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机下渐进决策适用分析

2021-08-23 02:28李可
管理学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应急管理

李可

[摘 要] “渐进”和“應急”这两个概念之间似乎有强烈的冲突色彩,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类决策呈现出渐进等特点,并依托数字化网络平台得以高效执行和实施,为更好地适配渐进决策和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可能性。文章将重新审视渐进决策和理性决策的关系,对未来数字赋能背景下渐进决策模型的适用性进行展望。

[关键词] 渐进决策模型;应急管理;数字赋能

中图分类号:D63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1-0001-03

一、浅析渐进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是林德布罗姆基于对全面理性决策模型的批判提出的决策理论模型。渐进决策的特点在于将事物的发展理解成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这意味着事物在每个时间节点的状态都相当大程度上受时间节点附近的状态的影响,也就是说决策应当是随着事物变化呈现出很大程度的动态性。因此,在方法上,渐进决策模型认为应当遵循“量变引起质变”“积小变为大变”的规律,其不否认变革本身,而是强调在变革时需保证组织和社会大体上的稳态。因而,林德布洛姆主张通过对元决策的不间断修改打磨,通过不断产出子决策,对于元决策进行更新改进,最终达到变革的效果和目的。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来看,对行政组织决策的渐进化的确有重要意义,其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低风险性。

然而由于渐进决策本身的保守的特点,不少学者对此种决策模式的普适性存在质疑。比如埃佐尼指出的,渐进决策模型适用条件局限于比较安稳和变动系数小的环境,并且要求相对良好的社会条件。但是,一旦社会条件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一旦表明对以往的政策需要加以彻底改变时,渐进决策所主张的修正和缓行就起不到作用[1],有时甚至会对大变革起阻碍作用。当然,埃佐尼本身提出的混合扫描模型也仅仅论证了将理性决策和渐进决策结合的必要性,未能回答如何将二者高效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埃佐尼在决策方法上并没有提出新的理论。另外,渐进决策模式中决策的制定并不是脱离理性的,决策者在制定元决策的时候虽然很大程度上依赖决策环境和现状,但并不是单纯脱离理性而完全按部就班的,正如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先验的论述:“在时间次序中,吾人并无先于经验之知识,凡吾人之一切知识,皆以经验始。”[2]渐进的决策并非放弃最优方案而退而求其次,更多只是基于决策的时效性、分析的有限性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更倾向于通过有限的分析,在短期内给出多方相对满意的、帕累托最优的、合理的回应和处理,并在之后的时间次序中通过修改予以原有决策发展的态势,所以单纯地将理性和渐进二元化,再根据实际情况,在二者之间进行取舍抉择是不科学的。

笔者认为,渐进决策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理性的决策方式,这种理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制定过程尽可能将风险成本降到力所能及的最低。虽然渐进决策看上去存在委曲求全、过于保守等缺陷,但其本质是对现状的充分考量,并且后续对原有决策的随时修正也体现其在政策制定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从当下看,渐进决策模型的适用条件将会在未来数字革命的牵引下不断被创造和拓展,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渐进决策模型将仍然会是主流、高效的决策模型。在科技生产力达到峰值时,渐进决策的信息收集成本、信息处理成本、试错成本都会降到低谷,为其广泛适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数字化背景下危机决策渐进化的必然

(一)重大危机背景下的“理性失灵”

重大危机下的应急决策表面看上是一种系统的风险决策[3],但实际上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呈现出渐进决策模型所具有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组织制定和执行的决策过程不具备理性系统决策的条件,而重大危机以规模巨大、鲜有前例的特点,具有其特殊性。

危机下组织决策的主要特点:

