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岭
摘 要:在教学改革环境下如何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成为教育领域热议问题之一。与知识输出相比,学生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这关乎学生持续性的学习成长。其中,书法在语文教育中的融合与推广是教学改革的有力举措,一方面可助力学生掌握生字及写字方法,另一方面为学生感受文字之美给予支持,达成“五育融合”目标,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本文通过探析书法和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以期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书法;中小学;语文教育
书法是指展现文字之美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亦包含文字符号书写法则之意。书法可分为阿拉伯书法、蒙古文书法、汉字书法等,其中汉字书法属于我国特有传统艺术,有“无图的画”“无形的舞”“无言的诗”等美誉,可用于图案设计、石刻题字及字形设计等。然而,当前有些中小学生存在写字不规范、不美观、不积极等问题,无法体悟书法艺术内涵,书法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在教育领域陷入流传推广困境。基于此,为助推书法艺术传承推广,提升中小学教育水平,探析书法与语文教育的关系以及实践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书法和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一)书法之形,引领学生体悟汉字之美
书法种类较多,如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在石板、纸张、简帛等材质上所写书法亦存在区别。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在研究中探寻书法整体形态美、墨色组合美、点画结构美,书法与美本就不可分割。“五育融合”教育理念指出,教师需在课堂上面向学生将美育、德育、智育、体育、劳育融合在一起,支持学生全方位成长。中小学语文是汉字教学基础,为此展开书法教育活动利于指引学生多角度体悟汉字之美,在均衡、比例、节奏、韵律等方面提升写字能力及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继而落实中小学语文教育目标。
(二)书法之魂,助力学生健全人格
从表面上看书法只是一串文字,在笔走龙蛇之间创造美,实则却蕴含精神内核,以传统艺术形态为依托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王羲之写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在文章中能体现出王羲之批判当时思想虚无、不务实际、大谈玄理的思想感情。“入木三分”这个成语亦与王羲之有关,东晋时期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十分勤奋刻苦,在木板上练字,工匠发现其笔力强劲字迹透入木板三分,后人用“入木三分”比喻书写力道遒劲以及见解深刻确切。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入书法,学生将从书写内容中及书法大家身上学习到宝贵品格,如王羲之的淡泊致远、勤奋等,助力学生健全人格,继而体现书法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三)书法之规,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在学习书法过程中需遵守其规则,以坐姿为例,桌椅高矮需合宜,头要端正,可稍微前俯,不可左右歪斜,臀部、腰脊需正直,胸要挺,不可伏在桌上,桌边与胸通常保持10—16厘米的距离,双腿自然张开,脚放平,笔距鼻约20厘米,双目聚焦于字的正中。中小学是行为习惯养成黄金时期,通过学习书法能纠正学生不良坐姿,使其掌握写好字的方法,端正写字态度,在练习中增强耐力,提升专注力,继而有效培育学生良好习惯[1]。
二、书法在中小学语文中的教育实践要点
(一)课标
课标是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书法的指南针,只有书法教育符合课标要求,才能支持学生良性发展,体现书法与语文教育和谐关系。以第二学段(3—4年级)课标对“识字与写字”的教育要求为例,需教师经由教学指导助力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兴趣,树立主动识字意识,积累2500个常用汉字,会写2000个字,会用字典、词典,初步具备独立识字能力,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要整洁、端正、規范,用毛笔能临摹正楷字帖。基于此,中小学语文教师需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调整书法知识讲解重点,例如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教授正楷字写法,旨在达成课标要求同时指引学生良性发展,提高语文教育实践质量[2]。
(二)教材
教材是教师在语文教育与书法之间维系和谐关系的重要载体,从中找到融入书法的着力点,利于教师对教材开发。例如,教师在进行《绝句》教学时可组织学生用此诗文练习写正楷字,还可讲解此诗创作历史背景,引领学生了解杜甫,赏析杜甫书法作品。通过记载可知,杜甫行、草、隶、楷兼工,古而雄壮、以意行之,书写笔势、节奏、速度均极为得当,是有深度的书法大家,师生围绕杜甫楷书加以品鉴,能从中得到收获,提升学生写字水平。
(三)学情
中小学生年龄跨度大,语文学习能力、基础、态度等方面不断发生转变,只有在语文教育中始终围绕学情融入与推进,才能保障学生通过书法学习得以全面发展。语文教师需要做好学情剖析工作,将学生视为教育主体,保障书法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实践目的、内容、方法能被学生接纳,教育具有参与性、知识性、艺术性。例如,教师在针对小学生进行书法教学时可将兴趣驱动视为原动力,引领学生玩一些小游戏,如“看谁写得像”等,使学生对书法产生兴趣,同时在临摹中积累更多字词,调整写字姿势,养成良好书写习惯,为后续深入学习书法知识奠定基础[3]。
三、书法在中小学语文中的教育实践方略
(一)提升专业素质,具备在语文教育中讲解书法知识能力
语文教师是学生了解书法、走进书法、热爱书法的领路人,教师需在明晰书法与语文教育紧密关系前提下提升专业素质,对书法含义、历史、类别、审美、历代名家、学习方法等方面有所了解,将书法视为传统文化一部分,在语文教育中寻找融入端口,持续深耕课程,调配书法教育资源,加强语文课堂上书法教学实践,继而为书法与中小学语文教育关系和谐发展夯实师资基石。例如,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开展写福字、写春联实践活动,在电子交互白板上展示几幅书法作品,引领学生仿写并完成福字、春联创作任务,期间加强指导,输出书法知识,保障教、学、做合一,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中华传统节日的乐趣,还能提升写字水平,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有更多收获。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书法在中小学语文中的教育手段
教法创新是书法与语文教育关系和谐重要举措,为此教师需在增强自身书法专业素质前提下丰富教育手段,使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上多渠道接触、了解、学习书法。例如,教师在进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时可鼓励学生动手创作一幅水墨画,在墨色深浅的控制中掌握毛笔用法,将书法视为水墨画一部分,仿照历代文人墨客为水墨画题字,用文字阐释水墨画意境,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教师引导,拓宽学生体悟书法之美的眼界,继而丰富书法在中小学语文中的教育手段,提升学生写字能力、审美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思维等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书法与中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紧密,教师需在书法之规、书法之形、书法之魂中探寻教育支点,调配教育资源,在语文教育中为书法谋求一席之地。基于此,语文教师需将课标、学情、教材作为书法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的要点,增强自身专业素质,组织开展书法教学活动,创新语文教法,多角度传导书法知识,提高教评质量,使师生能在语文课堂上共同进步,继而在落实中小学语文书法教育目标基础上助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晓军.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书法教育的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1):34-36.
[2]李永福.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渗透书法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2020(21):14.
[3]赵志伟.谈谈书法和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J].语文学习,2018(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