料,铅笔、炭笔、水笔等常用素描材料,作为课堂最常见的写生方式,可根据课程需要进行有侧重的练习。

(2)人体快速动态写生(5秒至30秒)

人物以简单线、面概括,侧重练习人体比例、动态。模特动势尽量夸张,快速精准抓住第一视觉感受,为深入刻画做准备。多个动态的集中练习多用于课程开始时适应绘画节奏,或缓解学生因绘画时间过长形成的视觉审美疲劳,缓解学生沉迷于细节刻画而丧失绘画节奏时。

(3)人体持续动态写生(模特保持匀速运动,持续10至20分钟)

本練习难度较大。观察对象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意味着绘画者的每一次观察都与上一次存在差异。绘画者可以在同一构图中画出模特的主要动态(这是一种动画关键帧或延时摄影的效果),也可以画出一系列观察到的动作(参考艺术家埃德沃德·迈布里奇 Eadweard James Muybridge)。这个练习锻炼学生的瞬间观察与瞬间记忆能力,并从中做出筛选,创造出一种非静态的绘画感觉,是打破长期素描节奏的一种尝试。

(4)人体多角度写生(模特每3分钟变换一次动态,共变换10次)

模特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变换动态,绘画者也可以随时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角度进行创作。与前一个练习不同的是,每一次的变化都会相当剧烈。在一个练习阶段里,绘画者必须将自己看到的多个姿势安排在同一个构图里,于是绘画的随机拼接或选择拼接便产生了。随即拼接是一种完全偶然的、抒情的绘画,类似于超现实主义的荒诞绘画(参考艺术家汉斯·贝尔默 Hans Bellmer)。选择拼接是以模特的前两个动作为参考,脑海中预先规划出想要完成的人物动态,之后的一系列模特动态只起辅助作用,绘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模特姿势中适合自己作品的身体部分进行描绘(参考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 Auguste Rodin)。

(5)人体注意力写生(3分钟至8分钟)

在极短的时间内观察模特并绘制其基本体态。与此同时,绘画者凭借直觉感受选择一部分身体重点描绘。这部分可以是个人最感兴趣的、最有冲击力的、最奇怪的、最具情感的等等。这个练习意在训练感性绘画和画面表现力,同时对提升重点观察能力极为重要。

(6)人体局部写生(5分钟至10分钟)

选取具体部位深入刻画,从造型角度、解剖学角度或形态学角度描绘观察对象,常用于帮助理解复杂结构,如手、脚、头部等。

(7)人体换位写生(10分钟至20分钟)

在常规写生的同时,为了调动脑力想象与理解,经常会加入这个练习,要求绘画者固定所在的观察位置,去想象并绘画其他位置观察到的人体,可以与本位持45度、90 度、180 度角做此练习,也可以继续提高难度,在水平角度换位的同时加入俯视与仰视角度。通常在想象绘画完成后,要求绘画者来到其想象的位置再次观察模特并进行比对修改。

(8)人体观察盲画(1分钟至20分钟)

这是一个反形态学的绘画练习。模特可以伴随音乐进行一系列的持续动作,绘画者同往常一样观察人体模特,但要对画面与操作部分进行遮挡。绘画者只需认真细致的观察模特,凭借直觉进行绘画,用直觉、情感代替眼睛与手形成的经验默契,同时可以尝试忘记所学习的形态学知识,以另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人体。这种直觉经验的感性练习既可以缓解因沉浸形态学而陷入的观察疲劳,还可以从相反的艺术角度加深对形态学的认知。

(二)人体想象

1.抽象图案想象人体(5分钟至10分钟)

给出一个抽象图案或涂鸦,以此图形为参考,根据形状特征或以此图形轮廓想象绘制一个人体动态。与下一个练习结合,训练具象与抽象的相互转换。抒情图案与几何图案,是形状随机化与规则化的两种状态。这两种形状状态既是反应客观对象的美学升华,也可以是开启具象联想的符号钥匙。对于练习与体验者来说,这是一种触及美学本质的纯粹艺术化的艺术。

2.人体转换抽象符号(3分钟至30分钟)

在模特摆出一个动态姿势后,绘画者潜心观察,借用想象将人体抽象为一个抽象符号或图形,可以是线性的、几何的、无序的、混合的……在一定数量的练习中,绘画者应尝试在这些符号间建立一种联系(参考象形文字、符号和图腾),形成一个系统的符号组。这些抽象符号在沉淀一定时间后,也可以将其用回上个练习,再次具象化。也可以和其他做过同样练习的绘画者交换符号,并完成上个练习,使之具象化。在再次具象化的过程中,并不仅限于具象为写实人体,可以是风景、动物、故事等更具想象性的内容。