1.决策过程的不确定性和目标的复杂性

首先,现实中决策主体面临的不仅是单纯的控制危机扩散这一单一问题,相关部门还兼有疏导组织人员心理、组织发展战略、协调公共关系等目标。目标的多元化加深了系统分析的难度,况且组织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目标远不止着这几部分。从这个角度可见,危机下决策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既定的。其次,危机下决策具有一种深度不确定性[4],特别是在危机产生的初期,决策主体需要根据现有情况进行预测,良好的预测需要大量的有效信息,而由于其特殊性,针对此类危机可供参考的先例寥寥无几,决策者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和处理如此巨大的信息。因此,在决策制定过程中,需要通过微小的试错过程不断排除之前的不确定性,同时将前一步的策略作为重要参考,在总目标的约束和牵引下,通过不断对前一步决策的追踪、反馈、修正,不断“抛光打磨”现有决策,提高其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度。

2.决策客体的紧急性和重大性

重大危机下的决策往往伴随着严重后果,需要各级决策主体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因为在危机决策环节中,不管是时间上推迟,还是方向上的错判,都将对各方面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在企业中,这种损失主要以直接经济损失为主,而对于国家、事业单位等具有相当大程度社会性的公共组织,这种损失的危害性更甚。而在系统决策模型中,一项复杂的决策可能需要漫无止境的分析,会受到时间、经费等一系列现实因素的限制。因此在此种状态下,决策主体要做出系统的理性的分析几乎是不可能的。

3.决策主体是网络舆情裹挟的组织

在新媒体流媒体盛行和数字空间持续发展的趋势下,大众与媒体信息的接触呈现一种“布朗运动”——即民众能够轻易地接触到组织决策的内容和相关信息,但这种信息通常是虚实混杂、原子化、碎片化、片面的。而且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对于集体审判做出的警示——民众通常更愿意相信主观感觉而非理性,或者是更愿意相信认为符合自身利益的观点而非决策者的观点才真正符合理性,这会导致在网络环境和紧张的危机处境下,民众对组织决策的评价通常是非理性的。所以当组织基于系统理性分析下做出的具有“动荡性”的决策,在现实中存在较大的遭遇抵制的风险,容易处于舆论的“飓风之眼”,也就容易让组织决策陷入“顾客导向”和“系统理性”的两难境地中,成为系统性理性分析的最大障碍。

(二)数字化的新型应急决策體系为渐进决策创造条件

正如政府干预应当出现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以形成功能互补[5],渐进性也应当出现在决策理性动力不足的地方,作为重要的补充。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特点,重大危机下的组织决策并不能单纯地依靠系统性理性决策模型的方式来制定。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为实现阻隔风险扩散的组织应急决策,与渐进决策模型却呈现出相当可观的对称性,但单纯依靠传统渐进决策形式,通过不断地协商和妥协,而对先前决策的简单修正通常带有高昂的成本和较低的效率。这样决策的成功,更多有赖于和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升级的新型决策体系。新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升级的方面主要包含:

1.更敏感、精准的信息收集监控体系

数字化决策体系首先表现在建立起了动态的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决策信息系统与外界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及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纵向报告和横向交换,增强了现有信息系统识别、自动拦截、实时更新、及时推送报告和异常情况自动监测预警等功能,逐步实现了以电子档案、自建数据库和外部资源三大数据来源为支撑的数据共建共享机制,极大地降低了信息收集的成本,为决策的分析提供了现实依据。

2.更及时、灵活的追踪反馈体系

数字赋能下的决策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应用科技助力风险防控和决策追踪,提升大数据时代下的危机处理能力。及时对信息报告管理中存在的如报告程序不规范、存在漏报、瞒报等问题进行规范和整顿,同时完善了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逐级逐层上报系统,并及时根据需求录入上报和查收,做出科学研判。在此基础上,信息的提取呈现出一种动态性和灵活性,组织可以有效地通过即刻的信息获取实现对舆情的有效监控,为决策效果的实时评估提供基础[6]。

3.更公正、科学的价值判断体系

在危机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通过公开透明的数据以及高效的表达反馈机制采集内部人员和外界专家、大众的意见,使得工作高效持续展开。同时对网络上无根据的谣言迅速开展公关活动,并依据法律维护自身形象,同时配合各大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开展危机管理知识,提高组织成员的危机意识,有效疏导组织人员心理,营造民主的、科学的、多主体参与的决策环境。

