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摘 要:当前,班级管理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思想品德教育观念落后、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不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形成教育合力等问题。教师可以从转变自身传统教育观念、创新思想品德教育模式、科学设定评价标准、实现班级管理和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等方面入手,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育人成效。
关键词:班级管理;思想品德教育;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评价标准;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3-0042-02
班级管理属于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校园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实际需求,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从长远来看,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会影响学生健康身心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及良好思想品德素养的养成。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德育为先”的班级管理理念,提高班级管理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当前班级管理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品德教育观念落后
当前,一些学校存在思想品德教育观念落后的问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没有有效落实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硬性灌输多、形式主义强的问题,无法获得突破性的德育进展。首先,一些学校和教师严重忽视德育,认为德育工作无法在短时间取得成效,而且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消极对待德育工作。其次,一些学校对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解存在形式化、片面化问题,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向学生单纯灌输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2.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不当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方法非常重要。然而,部分教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时,没能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只是单方面地、单一化地进行“填鸭式”和“灌输式”教育,让学生被动接受。这导致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参与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另外,一些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简单粗暴,没有掌握先进、科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比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经常会有个别学生不专心听讲、调皮捣蛋,面对这样的学生,一些教师不仅没有耐心细致地进行教育引导,还会采用威胁、体罚、责骂、训斥的方式对待他们,这种强迫服从式的教育,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逆反心理,不利于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实效,更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未形成教育合力
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时,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仅仅依靠学校一方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养成和行为习惯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时,如果没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合起来,就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一些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忽视家长的作用,不及时与家长联系,不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态和在家中的表现,而家长也无法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这便无法形成教育合力,不利于德育效果的提升。
二、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1.教师要转变自身传统教育观念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想提升思想品德教育效果,教师就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改变片面化、形式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观念。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学生如果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就能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就能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打下基础。其次,教师要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式、说教式思想品德教育模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等设定多元化的、趣味性的思想品德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最后,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榜样作用。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要为人师表,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容易崇拜教师,而且有很强的模仿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和蔼可亲、言行一致,全力发挥自己的带头、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想品德隐性教育活动。
2.创新思想品德教育模式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要注意创新思想品德教育模式,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成效。首先,教师要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改变以往命令式、服从式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平等、融洽、友爱的师生关系,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主观感受,这样学生才愿意把自己的生活困惑和学习困惑等向教师倾诉,进而方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其次,教师要认真备课,从教材和生活中精心挖掘与挑选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内容鲜活的思想品德教育素材,不断丰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受到德育熏陶,从而提高思想品德素养。最后,教师要注重德育实践,多组织开展一些德育实践活动,如体育比赛活动、班会活动、文艺表演活动、社会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感受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并将所学思想品德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
3.科学设定评价标准
提高班级管理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成效,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想品德教育评价标准,以评价来激励和鞭策学生。学生的好胜心较强,教师用科学合理的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励做得好的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激励做得不太好的学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进而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班级荣誉感、责任感、创新意识、思想观念、日常行为等设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目标、有针对性地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教师还可以设立奖罚制度,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给予肯定、表扬,帮助学生实现德育的内化。
4.实现班级管理和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
家庭属于学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对孩子行为举止、思想观念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把班级管理和家庭教育深度融合起来,可以提高班级管理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质量。首先,教师需要多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家长树立积极、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德育方面找准自身的教育定位,能够合理掌握尺度,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可以利用QQ、微信等与家长建立便捷的沟通平台,打破传统的家校沟通的时空限制,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状况,并随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做到信息的互通有无。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开展家校联合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无缝衔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成效和班级管理工作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需要加强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用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思想现状,给予学生生活、学习方面的帮助,科学、合理地开展多元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情感价值观,使其将来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董蓓蓓.优化班级管理 实施道德教育[J].吉林教育,2019(30).
[2]段丹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探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09).
[3]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學,2013.
[4]张钰.加强班级思想品德教育,实现以德治班[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5(03).
[5]邓红颜.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J].教书育人,2019(13).