3.人体常规想象练习(5分钟至30分钟)

形态学想象绘画最常见的形式,可限定绘画主题,如完成一系列带有故事性的连续动态,或拟定一个特点场景的瞬间情况等。这个练习内容宽泛,可灵活填充业余时间,绘画者可专门准备一本画册以供随时练习。

4.人体动态组合练习(30分钟至2小时)

可根据个人兴趣规定特定主题,完成一系列大动态的组合人物(参考神话题材、科幻题材等),其中远、中、近景的安排可以训练绘画者对透视和构图的理解。

5.人体局部想象练习(5分钟至2小时)

通过对模特的局部观察,利用重构、想象等手段,将这一特定部位转化为风景、微观场景、未知环境等带有幻想性的创作。

(三)人体理论

教授基础人体解剖学知识:人体比例、骨骼结构、肌肉结构、运动原理、体态形状、比较解剖等。通常出现在课堂的开始与结尾,课堂开始讲解理论可以为后续的课堂练习提供方向,课堂结尾教授理论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消化时间,为下一次课堂练习做准备。为了保证学习效率,理论教授尽量避免冗长,一次通常不超过30分钟。

二、动植物自然形态学(绘画)

动植物形态学生物学范畴包涵四大项:解剖学、细胞组织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和发育生物学。其中解剖学与比较解剖学对动植物美术形态学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形态学的理解与想象提供科学依据。

相较于人体绘画写生课的可操作性,动植物绘画课程很难直观接触研究对象。无论动植物,在日常生活中所能观察的范围和种类都十分有限,因此授课中不得不使用大量图片。相较于最直观的观察,这样的间接观察方法只能是无奈之举,如有条件,自然博物馆与动物园的实地写生课可以一定程度的弥补这种不足。在博物馆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对自然形态学起到重要作用的三方面:自然知识体系(系统与直观的动植物分类为学习者提供清晰的脉络);动植物标本(真实直观的形态学范本,弥补了图片和教条的不足,可以提供最直接的观察);比较解剖(博物馆提供的相当数量的解剖学知识,学习者可以通过它们理解动植物内部结构)。

人体形态学与动植物形态学均属于自然形态学,它对艺术从业者不断丰富世界观和阅历,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相较于人为形态学,自然的形态体现更多的是不规则与不确定。然而自然中还存在着比上述研究对象更多变的物质,例如水、烟等。它们的存在是有形的无形。狭义形态学因无法总结其形态规律,将其定义为反形态学。在上述的练习中,我们曾经从意识层面有过反形态学练习的事例,但相較于反形态学的物质存在,先前的练习不能算作是对形态研究本身的探讨。在形态学物质化的理解上,反形态学物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观察对象。在抽象绘画、抒情绘画、直觉绘画等方面,反形态学物质往往为其提供灵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加入适量的反形态学练习(例如水的触觉感知绘画:用直觉感受水的流动、体积、触感,并以非理性的、抒情的绘画将其反映出来)。

三、空间与想象形态学

这个板块属于形态学中的非自然部分,特指由人的主观审美引导所创作的为人类审美或实用服务的空间与形态。自原始美术至当代美术,对人为形态的美术探索始终贯穿其中。由人的主观感受与生活经验归纳出的非自然图形,是人类摆脱自然束缚,对美学做出的最大贡献,同时也是人类区别于一切地球生物,唯一可以以纯粹反应主观意愿,创造制作反自然美学作品的动物。“数学、几何、规则、图案”等思维概念被人类掘取,利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影响人类审美不断发展,成为与自然形态美学相对比的一种完全不同的美学体验。形态学的人工部分并非以纯粹美学为出发点,而是附有明显的实用意义。设计美学中承担实用功能的相当一部分构造取决于形态。与科学相结合的人物形态学设计决定了人类活动中产生的一切制造物的外形与结构,例如建筑的空间结构、工业运输载具的外形与布局、生活用品造型设计等。

空间与想象形态学课程内容宽泛,与科学中的部分学科有联系,学习者并不需要刻意的深入学习与之联系的科学学科,但广泛的涉猎有益于提高自身的想象与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亚杰.幼儿装置艺术的教育实施探析[J].特立学刊,2016(04).

[2]金多.互动装置艺术介入婚礼空间设计研究[J].西部皮革,2019(13).

[3]陈玮文.几何图形在新媒体装置艺术中的应用与表达[J].艺术教育,2019(01).

猜你喜欢
形态学探析艺术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纸的艺术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一种改进的分水岭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显微互动技术在《临床检验基础》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