4.更强力、更高效的执行体系

数字赋能的危机决策执行过程中,组织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上行下效的危机防控和处理体系。在高层积极的战略指挥下,各级管理人员和非管理人员在充分了解建立危机处理机制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数据监控和传递技术,建立高--中--低纵向传导的信息交流机制,同对组织内部的成员进行调任、提拔、免职等措施,优化组织内部结构,以培养众多具备大数据思维、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进一步提升其工作效率,从而能更好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

(三)数字高度赋能的未来,渐进即理性

2020年11月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在浙江乌镇成功召开,将“数字赋能,共创未来”的美好愿景带入公众视野。随着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泛化和内化,数字媒体技术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此时此刻,围绕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互联网新兴科技的重大变革正蓄势待发,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都将在发展的高度赋能的数字网络空间上高效运行,网络优化决策也将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向。当信息空间得到较为充分的建设、相关设施的配备得到充分保障,信息的提取、收集、统计、处理的速度将实现质的飞跃,这些都为更精密、全面的渐进决策体系——低成本试错、及时反馈、情景模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那么行政组织在做出相关决策的时候,可以进一步优化上述决策体系:1.更敏感、精准的信息监控体系;2.更及时、灵活的追踪反馈体系;3.更公正、科学的价值判断体系; 4.更强力、更高效的执行体系。组织在实现决策的及时性、科学性、全面性的同时又可以通过高效的信息处理机制对政策成果、影响等进行全方位的追踪、验收,不断地改进完善,进一步优化政策实施的效果,合理设置行政活动阶段性目标,并在可行性目标的激励下,实现行政活动动力的源源不断的补充,从而大大地提高渐进决策模型的适用性。

三、结语

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模型通常被人诟病不适用于激烈的结构性变革之中,而笔者认为渐进决策模型需要出现在系统分析模型理性动力不足的方面,作为决策工具的重要补充。我国各类组织现有决策体系的有效运行说明,渐进决策模型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决策上仍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也为未来如何通过新兴科技和数字工具进一步适配当代组织应急管理体系和渐进决策模型提供了范例。在不远的将来,渐进决策的制定不局限于“渐进”本身,而是一种经过精密计算和数字模拟下的迅速的动态调整,通过数字赋能的渐进决策模型,决策机构可以在组织战略发展的布局下,以数字科技为依托,以大数据收集、AI模拟、5G传输等信息手段为工具,以较低的风险成本及时评估、纠正、更新原有决策方案,从而进一步加强组织的危机决策能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有效地推动组织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随着数字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的逐步发展,数字赋能下的渐进决策模型将成为组织实现决策科学化、合理化、民主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可以说在未来,“渐进”即“理性”。

参考文献:

[1] 许敏.渐进模式在危机决策中的适用性分析[J].桂海论丛,2006(01):55--57.

[2] 张泽滈,刘宏.渐进决策与治理能力——以新加坡对抗新冠疫情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20(08):42--51.

[3] 张璁.数字赋能,共创未来——中外人士热情期待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召开[N].人民日报,2020-11-21(12).

[4] 邢鹏飞,李鑫鑫.重大疫情防控中网络舆情形成机制及引导策略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舆情文本的质性分析[J].情报杂志,2020,39(07):67--74+158.

[5] 刘文婧.混合扫描决策模型:理论与方法[J].理论界,2014(01):176--179.

[6] Etzioni,Amitai.Mixed Scanning Revisited.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February 1986):8-14.

猜你喜欢
应急管理
学校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应急管理
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措施研究
社区安全治理格局与应急管理思路探索
营配信息集成的客户停电应急管理研究
基于知识元和有色Petri网的应急实施流程优化方法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城市应急管理实施效果及优化路径解析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微课在应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